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经验方,治疗慢性胃炎,有效率超过93%

四川某中医院,将75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2个月中医治疗,统计发现治愈58人,好转12人,无效5人,总有效率超过93%。

同时期有70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发现治愈29人,好转21人,无效20人,总有效率71.4%。

中医药治疗组,治疗慢性胃炎有效率,领先常规治疗20%以上。

中医治疗用药

以平胃散加减治疗,药用苍术、厚朴、陈皮、丹参、三七、白芍、枳壳、甘草。

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舌苔厚腻,食积明显者,加麦芽、神曲、山楂;

胃脘刺痛,痛势剧烈,舌质紫暗,瘀血明显者,加三七、延胡索、五灵脂;

胃脘隐痛,嘈杂不适,食入不化,舌红少津,偏于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

呕吐恶心者,加藿香、生姜、半夏;吐酸、心烦者,加海螵蛸、瓦楞子、黄连。

常规治疗组用药:呋喃唑酮,胃舒平,胃酶合剂。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①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嗳气、返酸等症状。

②胃镜或X线钡餐造影发现异常。

③胃粘膜活检发现炎细胞侵润伴或不伴腺体减少。

上述三项,凡具备①加②或③者,或②、③具备1项者可确诊为慢性胃炎。

靳冬博士说——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现研究热点主要倾向于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急性胃炎的继续发展、十二指肠液的返流等也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

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胃痛”、“呕吐”、“吐酸”等范畴,主要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寒热诸邪等损伤脾胃,而致脾阳不运、寒湿内停,胃气失和、气机不利,引发本病。

病程日久,则邪气人络,气滞血瘀。寒湿瘀血之间又相互影响,寒湿困牌,则脾胃失和,以致气机阻滞,气滞血瘀。瘀血日久,耗伤脾气,而致脾虚生湿,故湿瘀与本病发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根据该病的病机特点,以平胃散加减,燥湿和胃、祛瘀通络,疗效肯定。

方中苍术苦温辛烈,“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之气'((本草正义>)。

本方重用苍术为主,燥湿运脾,恢复脾运。厚朴苦温行气,陈皮辛温、理气化湿。二药辅助苍术醒脾调中,共奏燥湿芳化,运脾除湿之效。

现代研究证明:苍术对胃酸分泌和HP均有抑制作用;厚朴具有刺激胃肠运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空作用,且厚朴的有效成分厚朴酚对HP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陈皮又有抗炎,抗过敏之功。

故综合来看,平胃散具有抗炎、杀灭HP的功效。

另外,针对慢性胃炎病程日久,必兼瘀血,加丹参、三七以活血通络、祛瘀止痛,配枳壳理气和胃。

诸药合用,即具有燥湿和胃、祛瘀止痛、抗炎杀菌的良好功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