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3:意外踏坑||林苹果读书

读书
林苹果

林苹果读书

好书推荐,一路陪伴

嗨,大家好,我是林苹果,我的愿望是成为一个“职业读书人”,每年读书100本,把自己最深的认知,成功分享在您面前。

希望能在您的陪伴之下,我能用滴水石穿的毅力、破雾追光之勇气,读书三千卷,看透世间繁华……

从2021年4月28日开始,我将在安蓝老师的公众号“荒原青草”陆续推出荐书文章,并开始一项【林苹果读《史记》系列】的《史记》人物解读写作,希望我用跨越山水的热爱,能得到您用时间的陪伴……

如果您的留言足够真诚或精彩,我将送您一本书。

03
意外踏坑
人到中年,难免波折。
司马迁在他中年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也许是他投胎之前早已预料到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父亲临终托书。
公园前110年,35岁的司马迁,奉使西征后正陪着汉武帝在泰山之顶举行盛大的封禅仪式,忽然家人来报,说他父亲病危,让他赶紧回去准备后事。
原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在去参加泰山封禅大典的路上,突然得了急病,停留在了周南(洛阳),无法前行,只能就地进行治疗。
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的官员,司马谈因病错过这样一场期盼已久的封禅大典,心里是充满了遗憾和自责,愤懑的心情又让他的病情越加严重。
司马迁在洛阳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
父亲躺在床上,拽着他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现在天子继承着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
司马迁听到这些话,也不由泪如雨下,他知道,父亲的这番临终嘱托,意味着这份使命最终必须要由他来完成。
他低下头拭着泪说:“我虽然在您面前很愚笨,但我会把您和先人们整理的历史旧闻,详细叙述记录下来的,不会有一点点缺漏,您就放心吧。”
毫无悬念,父亲司马谈死后三年,公元前108年,也就是司马迁37岁的时候,他当上了父亲让他必须要当的官——太史令。
这个岗位的俸禄是六百石,也就是当时国家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工资,比他之前的员外郎要少三百石,虽然太史令和员外郎级别一样,就像咱们今天的图书馆馆长和外交官的区别。
也就是说,司马迁为了完成使命,此时,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和治国抱负,到了一个相对冷门的岗位,安心开始创作了。
第二件事,意外踏坑,遭受宫刑
又过了四年,司马迁在太史令这个岗位上饱览群书,恪尽职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专心致志为写《史记》整理着庞大的资料。
然而,公元前99年,也就是司马迁46岁的时候,一直顺风顺水,曾经颇得汉武帝赏识的司马迁,却因为没看清形势,多说了几句话,就将自己的人生踏入了别人的深坑。
李陵兵败投降的事传到了京城。
想起他不甘屈于人下,自愿请兵、信誓旦旦、气势昂扬的样子,以及他雄心勃勃打破汉武帝原来计划的自信,所有人都觉得,李陵肯定会飞马直取匈奴头颅,高歌凯旋而归。
可是,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李陵,作为名将李广的孙子,不但打了败仗,而且还毫无气节地投降了敌人!
朝堂上下、文武百官一片气愤责骂之声,但也有人私下议论,说汉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对李陵施援不力,这些都很让汉武帝恼火,甚至派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还说,李陵在给匈奴练兵。
汉武帝心中那个气呀,你李陵慷慨激昂自己主动请缨要当先锋,现在不仅打了败仗没有羞愧就义,竟然投降敌人折我大汉气节,原以为你是暂时诈降等来日归国,没想到你现在竟为敌人操练起了兵马,来人,抓了李陵的妻儿老小一并下狱,让他知道投降的后果。
朝堂之上,武帝气怨难平,众官纷纷指责谩骂李陵,颇得武帝平日欣赏的博士司马迁,学识渊博、口才俱佳,应该能够理直气壮梳理出李陵的过错和罪状,好好解一下他心头的怨气和怒气,便点名让司马迁站出来说说。
可是,司马迁却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他说:李陵对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他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的臣下就揪住他投降这一点不放,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也不想想其他原因,实在令人痛心!
况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你就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
接着,司马迁还说道:“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现在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
汉武帝听完这番话,顿时怒火中烧,好你个司马迁,说来说去,你竟然还把账算到我头上来了!
这不但在替李陵辩白,还指责二师首领李广利无能,甚至埋怨我啊,亏我对你多年的爱护和期望!
关键时刻,你不但没有站出来以民族大义张扬我大汉的不屈精神,反而讽刺和指责我的不对!
去,把这人给我下狱斩了!
司马迁怎么也没想到,就因为自己看汉武帝焦虑,想本着宽慰皇上的一片好心,说了几句真诚的话,就会连命都搭上。
好在大汉还有一项规定,就是被判了死刑的人,可以有两种方式免死,一种就是拿钱来赎,另一种就是接受宫刑。
司马迁选择了宫刑!
不是怕死,是因为没钱。
用他的话来说,死,容易! 但是,有些人的死轻如鸿毛,有些人的死重如泰山。自己的使命还没完成,就为几句话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不值。就算是再屈辱、疼痛、难过,自己也要活下来,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
这次宫刑,让司马迁从此以后颜面尽失,尊严溃塌,身体痛苦不堪,尤其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和折磨。
作为一个尊孔崇道的人,从翩翩少年时饱读诗书,后来跟着皇帝走过大江南北,也因祖上家风清正廉明自以为豪,现在被宫刑以后,想起孔子都不愿和太监同车,赵良因为商鞅是太监推荐的就对其寒心,看到人们的指指点点,司马迁心中的难受和委屈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丑莫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诟弥甚耳,是以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报任安书》(司马迁)
从此,司马迁意志坚露,埋头愤发著书,完成《史记》成了司马迁活在这个世上的唯一理由!
公元前96年,已经50岁的司马迁又当了官。在监狱呆了四年之后,他被任命为中书令,作了汉武帝的随行秘书,在别人看来,这是一次“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
直到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从37岁到50岁,司马迁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未完待续)

作者:林苹果,怀着一颗好奇心,专注读书、写书评,分享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