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男无性不钢,女无性不秧,说的是什么方面

在古代,因为各种原因,教育无法普及,可能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教育从来都不是只来源于书本,生活本身就充满着教育,劳动人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同样总结出了很多富含哲理的道理,俗语就是这样来的,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道理是相通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男无性不钢,女无性不秧,这句俗语又在告诉我们什么。

很多人看到“性”这个字,很可能就会想入非非,总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如果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被别人看见,很可能会造成一种误解,没办法,谁让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对于这一方面都十分的内敛。但是“性”的意思仅仅只是如此吗?男无性不钢,女无性不秧,这句话说得真的只是这一方面吗?

正如孟子说的:食色,性也。在古代“性”从来都不是用来描写两性关系的,在这里更是如此,这句话中的“性”指的是性格,志向。好了我们回归正题,看看这句话究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否还能适应当前的社会。

男无性不钢

在古代,男子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女性,家中的事物以及各种财产一般都是男子进行分配,男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核心,而这个男子的地位也就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整体实力,古代人对于男子的培养是十分的重视。

而古代最有前途的事情就是读书,但诚如上文所述,教育资源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这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没有办法的读书的男子们只能去寻求其他出路,但是不管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担当,这样才能成事,家庭也会因为有一个这样的男人更加兴盛。

反之,如果这个男子没有担当,性格孱弱,在外面唯唯诺诺,到家里却重拳出击,这样的人注定没有前途。

女无性不秧

而女无性不秧这句话在古代的话,其实并不受待见。古代男尊女卑,女性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种附属品,没有地位。那时候的女子被三从四德所束缚,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有这样做才是别人眼中合格的女性。

但古代也有饱读诗书,爱憎分明的女性,李清照,武则天等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女人也是人,她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可时代不允许她们把自己想法和性格表露出来,她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展露自己的性格,但即便如此,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秧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结语】

到了现代,女人们不用遮掩自己的天性,反而展露自己的性格,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思想,这才是一个新时代女性该有的样子。

不过并非只有女性该如此,男性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想要的无非就是成功,而这个社会上现在最关注的还是个性,没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和所有人一样,怎么才能做到脱颖而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