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李珍:时间异化浅析
一、异化过程
(一)从“节约时间是美德”到“节约时间是投资”
诚如哈特穆特·罗萨在《新异化的诞生》中所言:“过去的人们多认为,唯有辛勤读书、工作,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才能带来美好幸福的人生。所以学生在食堂、教室走廊上,常可以看到“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口号横幅;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金钱”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浪费时间的人会被认为懒散、无用。可是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已经改变了。人当然不能虚度光阴,但比起虚度光阴,因过于忙碌而没时间过自己的生活,甚至赔掉健康的过快生活节奏,才是大问题。社会的不断加速挤压着生活时间,这才是阻碍我们现代人过上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
(二)从“时间是可用资源”到“时间是获利资本”
传统教科书上将其阐释为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其内涵也随之而变。时间,作为一种资源是现代社会通过一种严密的时间体制所管制、协调与支配的。而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时间常流逝殆尽。时间仿佛像是石油一般被消耗的原材料,越来越珍贵,所以其短缺越来越让人感到恐慌。[1]
二、异化表现
(一)从“人掌控时间”到“时间掌控人”
“异化” 一词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所谓时间异化是指时间作为异己、敌对、外在的统治力量主宰着人的状态和过程。在人与时间关系中,时间改变和扭曲了人的主体本质,人的主体性缺失,人的个性不能全面自由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换言之,时间异化是时间主体化、人客体化。[2]这颠覆了传统的时间认知。
(二)从“时间收支平衡”到“时间算计盈亏”
正如迈克尔·恩德( Michael Ende) 所说: “我们省下越多的时间,我们所拥有的时间越少。”这种矛盾一直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总是感到时间缺乏。[3]美国社会学家约翰·罗宾逊( John Robinson) 和杰弗里·葛德碧( Geoffrey Godbey) 就谈到: “时间饥饿带来的后果并不是死亡,但是,正如古雅典先哲所看到的,是生活从来就没有开始过。”[4]
三、异化原因
(一)技术更新加速引发淘汰替代
在关于社会加速的研究中,哈尔特穆特·罗萨把社会加速现象分为技术的加速、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速。照理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为人类节省更多的时间,但罗萨指出,由于科技更迭的周期不断缩短(比如每年,甚至不到一年就发布一次的新一代苹果手机,就可以知道了)科技加速已经改变了社会生活的空间和时间,因此科技在为人类节省时间、放缓生活节奏之前,就已经先造成了第二个面向的加速:即社会变迁的加速。
(二)社会变迁加速倒逼个体适应
社会变迁则更倾向于社会价值、生活风格、社会关系与义务以及团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的变化。随着时效性的缩短,意味着完成事务的截止期限不断往前挪,而且源源不绝的新事务也会不断被交代下来。如此一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每件事务必须更急着赶快完成。
(三)生活节奏加速伤害健康闲暇
这于是造成第三个社会面向的加速:生活步调的加速,生活步调意指日常生活当中各种活动进行的速度。[5]正是因为这三个面向不断地循环反复,便是现代社会在各方各面不断被加速的原因。社会加速使众人都被时间异化所裹挟,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加速单纯而直接地导致了我们的世界关系的崩溃与腐坏。
四、异化体验
(一)时间失魂:时间成为获利工具而非建构途径
时间失魂指的是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人的时间物欲化,人心为功利所蔽,时间失去其原有的意义,而是成为不断获得利益的工具。人沦为功利性动物,在时间上疲于过度的竞争追逐。
(二)时间失控:“无边界”“快而无痕”“身心俱疲”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众多以微信、QQ、微博、抖音等热门软件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困扰,比如时间边界问题,各类时间边界模糊不清,比如工作时间、学习时间以及休闲时间等具体的时间范畴失去其真实存在的意义。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曾让众多人为之动容,禁不住反思自己的时间流逝之快,引发了众人对时间体验的共鸣。罗萨在书中所言:“我们的体验时刻越来越丰富,但是生命经验却越来越贫乏。结果就是,时间似乎“落得双重下场”:飞快流逝,却又在记忆里不着痕迹。”
再者便是深处无休止的快节奏中焦虑的人们,社会向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备受精神的疲惫和心理健康的苦恼。而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列夫所说的:“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等描述的就是这种失控情况。
(三)时间失序:时序颠倒、去当下化、透支未来
时间失序便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越过自然规律而造成时序颠倒,时间失常。比如小孩子们在本该愉快玩耍,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却忙于上各种补习班;再者便是青年人在本该为了未来而拼搏奋斗的阶段而选择虚度光阴,完全沉浸在游戏或挥霍的自我世界中;亦或是中年人本该顾惜身体,却在此阶段选择透支健康......
为了未来,今天积累一切,人们生存在过去沉重的记忆和过于超前的期望中,习惯于在过去与未来两种外在的时间中生活,却唯独失落了当下(现在)的时间,陷入古罗马门神雅努斯只关注过去和未来而忽略了现在的“两面神陷阱”——过度前摄的时间占有令人沉湎于过往的回忆中,导致当下的时间空虚;过度预支的时间占有令人疲于追赶“明天的太阳”,导致当下的时间透支。[6]
参考文献:
[1][5]新异化的诞生[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哈特穆特·罗萨, 2018
[2][6]江洪明.即时网络时代的时间异化现象及扬弃方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1):109-114.
[3][4]董金平.加速、新异化和共鸣——哈尔特穆特·罗萨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9(0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