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班)十大怪

南通师专77(4)班中,有十大怪现象:
一是班级规模特大——60人(后来有几位同学转到其它系科),是今天许多大学一般班级学生数的两倍。之所以如此,相信应该与文革10年大学停止招生,耽误了很多人的读书的机会,而国家努力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大学读书有关。
二是同学的年龄跨度惊人——最年长的是32岁的季君,最年轻的是只有16岁的姚君,前者的年龄竟然是后者的两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前者已经高中毕业10年开外了,而后者却是1977年那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并且,这一届应届毕业生,因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领袖指示,小学只读了5年,初中加高中也只读了4年。
三是同班同学高考的成绩相差很大——最高分达到320分开外,如果不是因为“已婚”等因素,这些同学完全有资格进入一流大学;但最低分仅仅200出头,勉强达到高考录取最低分数控制线。为什么?因为我的这些同学中,既有如前所叙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有在高中毕业班任教的“老三届”,在校读书时的风气不一样,知识基础也不一样。因此,他们之间的差距,差不多可以说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四是属于父母之人的比例很高——大约有近一半的同学已经成家,并且以及有了孩子,为人之父或者为人之母了。有好事者当年曾经进行过统计,在我们班,这些同学的孩子的总数超过20,其中一位姓孔的同学居然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了!
五是入学之前的职业五花八门,“身份”极为复杂——有公社团委书记,大队民兵营长,大队书记,插队知青,民办教师,还有退伍军人,建筑工人,汽车司机等等。
六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些“不伦不类”——就年龄来说,一些76届留校的工农兵大学生的年龄比许多他们的学生还年轻,因此上课之时,这些老师与同学多采取的探讨、商榷的语气、语调,分外谨慎;不仅如此,在从中学里抽调上来成为“大学老师”的人里,有人居然有人与其学生曾经是同事关系,比如说教古代文学的茅亭老师,就与季金虎就是中学的同事。
七是一些同学社会经验非常丰富,市场意识非常强——记得一位黄姓同学一个月总要回去一两次,每次回去为省点路费,都是与同学结伴骑行100多公里;并且,总是要在当地购买一定数量的鲫鱼、三黄鸡之类的梢回去。买这些干什么?不是自家享用,而是搞“投机倒把”——更准确地说,搞长途贩运。有一次,他购买的三黄鸡出了问题,半死不活的,我们看到他非常焦躁地蹲在地上,拿手不断拨弄三黄鸡的脑袋,试图对其进行抢救。
八是师生在做学问的问题上“比翼起飞”——记得有一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与欣赏》节目组,曾经到我们中文科进行过一次采访,原因是我们中文科在这个节目中的上稿率实在是太高了。采访后记者们惊讶地发现,作者中固然有不少我们的老师,同时居然还有我们的一些同学。而年龄最小的在这个栏目中发稿的同学只有18、9岁,此君20年后成为国内知名的文艺评论家。而在我这个班上,一位腿有残疾的钱姓同学,入学的第二年,就在一家省级学刊发表了对中学课文《雁荡山》进行评注的长篇大论。
九是学习非常用功的人特别多——拿“废寝忘食”一词用来形容我这些同学的勤学精神一点都不为过。每天晚自修,根本不用你点名,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的,缺席的更是罕见。而作为班上老三届的代表袁三立,就连“厕上”的时间都不肯放松,会用来记一两条《词源》上的条目——他把《词源》分拆开来,每次带一两张身边,一有时间就读、就记。毕业之时他留校任教,最后在南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的位置上退休——让人非常感叹的是,在他退休之后继任南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是我们同届另一个班上的同学,此人是篮球场上的高手,身体素质极为出色,但却最终在担任馆长之后不久,意外地死于一场车祸。
十是班上小伙子、小姑娘不多,老相公、老姑娘却不少——这类同学通常都是以插队知青身份考进学校的。同样作为插队知青的我知道,其原因多是不甘接受命运的安排,简单地在农村成家立业的,而怀揣着一颗重新“杀”回城市去的狼子野心。
总之,说77届是特别优秀的一届未必合适,但如果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届绝对没有问题。而这样的特殊当然我们谁也不会希望今后它重现。
(0)

相关推荐

  • 我们班的旗帜上满是快乐阳光

    我们班的旗帜上满是快乐与阳光 --写在毕业四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之际 今天是一个曾翘首期待和值得回味的日子. 我们能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是因为人生有两大不能自己选择的对象:一是父母,那是给予我们生命和 ...

  • “发现老师跟我爸告状,我一气之下考上北大”

      今天是教师节,馆长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老师.有很重教条的语文老师,总是批评我的作文风格古怪不够应试.但隔壁班的语文老师会私底下和我说,觉得我很有灵气,要坚持写作的路.现在十几年过去 ...

  • [老知青回忆录] 大学(四十九)

    大        学(四十九) 同学们经历的这次地震,就是震惊中外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太原市的震级是5.8级.直到第二天下午,我们才知道唐山是地震中心,震级是7.8级(实际是8.3级,当年国 ...

  • 上戏77明星班 众多知青如今都成艺术家 但年龄最小的却已去世18年

    上戏77明星班 众多知青如今都成艺术家 但年龄最小的却已去世18年

  • 周福如丨陈志芳老师

    陈志芳老师 作者:周福如 到石港作客,进门碰到50年未见的陈老师,喜出望外. 那年我在南通县跃进小学附中上学时,陈老师是负责人,她召集老师们为我改稿子,参加公社巡回讲用.那笑容一直烙在我心里. 刚坐在 ...

  • 上戏77明星班众多知青都成艺术家 但年龄最小的却已去世18年

    "林冲"周野芒."武松"祝延平."唐僧"迟重瑞."朱紫国国王"龚鸣.以及孙淳.傅丽莉.王诗槐.罗燕.吕凉.宋忆宁.李媛媛 ...

  • 【东台记忆】一张穿越35年的毕业照!

    我和ta的 时光 时间过得真快 一晃30多年过去了 那时的人和事至今还历历在目 每每想起 让人百感交集 学校:江苏电大经济系东管831班 东台电大首届企管班忆旧 ⊙作者/王大庆 相册里有一张江苏电大经 ...

  • 吴 融: 白发飘进大学门

    白发飘进大学门 文/吴  融 终于退体了!退休不是人生追求的结束,而是一个新征程的开启. 我们这一代人年青时,当农民,当工人,当兵--唯独该上的学没上,该读的书没读,那时想"上大学" ...

  • 【郁氏文化】老照片上走了十三人(文/张垣)

    郁氏文化 老照片上走了十三人 文/张垣 手里捧着的,双眼端详着的这张颜色发黄的老照片,片龄五十六.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我一直珍藏在身边. 那是1965年7月16日下午,结束了高考的我们聚集在南通县二甲 ...

  • 【灵璧随笔】走进灵璧老年大学诗词班

    走进老年大学诗词班 文/程大康 二零一五年春节过后,假期结束,寒末尽,春天的脚步就悄悄的来临了.在县城带孩子的我,无聊之际听一个网友说:孩子上学走后,你不能上老年大学吗?想学什么那里都有,比你每天东家 ...

  • 繁星 | 我的高考记忆

    我是1989年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校园里最流行的一首歌是<我多想唱>,歌里唱道:"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高三啦,还有闲情唱/老师听了准会这么讲/高三成天的闷声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