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研究生的“学与玩”

好好学,尽情玩,还能成为人生赢家吗?学与玩真的不矛盾吗?研究生口中的“学渣”真的是只知道玩吗?所谓的“学霸”需要每天摆出寒窗苦读的样子吗?本文将从研究生的角度来谈谈学和玩这对“冤家”的是是非非。

一、“学与玩”的视界融合

在研究生看来,把人生当作一种学习,学习变成了一种终极的状态,这种学习不需要一种证书、一堆分数来证明,而是一种纯粹的拓展视野、增加技能、升华境界、丰富生活的过程。立足于这样的视野,玩和学的界限变得很模糊,甚至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所以对研究生来说,学与玩可以相互融合。与此相反,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对学习的理解就比较狭窄,学和玩看起来就会彼此对立。因为通常玩的时间要用来学习,而学习的时间却不可以用来玩。故会产生“非玩即学,非学即玩”的思维定式。体现在儿童眼中,“带来快乐的是玩,带来痛苦的是学”;体现在某些功利型家长眼中,“能带来高分和奖项的是学,与分数和奖项无关的是玩”。研究生正是因为立足高远,才能实现“学与玩”的视界融通。

二、“学与玩”的矛盾递减

是什么促使“学与玩”的关系由对立走向统一呢?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逐渐意识到学的意义更大,就不会把“学”想得那么痛苦。尤其是家长退出研究生的学习领域,学生自我把控能力增强,学会了做两者的比例调试,能够根据所处的阶段特征,选择玩还是学,如此“学与玩”并不是非此即彼,而呈现出“两条腿走路”的互补状态。其次,研究生学习属于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之余适合于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观看视频、逛逛街、加入兴趣班、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和上课、写论文相比,目的性较弱。因此可以适当分散注意力,使大脑得到放松,从而达到缓解研究生脑力疲劳的作用。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类似于儿童阶段的“兴趣班”。这里的“玩”是生活和休闲领域的学习,与自身专业领域的学识能力培养并不矛盾,达到“学与玩”彼此交融的状态。

三、“学与玩”的节奏把控

社会节奏加快的大趋势下,个人时间精力都有限,有必要适当做一些取舍。“学与玩”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区分度,想要做到二者像两条腿走路那样和谐,就得把握好节奏,调试好两者的比例。

首先要合理定义学和玩,玩不一定就是跟学对立。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是玩、出去旅游也是玩,但这些都能丰富自己的见识。在休息时阅读,阅读也是一种娱乐,是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定义“学与玩”,才能在玩的时候减少负罪感,在学的时候避免过度疲劳和低效,让二者发挥出最优的互补作用。

其次,休闲方式要有针对性。例如文科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期间,应当定时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找朋友聊聊天来缓解脑力疲劳。此时睡大觉也许并不是缓解大脑疲劳的最佳方式,反而让大脑在惯性的作用下更加疲惫。而对于理工科研究生,在实验室值守和参与科研实践,回到宿舍时也许需要补充睡眠。当然,休闲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生的身心需要,这时可以“跟着感觉走,保持身心的张弛有度”。

再次,要处理好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本我”体现出感性和原始性,“自我”体现出理性和现实性,“超我”体现出道德性和超越性。作为研究生已经有一定的阅历,学习有时很痛苦,但要意识到短期的痛,是为了长期的人生快乐。“本我”感觉到的痛感和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超我”来升华,用“成就感”来对抗“痛感”。最终在“自我”层面,痛苦和快乐变得界限模糊,“在微痛中追求成长”逐渐内化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研究生既要会学又要会玩,力争达到两者兼顾的理想状态。好好学,尽情玩,才能成就人生赢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