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忠:精雕细琢,浑然天成——读张继炼长篇小说《趟戈壁》有感

原创作者:李 忠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精雕细琢  浑然天成》

——读张继炼长篇小说《趟戈壁》有感

《趟戈壁》描述的是“趟戈壁”者用他们的血泪、诚信和坚韧写就的奋斗历程。他们在“趟戈壁”图中历经种种磨难,但是愈挫弥坚,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改变了家族和本人的命运。小说通过描述曹勒梦,大脚和儿子以及阿拉腾三个家族趟戈壁的无奈与坚守,失望与希望,辛酸与苦涩,将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本世纪横跨一百多年的西北农牧民的生存和生产状况浓缩到戈壁滩上。生在一个黑暗阴沉的时代,弱者顺势倒下,强者向死而生。张老师的小说《趟戈壁》的主人公曹勒梦等就勇敢的选择了后者。他们由于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辗转反侧数月,最终到达了牧场主巴音岱家,真像人们所说的,一次偶遇就是永恒。从此,他们的生命之歌的词和曲就在这里开始了挥笔舞墨。
《趟戈壁》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胜枚举。初读之,如闻佳肴,醉了味蕾;次读之,如尝佳肴,醉了口舌;再读之,如品佳肴,醉了心田。我想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主要是通过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譬如,本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远处的山光秃秃的,连草也没剩几棵。十几棵榆树柳树,连最不容易剥皮揪叶的沙枣树,裸露着或挺拔或弓身或弯曲或倾斜,或亮白或干白或黄白或黑白的树干,毫无羞涩的骨凸着枝干,毫无顾忌的暴露在戈壁。深红色的被瀚都人称作酸雾的白刺果所剩无几,沙滩上以往浓浓的成片的黄蒿已荡然无存,从沙滩到白刺疙瘩上,从草滩海子到山上,满滩满沙满疙瘩满山,都是大大小小,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细细碎碎,跌跌撞撞的脚印。”。张老师用形象生动的拟人句和一连串的跌词描绘了当时恶劣的环境,烘托出了一个穷困潦倒和民不聊生的时代,也为日后的“大移民”埋下了伏笔。“太阳才一缰绳高,戈壁沙地上已发烫蒸腾 ,干燥的空气,摸一把烫手,留过指缝,指间发红,就像烫水流过。”张老师用上述的夸张和比喻句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天气无比炎热,从而衬托出水资源的稀有珍贵,进一步衬托出生存的艰难。写孟根湖时有这样的句子:“沙枣林与湖泊中间是草地草原,是大自然织就的绿毯;湖泊与草原相互镶嵌,草原在湖旁,湖旁有草原,绿毯镶嵌明珠,明珠镶嵌绿毯,风吹过,绿浪翻滚,湖泊波光。”。张老师通过对孟根湖的赞美,向读者指出了曹勒梦等“趟戈壁”者的希望所在,天无绝人之路,没有任何理由绝望。有一次,曹勒梦应邀去庆格勒家帮他看病驼,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使奄奄一息的骆驼起死回生,庆格勒夫妇为了感谢他自然是酒肉招待。张老师这样写道:“不胜酒力的曹勒梦本来就有些感冒,骑在骆驼上有些晕乎,因为惦记羊群和家,就不顾冬夜的黑,急着往羊群和家里赶。路上,天空飘起雪花,漫无边际的寒风肆虐的刮着,曹勒梦裹紧大衣。”读到这里,让我们一下子想起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由不得为曹勒梦的醉酒夜行而毛骨悚然,后面的故事情节也把读者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二.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可以具体细致的刻画出某一人物在某个特殊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比如,当曹勒梦跟随着堂兄辗转数月到了巴音岱牧主家,堂兄就要和他告别,叮嘱他“男子汉流血不流泪”,并且将他脸上的泪豆子轻轻摖去,甩在了戈壁滩上,强忍着眼泪转身急速离开,头也不回。看到堂兄的背影越来越远,他追出几步,站在陌生的草滩上,“捂着嘴呜咽不止”。此时,他才忽然明白堂兄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了,多么希望跟随着堂兄回去,可是他也清楚又能到哪儿去呢?堂兄也是泥腿子过河___自身难保。读到这里时我也陪着孩子哭了,是啊!