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真的写《辨奸论》来讽刺王安石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同为北宋中后期重要人物,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两人相差16岁,说是前后两代人,也不算为过。或许是巧合,王安石于庆历二年 (1042)中进士第四名,苏轼于嘉祐二年 (1057)获进士试第二,当时两人刚好都是二十出头,官场起步也相差了将近一代。论资排辈,王安石凭资历和声望始终能压苏轼一头。因此在两人官宦生涯早期,苏轼虽以才子出道,但也不过是新晋进士,同养望已久的王安石地位相差太远,正面交锋过手似乎并不容易。只是命运似乎不想如此两人交往平淡开场,早早替他们二人安排下了一场冲突大戏,而戏中穿针引线的主角,正是苏轼的父亲——苏明允苏洵。

嘉祐元年 (1056)年五六月间,为了赴考,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父子进京,直到治平三年(1066)十年间,除了有两年为夫人奔丧回眉山,其他时间基本都待在汴京。年轻的苏氏兄弟进京是为博取功名,年长的父亲也没闲着,他在京城积极地与当时文坛宗师欧阳修建立联系,献上了自己 《洪范论》《史论》等大作。史载,欧阳修看过文章大为激赏,亲自写下 《荐布衣苏洵状》向朝廷推荐。文中欧阳修盛赞穷困潦倒了大半辈子的苏洵“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权变,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简而言之,就是夸奖苏洵文章写得好,言之有物,绝非空谈,朝廷应该录用他。有了欧阳修的认定,再加上两个儿子在嘉祐二年同时金榜题名,苏洵在汴京一举成名,成为首都文化圈争相交往的风云人物。很自然的,他会在京城社交中遇到另外一位万众瞩目的朝野风云儿,王安石。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两位汴京圈子里的新星从见面开始就如冰炭一般不对付。据同时代的方勺记载,老苏和王安石首次碰面是在欧阳修举办的家宴之上。当客人都走了之后,苏洵刻意留了下来,私下问欧阳修:“刚才宴席上有一个人,头发乱得像囚徒,脸脏得像在守灵,他是谁?”(“适座有囚首丧面者何人?”)欧阳修回答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王介甫吗?怎么你没听说吗?苏洵正色回答说:“我看,此人以后必然变乱天下,如果他得志于朝廷,就算是聪明的君主也不免被他诳惑,内翰 (欧阳修时为翰林学士)为何还和他交往?”背后说完坏话还不够,苏洵回去还写了一篇雄文 《辨奸论》来讽刺王安石(亦有人认为作于嘉祐六年或八年),近乎指名道姓地攻击王安石:“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方勺特地注明,此事发生于王安石刚被授予馆职,而苏洵还没有获得官身之时。

苏洵进京时,王安石正在东京担任群牧司判官(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但一年又九个月后就外放知常州,后提点江南东路刑狱,直到嘉祐四年(1059)才返京。当年五月,他被授予地位尊崇的官职 (直集贤院),随后出任三司度支判官,而苏洵正是在次年八月授秘书省试校书郎。对照两人履历,此事当发生在嘉祐四、五年之间。

(0)

相关推荐

  • 欧阳修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伯乐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被流传至今,而今天我们说说他的另一个称号:千古伯乐.他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伯乐,他都举荐了哪些人才?通过资料了解到王安石.司马光,苏洵.苏 ...

  • 一个比较复杂的“大家”——苏轼

    肖旭 苏轼是北宋文学最杰出代表,就是在整个文学史上,像苏轼这样大多文学体裁都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作家是不多的.以唐宋时代诸大家而言,李白.杜甫以诗著称,韩愈.柳宗元长于散文,欧阳修虽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 ...

  • 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就足以名垂青史.四人中欧阳修(1007年-1072年 ...

  • 欧阳修都举荐了哪些人,才被称为“千古伯乐”?八大家提携了5个

    欧阳修是四川人,出生的时候,家境不错,父亲是军官,所以他也是个官二代.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欧阳修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到湖北投靠叔叔. 欧阳修失去了官二代的地位,但是他还没有一无所 ...

  • 古文观止:《辨奸论》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辨奸论 宋代: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 ...

  • 古文观止176:苏洵•辨奸论

    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清人李绂(fú)所著<书(辨奸论>后二则&g ...

  • 经典文言文《辨奸论·苏洵》原文、译文及赏析

    辨奸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哉?好恶 ...

  • 苏洵:辨奸论

    辨奸论 苏洵 [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

  • 《辨奸论》原文及译文

    <辨奸论>是北宋古文名篇.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该问题的研究自清初 ...

  • 清代最狂的诗人,写下一首诗讽刺李白杜甫,最后两句还是千古名句

    我国自古历史源远流长,出现过不少性格孤傲的大才子,他们往往有着过人的才华,不把常人放在眼里,即便是圣贤,他们也敢站出来点评一二,这种骨子里的傲气和人生态度,却是令人所折服的. 那一提到诗人中最狂的一位 ...

  • 好友80岁纳妾 苏轼写下一首词讽刺

    随着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的台词"一树梨花压海棠"也成为脍炙人口的金句. 许多诗友会说,我知道, "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苏轼 ...

  • 如何向死而生,我真的写了个“答案”

    今天中元节,各地风俗不一.我一向没有过这些节日的习惯,还是该干嘛干嘛.于是今天在图书馆闭馆后,就去了"今屋"书店看书,刚好遇到"高地生活"在这里搞线下读书会,分 ...

  • 张继的《枫桥夜泊》真的写错了?小学生读后,提了个问题难倒老师

    2021-04-16 09:36 华人号:中国文化 唐朝的文坛瑰丽而流光溢彩.李白宛若一叶扁舟,在世不称意散发祛除苦闷,杜甫的心碎成一瓣瓣的,老妪的泪滴落成为了他难以忘怀的痛苦,李商隐追寻一段感情,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