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问题

动机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是从事某种活动的驱动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人们无论做出什么举动,都是由动机引发,是动机的外显。

  一、学习动机的理论

根据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形曲线: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或是低于这个水平,对行为都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习。

大学生如果处于中等的学习动机水平,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动机过强或者过弱,就会降低学习效率,容易产生心理的困扰和生理的不适。

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三部分:认知驱动力以知识本身为追求目标;自我提高内驱力更偏向于社会地位的获取;附属内驱力的目标是获得长辈的认可。这三种内驱力的作用不会直接作用在学习成绩上,而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中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内驱力也可以看作是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受到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外部动机受到家庭环境、父母期望、父母教养方式、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影响因素发挥出不同的驱动力,引发不同的学习行为。当然,动机不仅有来源差异,还有汇集而成的总量差异。

  二、学习动机过强问题

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常常会有学生学习很刻苦,经常可以看到某学生出入图书馆学习,但该生的学习成绩可能跟其学习投入没有太大关系。他们会认为“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会获得成功”,把努力作为成功的唯一条件。但现实是残酷的,特别刻苦的学生,也可能在考试前以及考试中,感受到过度的紧张与焦虑,影响考场的发挥。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一般有:过于勤奋;争强好胜;情绪紧张;容易自责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些是目标设置过高,有些是认知模式不恰当,还有些是受到他人不适当的强化。比如,动机过强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家庭与学校等力量的特别支持。家人经常会称赞其勤奋刻苦努力,父母的过高期望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这样的大学生,很容易背负过多的学习压力,在父母的过高期望下,事事想争第一;当达不到目标要求时,又会深深自责,无法正确面对失败。这样便会导致学生情绪上的焦虑,甚至造成心理崩溃。

面对这样的状况,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理解努力的价值与局限,从而能够接受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同时也要削弱外在动机,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不用他人的目光随意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

三、学习动机过弱问题

与学习动机过强相对应的是学习动机过弱。有不少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主要表现为懒惰、容易分心、厌倦以及独立性差等。大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学生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动脑子思考问题,在学业上拖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学习热情,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这种情况比动机过强更为常见。造成动机不足的原因,从内部来看是学生本人意志薄弱,学习屡屡遭受挫折,缺乏目标理想等。从外部来看,则是不良的学习环境、不良的家庭与朋友关系,以及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有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非手机依赖群体,在学习动机上存在差异性。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同样会削弱学习动机,与中小学无异。手机依赖者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而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具有学习动机不足的特点。手机依赖越严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越差,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变差,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管理,普及健康使用手机的知识,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在克服外在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学生才可能逐步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习动机。在强度适中的学习动机下,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总之,做任何学习活动都应当动机适中,太弱不行,太强同样也不可行。而且,外在动机过强,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大。学习的动机强弱,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