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早早就降落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身上,让他独自去面对,去承受,去背负。文中一个“叮嘱”让他有了堂兄如父的感觉,一个“甩” 字表面上展示了堂兄潇洒的动作,实际上是点出了他对曹勒梦的人生做出了一个不二选择。曹勒梦初见巴音岱牧主时,作者这样写道:“穿着长袍马褂的胖男人,鹰一样犀利的眼光在他身上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游走”。而对应的是曹勒梦“头不敢抬,双手不知该放到哪里,眼睛只好落在顶鞋尖而出的脚趾上,前心后背直冒冷汗,一阵阵眩晕和颤栗。”这些动作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了双方所处的地位和各自的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个“游”字写出了巴音岱牧主对曹勒梦注视的全面。“顶鞋尖而出”道出了他所穿的鞋已经破烂不堪。刘大姐教她的儿子套车拉粪时,张老师这样写道:“母亲从驴圈里拉出毛驴,牵到驴车前,从车厢里拿起拥脖子,口朝下夹在驴脖子上,之后迅速反转,拥脖子便变成了口朝上,她用左手抓住拥脖子对口,右手取出扎绳,两手交换,绕圈,拉紧,挽扣”,接着,她让儿子陈银根“拿起拴有拉绳的夹板,将两条拉绳捋顺驴身的两侧,然后将夹板放在驴拥脖子前方,系好夹板底扣……”这一系列的动作,对于在民勤农村长大的我来说,简直太熟悉了,感觉刘大脚就是我的母亲,陈银根就是我。我的父亲是农具厂的一名铁匠,顾不上农田地里的活生,一把铁锹和一挂毛驴架子车几乎陪伴了母亲的一生啊!曹勒梦给庆格勒家看病骆驼的一段,张老师这样写道:“曹勒梦守了眼目前这个病驼三天三夜。病驼滴水未进,曹勒梦也滴水未进。他听着病驼的喘息,观察着骆驼喘息声音的变化;他摸着骆驼的耳,观察着骆驼耳背的血管;他对视着骆驼的眼,观察着骆驼眼的血丝和神情;他用鼻子对着骆驼的鼻子,闻着声息与味道,观察着骆驼的呼吸频率;他牵着骆驼尾巴,观察摆动和粪便……”。张老师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排比句,酣畅淋漓的刻画出曹勒梦爱驼如子的牧人的高贵品质,因为他深深的懂得每一个牲畜对牧人意味着什么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许多“驼把式”和兽医都治不好的病驼也是奇迹般的康复了。描述阿拉腾和斯琴的爱情时,张老师这样写道:“阿拉腾稍稍落在了后面,偷偷看一眼斯琴.看她的脚步和双腿迈步的姿势和速度。斯琴稍稍落在了后面,偷偷看一眼阿拉腾,看他的脚步和双腿迈步的姿势和速度;阿拉腾稍稍落在了后面,偷偷看一眼斯琴,看她的双肩和屁股扭动的姿势和频率。斯琴稍稍落在了后面,偷偷看一眼阿拉腾,看他的双肩和屁股扭动的姿势和频率。”。一个“偷偷看”写出了他俩的羞涩和对彼此的爱慕之情,通过“稍稍落在了后面”这样的画面展示,写出了两个年轻人对对方有好感却又心照不宣,感觉到整个空气中也弥漫着爱情的气息。
三.心理描写.它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譬如,本文中曹勒梦婚后不久,巴音岱老爷带话让他回去一趟,当他见到老爷时也不敢就坐,脑子里迅速回转翻腾寻找自己的过错:“羊丢了?羊病了?让狐狸吃了?还是骆驼丢了,病了,死了?都没有啊!”。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表明了曹勒梦对这份工作的视如珍宝,这就是他的生命的依托和全部,纵然他浑身是胆,也不敢在这里弄出什么差错啊!这是曹勒梦给巴音岱牧主放羊后的第一次被传唤回老爷家。第二次是某一天的大早晨羊群刚出圈,有人来说老爷带口信让他回家。到家一阵寒暄后,老爷对他说:“我和你姨妈商量了,羊群、牛群、马群、驼群、驴群都有你的份,你好好……”老爷没有说出后面的话。曹勒梦听到此言,心想是不是老爷怪罪我没有把这些牲畜当自己家的侍弄,好像是在抱怨。可是,实际上是老爷要给他分一些牲畜作为对他的奖励。第三次是老爷带口信让曹勒梦和奶奶,婆姨一起过去家里。在相互敬酒吃肉后,老爷突然对他的奶奶说:“姨妈,从今年起,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你这个好孙子我不要了。”一会儿又说:“就是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哈哈哈,来,把式,我们两个喝一碗。”曹勒梦闻听此言后诚惶诚恐,不知所措。他心想反正我也被老爷吓惯了,也不怕吓这一回 看老爷没事的样子,肯定就没事。于是,二人像父子又像弟兄一样,一饮而尽。原来老爷是要把孟根湖东最好的草场和房子,圈棚送给他,以后,他就是现在放牧牧场的新主人了。至此,自从曹勒梦落户老爷的牧场以来,老爷传唤他回家三次,与其说是给了他三次惊吓,不如说给了他三次惊喜。