南方和北方人的长相,真的不同?
授权自
地平线HOA(ID:Horizon_HOA)
先说结论:从“平均脸”来看,中国南北方人的长相确实存在差异。
北方人大多脸型和鼻型偏长,眼睛尺寸相对较小,在整张脸上,五官分布相对靠上。
南方人的脸型和鼻型相对较宽,眼睛尺寸较大,五官在整张脸上分布相对靠下,嘴唇相对较厚。
上个世纪,体质人类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区分了世界各地的人群长相。借助计算机生成的平均脸,我们可以直观感受这种差异。
(详见http://humanphenotypes.net)
以下是一些中国可见的平均脸类型——
东亚地区占支配地位的人群类型,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群类型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农业、渔猎部落,之后往南扩张,替换了当地的原住民。
近代以来则通过商业、移民扩散到东南亚各地。
东亚型身体大多较为瘦高,四肢短,中颅型,脸长且平,不少是单眼皮,鼻翼并不很宽,浅棕黄肤色,黑直发,体毛少。
东亚型的典型代表是黄河流域型,南方东亚型,特别是珠江型身高较矮壮;而越南的东京型、安南型与珠江型类似但较瘦。
02
黄河流域型
黄河流域型常被认为是东亚型的典型,常见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在福建的河洛人(福佬)中也有分布。
黄河流域型从古代开始就通过移民、贸易而分布于中国、满洲、蒙古、朝鲜和日本。
03
长江流域型
东亚型的子类型,得名于长江,如今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人群子类型
(平均脸男子长得似乎有点像武磊。。?)
04
珠江流域型
南方东亚人的子类型,得名于珠江
起源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的渔民、农夫、林中人。如今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的典型人群。
珠江流域型混合了越南、傣和孟人的成分,在朝鲜和日本极为稀少,如今在南洋也有广泛分布。
05
东京型
南方东亚型的子类型,属于东亚型和土著掸族类型的混合类型。
06
安南型
可能起源于向南方扩张的汉人与南方蒙古人群的混合,在南越,南方蒙古人群成分更多。
这种类型在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都有分布。
07
康巴型
东亚类型中的子类型
常见于西藏东部,尤其是康巴地区,在藏南、青海、甘肃、四川和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在中南半岛有低频分布。
康巴型的人比较强壮,可能是一种适应了高海拔气候的古老类型。
东亚型和印度型(或印第安?)接触后的产物,也可能是原始西伯利亚群体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结果
典型代表分布于拉达克和西藏的阿里地区,在青藏高原的其他群体,特别是游牧民中较为常见,在四川、云南的彝族中也比较常见。
低频分布于中国的其他地区、尼泊尔、缅甸和中亚。
吐蕃型的人经常呈现出类似印第安人的特征。
09
通古斯型
中亚的典型类型
通古斯人身材粗壮,四肢短,头较短,低颅型,脸圆而扁平,内眦赘皮强烈,浅棕黄肤色,直黑发,体毛少。
脸部特别扁平,低颅型,短头颅的戈壁类型常被视为通古斯型的代表。
在西伯利亚针叶林地区可以见到一种长头,脸部超级扁平的类型。
在阿尔泰地区和日本、朝鲜都能发现受通古斯人影响的人群。
10
黑龙江-库页岛型
分布俄罗斯黑龙江流域地区,库页岛,千岛群岛的人群类型
11
贝加尔型
得名于贝加尔湖
北方通古斯类型,他们主要居住在东西伯利亚的苔原和沼泽地,典型代表是东支鄂温克人、尤卡吉尔人。
在雅库特人、西支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中也有不少混血的后代。
12
戈壁型
他们是内亚沙漠和草原的通古斯人,起源于古代的匈奴、柔然和蒙古人,之后向西与咸海型人结合。
17世纪时土尔扈特人将戈壁型人的血液散布到黑海沿岸。
今天,他们是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图瓦人中最典型的类型。
在南阿尔泰人、雅库特人甚至部分哈萨克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日本人、汉人、苗人和西藏人中也有分布。
13
咸海型
通古斯人的西部类型,受到了图兰型人群的影响。
在古代他们建立了匈奴(或匈人?)、柔然(或阿瓦尔?)、哈扎尔汗国,统治着域内的图兰、诺迪克和地中海型人群。
如今该类型是哈萨克斯坦最常见的人群类型,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和鞑靼共和国的突厥人群中也有分布。
在雅库特人、涅涅茨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和其他族群中有低频分布。
14
山地咸海型
一种受到少量图兰型人群影响的通古斯类型,主要居住于天山山脉、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西部。
常见于吉尔吉斯人中,在哈萨克人、蒙古人、维吾尔人中也有少量这种类型的人群。
15
南方蒙古型
中南半岛和巽他群岛占统治地位的人群
可能起源于东亚,新石器时代开始向南方扩张,替换了当地的土著:维达人和尼格利陀人。
南方蒙古性人群种类多样,分布于从马达加斯加到日本甚至复活节岛的广大区域。
南方蒙古人属于高颅型,棕黄色皮肤,直发或波状发,鼻翼较宽,脸部较宽,内眦赘皮较弱。
得名于掸族
掸族型主要居住在伊洛瓦底河平原以及掸邦高地,常见于缅族、掸族中。
在云南的丘陵地带以及中国南方甚至是西藏(尤其是喇嘛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类型。
这种类型常见于老挝和泰国北部,在傣族、京族、南方汉族以及高棉人中也有发现。
在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傣族、南方汉族以及印度的蒙达族中也有这一类型的成分。
在中国-缅甸-越南的交界地带以及云南南部,广东、广西、四川地区的丘陵中比较常见,在彝族、苗族、瑶族等族群中有许多混合类型。
典型代表是泰国、老挝和越南部分地区的山地民族,比如老松族、克木族等,在中国南方、泰国北方以及加里曼丹岛南部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分子人类学和语言学能够提供很多上古人类迁徙的线索,不过这方面研究内容更新比较快,知乎上有专门研究分子人类学的 @polyhedron 研究计算基因组的 @Mustafa Xia ,他们的答案比较靠谱些。
藏族打扮的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