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⑤ | 最高级的人生: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这周我们共读的是中国近现代鸿儒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们将从苏东坡的家庭教育、爱情观、亲情观、政治仕途、人生观这五个方面,来为大家呈现书中的精华,以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风靡古今的大文豪——苏东坡。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这本书的第五部分:苏东坡的人生观。

第五篇

高级的人生: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1

他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奇才,不仅文学、艺术造诣非常人所能极,且对人生的理解和诠释也更胜别人一筹。

他就是苏东坡。

不论在何种境地,他都能活出一番别有滋味的天地来。

他常常苦中作乐,这是他的性格使然,更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促使他,不许让他失去人生的快乐。

东坡上次在给神宗皇帝递完万言书后,第一次遭到了外放。表面上是外放,实际上东坡是被监禁起来了。

他潇洒的连头也不回地携眷赴任,管他御史如何弹劾,一概置之不理。

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的神情里充满了善意与爱,这种情怀竟把苦难也变成另样的美了。

他让自己不被那烦事纷扰。游西湖,挥笔之下便是一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被放外的时候,他不会一个人坐着生闷气,不会因为被贬想不开,而是常常独自一人漫游山中。

在那高山之顶,揽看眼底的湖光山色,再到人迹罕到的水源岩石上,信笔题诗。

又或者在天放晴时写出那清新可喜的诗句《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当然,东坡也不是时时刻刻心情愉悦的,毕竟他还在被监禁中,毕竟百姓们还在深受这新法之害。

2

除了写些飘逸、俊美的诗,东坡还写些让当政者和政敌难看的诗。

1074年9月,东坡调任密州太守。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东坡的物质生活水平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

这段时间,也是东坡最难过的、最沮丧的时光。

没有实权的东坡看着苦难中的百姓实在难已忍受。他本爱写诗,看到这种情景,更是控制不住自己。

比如那首《吴中田妇叹》,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

东坡曾做过统计:两浙地方,一年之中竟有17000余人因犯盐法而入狱。于是他对这些采取了揭露和批判的态度。

这些都引起改革派的强烈不满,他终于闯了大祸!东坡被捕了!这次可谓是九死一生!

等诗,一方面深刻同情人民疾苦,一方面揭露新法的弊端。

苏轼曾做过统计:两浙地方,一年之中竟有 17000余人因犯盐法而入狱。他对这些采取了揭露和批判的态度,引起改革派强烈不满,几乎遭到杀身之祸。

谁知,他刚出狱,看到街上车水马龙,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空气中夹着微微的花香,竟又提笔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少斗年鸡。

写完东坡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3

由于情势所迫,东坡这下要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人。

而他自己似乎对这个角色很是喜欢,他演绎出了一个别样的农人,成了一个真正的隐士。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成了真正的东坡居士,在经历了“东坡居士”的蜕变后,这才有了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苏东坡。

死里逃生的东坡开始重新思考人生这个课题。

行动上,他随遇而安,入乡随俗。他开始穿着短褂,赤脚在田里干活,向农人请教如何种小麦。

有时他穿着草鞋执竹仗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时光。

或者过江去看好友,又或者乘一小舟找寻廉价的美食。东坡也时常自己做菜,他也喜欢做菜,至今好吃的东坡肉的做法就是他创造的。

他开始热衷于自己的建筑,一心要为自己建一个舒适的家。

他一会从邻居那移树苗,一会托人找菜种,看到自己种的菜冒出针尖大的绿苗时会手舞足蹈起来。

此刻,他是快乐和满足的,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这种境况使他的精神上有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将这种变化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上。比如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刻的东坡潇洒坦荡、开朗达观。

现在他的作品风格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像陈年的老酒一样香醇可口。

4

一次偶游赤壁,看着眼前的景色,再遥想当年的风云历史,东坡感慨万千。他望着苍穹唱出了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虽是寥寥数笔,但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予表明。

这种情怀和领悟不能不让人折服。

他现在向前行进,无忧无惧,心中一片安谧宁静。

即使到了大陆之外的地方,他依旧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海岛那时还是蛮荒之地。东坡曾描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那时他已61岁,依如往日,在椰子林静坐,或出门与当地居民聊天,或写写诗文、整理杂记文稿,又或者在月下漫步。

有时也去乡野采药,研读或解释、补充医书内容。

他一生都是个积极有智慧的乐天派,他热爱这世间一切的幸福与苦难,并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了它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