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与“后进生”转化
因材施教同样适合“后进生”。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范围是没有异议的, 但“后进生”。是不是“材”,该不该“因”而教之,理论界肯定,实践界 就很不一致了。不少的“因材施教”只垂青那些优秀生和特殊才能生,冷落 了“后进生”,理由是“后进生”不是“材”,既无“材”可“因”,如何 施教?
这种偏见很类似关于智力发展问题的一种看法,该看法认为:“后进生”连起码的“双基”都掌握不好,奢谈发展智力岂不自欺欺人?然而赞科夫的 教学与发展理论恰恰主张“差生”尤其要在发展上下功夫。原因是唯有侧重 发展才能使差生的状况呈“良性循环”,这是“差生”转化为“优生”的根 本办法。因材施教的“材”没有优差的意思,只有“实际”、“差异”、“特 殊性”的规定性,“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具有与“大面积”相比较的 差异,正是个别施教的充分前提条件。
有些教师把对“后进生”的教育或教学说成是“对牛弹琴”,也有人以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比较来贬斥“后进生”,这不道德也不科学, 他们忽视了极简单的教育道理:“对牛弹琴”讥讽的并非是“牛”,而是不 看对象不懂规律的弹琴者;(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和者盖寡”所证明的不 仅是“曲高”,也还有脱离实际,不负责任的一层意思。就教育问题来说, 这清楚表明的就是教师不懂因材施教。正确的作法只能是倾注更多心血来研 究“后进生”的因材施教,这不仅是职业技术范畴的事,更是职业道德问题。 对“后进生”施教不利要么是教师没有才能,要么就是职业责任心有了差距。 教师的因材施教很类似医生的辨症施治,“后进生”也就很类似疑难病症, 说对“后进生”尤其需要因材施教并非没有道理。
因材施教对转化学业后进生来说,就是“救失补短”:
1.从教学的教育性看救失补短
教学的教育性不只是德育性,而是包括人的完整个性的各方面。任何方 面的不足或缺憾都是施教该“因”的“材”。“后进生”固然短失多,“优 秀生”、“特殊才能生”缺乏完善素养的也并不少,如智高德疏、心强体弱、 轻视体力劳动、学习偏科,诸种情况比比皆是,即使不到“亡羊补牢”程度 的,也属必须防微杜渐。有种现代人才观把人才描述为智能型、创造型等等,似乎“现代”就可以以点盖全,“智才”就可以是人才。这时忽视了现代人才也是包括完整个 性各方面的,与现代智慧并存的人才规格方面,还有现代伦理道德、现代审 美、现代体魄。现代人也会有现代“短”,因材依然要补短。救失补短同长 善扬优一样是依据学生实际施教的重要方面,其宗旨都在于完善育人。“优秀生”的补短为什么引不起重视?就因为只看到其所长,或学习优异,或一技超群,升学有望,看不到其所短,或德、或体、或美。正确作法 是强化教育性的全面性的主导意识,以利全面“因材”和全面“施教”。
2.从智育全面性看救失补短
仅从智育来看也还有个相对的全面性问题,因材施教也还需要救失补短。
一种情况是教师们往往很善于根据学生的学科专长、学科兴趣致力于促 使其某学科的发展,培养特殊人才就更有明显的专门化倾向。其实长与短、 特殊与一般正是辨证联系着,当今人才竞争很趋向综合和“通才”,当交叉 学科、边缘学科大量出现的时候,单科独进能不显示孤陋寡闻之“短”吗? 音乐、绘画人才若仅有一技“优势”也会左右不逢源的。因材施教不可不注 意诱导学文者通理、学理者习文、搞音乐的学些哲学、摘美术的懂点数学, 这正是补其所短。
再一种情况是教学目标太趋向静态的量的增加,忽视了动态过程和质的 改变。所谓因材施教不如说是因“考”施教,因“高分”施教。学生们苦拼 硬搏于大量“双基”、“题海”之中,恰恰显示出研究方法、探索规律、增强素质及未来适应能力方面的许多薄弱环节。要因材施教就该指导学生“理 解学习过程”、“发现创造奥秘、培养表现能力,这未偿不是救其所失。
3.对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策略的认识。
第一,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困难是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它的克服也要有较长的过程。没有一种良方能使学生长期形成的落后在短期内改观。不使 新的问题积累,逐步排除已有的障碍,鼓励他的微小进步。耐心对待他的暂 时停滞,就是这些学生赶上一般水平的奥妙所在。
第二,学业不良学生在成绩低下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学业不良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学业不良现 象在产生以后,又会影响到学生自身或外部诸多因素的变化(如学生的自我 观念、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期望的消极化等等),从而加重了学业 不良。因此,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第三,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寻找适当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 以针对学生形成学业不良的关键原因,也可以针对学业不良诸原因中容易克 服、容易见效的一点。突破口的确定既取决于学生个体的特点,也取决于班 级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特点和教学中的机遇。
4.对学业不良学生转化与大面积提高质量关系的认识。 学生学业不良的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做好学业不良学生,即处于稳定的学业不良状态的学生的转化工作,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他学生学业不良的须防(克服暂时落后)。因此,如果要确定学业不良防治工作的重点对 象的话,学业不良学生和中等生都是重点,重治轻防的观点是错误的。从再 广一点的意义上看,学习优良学生如何预防和克服成绩不足(这也是一个很 现实的问题,在办学条件差的初级中学尤其如此),也应包括在探讨的范围 内。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学业不良问题课堂教学对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就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