通过对三次曹勒梦心理活动的描写,给读者指出了曹勒梦无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无比热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也非常善长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四.外貌描写.它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曹勒梦跟随堂兄初次见到巴音岱牧主时的样子,“揉曲污乱的头发,坦背露肚的衣裳,汗水冲沙的面孔,黑瘦如柴的双手,风吹摇摆的身躯”,张老师用这样的外貌描写,形象逼真的刻画处了只有半个命的曹勒梦,这与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证明她是一个活物”有异曲同工之妙。曹勒梦对巴音岱牧主最初的印象是:“巴音岱老爷是他见过的最高最胖的男人,穿着宽大的袍子,声如洪钟,走路像山动一样笨重有声。女主人硕大的屁股像要把蒙古袍子顶破。”。这些男女主人外貌 的三言两语的描写 ,言简意赅,告诉读者曹勒梦终于来到了一个靠谱的好人家,就是说,如果穷得叮当响的人家,那么“宽大的袍子和硕大的屁股” 简直是天方夜谭呀!读到这里,我也为这个苦命的孩子由衷的高兴啊!张老师描写阿拉腾和斯琴的外貌的句子:“斯琴,方脸盘,黑浓眉,大花眼,高鼻梁,方阔嘴,薄嘴唇” ,把阿拉腾看傻了。“阿拉腾,圆乎脸,黑长眉,双眼皮,阔鼻梁,大嘴巴,厚嘴唇” 把斯琴看笑了。再加上他们二人“大方、热情、勤劳、吃苦、能干” 的品质,看的男人荷尔蒙飙升,感觉阿拉腾就是他自己;看的女人芳心荡漾,莫非斯琴就是她自己。
五.语言描写.它的作用是可以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张老师的全篇文章语言朴实,写作风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词语,也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每一个字、词、句、段都是非常贴近大众化的,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还有些方言的使用,使文章更加接地气。如,“你个松勾子” “老伙计,咱们有新朋友了” “我先光一个让你看看” “你个怂娃子,拉肚子就拉肚子,还装模作样,不嫌脏呀!” “跟人做事,眼睛要活套些,别学贼娃子,好好干活” “娃子,吃吧,吃吧,吃饱了就不想家了。” “快来求吧!吃饱了还要上路呢!”等等这样的句子不可一一列举。话粗理不粗,这些出自老爷和斯琴图的话语非常适合他们的身份,展示他们的性格。斯琴图和曹勒梦真是亦师亦友,如父如兄啊!他给曹勒梦讲鸟,讲树林,讲孟根湖。教他怎样区别公羊,母羊,羯羊。教他梦语和汉语。教他外圈的功能和棚圈的用途。“再教给他怎样扫圈,起圈,耙圈,晒圈,清圈,暖圈”等“作圈”的活儿。还给他教会了“湖泊地,草滩地,树林地,戈壁地,河水地,山地,沟地”等不同的羊群跟群方式。张老师对这些牧区专业术语的使用游刃有余,拿捏的如此到位,描写得如此详细,让我这样的在农田地里长大的孩子对牧区生活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啊!而且张老师还能在农、牧区之间语言切换的自由随意,无缝衔接。张老师还用生动的语言祥细的描述了套车,拉粪,平地,耕地,收割,打场,起场,晒场,储存等农田诸事,真是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人感觉是在听一个“农把式”在讲他的亲力亲为,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趟戈壁”,就是生存与死亡的较量,叙写着历史的苍凉与悲壮。他们远离故土,一无所有又义无反顾的走上一条遥远而又艰辛的謀生之路。一部分人受命运垂青而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贾,一部分人却留下亲人的期盼和惦记,魂断路途。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要拒绝人生的苦难,在绝境中寻找希望的星星之火,就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让人可喜可贺的是,最后的大结局是苦尽甘来,他们的后代们有从政的,有学医的,有习文的,有经商的,有务农的,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在祖国的建设中添砖加瓦,发光发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忠,1994年参加工作,现为阿左旗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