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伴读
作者 | 鱼爸
播音 | 武冰洁
视觉设计 | 樊薇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孩子如果被打了,你会告诉孩子怎么办?”
很多爸妈一定会说要打回去,否则孩子会经常受欺负。
有一位妈妈说,这都是被逼的。
因为平时教育孩子不要打架,结果有一天在游乐场,看到自己的儿子在跟另一个孩子争着上滑梯时,就被那个孩子用力地捶了几拳,还差点从楼梯上摔下来。可儿子不知道还手,就只会懵懂地待在那,不知所措。
那次回去她就问儿子,当时为什么不还手?
孩子说:“你不是说不许我打架吗?”
听到这句话,她说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是不是不对。
还有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放学回家,儿子眼眶红红的,过去一看发现他的脖子上被抓了很多红印子,而脸上也有几处破皮。
因为儿子的性格比较安静,但有时跟人交流时,会有拉扯的情形。
那天也是因为同学划了他同桌的课桌,他去阻止,推了同学的手。
接下来两人就打了起来。
那天,面对同学扑过来抓脸,应该出乎他的意料。
在伤心气愤之余,也想跟儿子说,“下次再这样,就狠狠打回去。”
可冷静一点后想,还是不能只跟孩子说“打回去”。
而是应该跟孩子一起找到冲突的原因,然后我们避开它,做好自己,保护好自己,也能规避危险。
孩子太暴力,更容易被孤立。
当孩子进入一个群体时,父母要努力做的是告诉孩子怎么去跟其他的孩子友好交往。
怎么处理小冲突,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学会去商量、去共情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
比如就因为同学说你养的蚕宝宝太丑了,就要跟人打架。
或者排队的时候,别的同学不小心踩到你,就开始去推推搡搡。
这样的孩子,在群体里会慢慢被孤立。
因为所有人都不敢跟他交往,怕有冲突,怕惹麻烦。
在正常的群体生活中,老实一点,吃一点亏,不是坏事。
而总是找茬,喜欢用暴力来沟通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孩子变成什么样子,都跟家庭教育的方式息息相关。
遇到孩子间的冲突,父母本身要保持冷静、客观。
不要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代入孩子的世界。
上午打架的孩子,下午可能就和好了。
这是很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冲突发生时孩子的行为如何,就需要父母去关注引导。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动手,或者打人的时候不顾危险,一通疯狂发泄,那就会导致危险情形。
而且父母要弄清楚孩子所处的集体环境,还有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
如果孩子经常打架,哪怕是孩子跟你说自己是“挨打”。
也要弄清,为什么会这样?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而不是去偏袒孩子,警告其他的孩子不要欺负他。
在这种正常的同伴冲突中,大人参与孩子间的冲突,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应该积极地关注、了解,防止欺凌的现象发生。
我把自己平常跟儿子小小鱼沟通这个问题的话分享一下,供参考。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就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困惑。
1.语言沟通问题,避免打架
不管什么时候,先好好说话,去沟通、协商,用沟通来表达你的想法、观点和立场。
2.如果对方不听,而且已经打了我一下,怎么办?
那我们可以用“语言回击”,比如语言警告,大声告诉对方不要这样做。“你不可以打我!”声音大一点,震慑到他。
3.如果不听,对方还要继续打,怎么办?
那就避开,保护好自己,不要受伤。
也可以还手进行自卫,但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这中间一定要强调保护好自己,自己处理不了,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躲开。
4.对于屡屡欺负我的人, 怎么办?
如果是经常性地欺负你,那这个问题就不是正常的同伴冲突了。
你如果能打过他,那就可以用“行为回击”,用自己的回击震慑到对方,不敢继续欺负你。
如果处理不了,那就告知爸妈,这需要大人的参与。
5.要不要避开这些喜欢打架的人,保持距离
当然可以,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总有人跟你合不来,那就远离他,保持距离,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冲突。
但是你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去欺负同学,不惹事,不欺负人是要遵守的规矩。
6.告知老师和父母,是不是打小报告?
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告知老师和父母,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因为有些事情,已经超过了你能处理的能力和范围。
这并不是打小报告,而是沟通和求助,有利于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危险事情。
当孩子在学校或者在外边跟其他孩子打架了。
别强迫孩子“打回去”。
更不要因此而去指责孩子胆小,不敢打。
你越逼他,孩子可能越害怕。
因为有的孩子天生比较善良柔弱,不喜欢争执,不喜欢打闹。
而你还这样逼他们,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没用”、“真的胆小”。
而一旦孩子有这样的认知,他们会变得更怯弱。
所以不要太强调这个问题。
而可以谈谈还有什么办法可行。
在这件事情上,绝不是只告诉孩子“打回去”、“以牙还牙”这样的话就行了的。
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细致关注、耐心倾听、有效安抚、科学引导。
做好了这些,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面对的就是正常的同伴冲突。
责任编辑 | 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