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2页(1765字)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度之一。
亦称“房室传导延迟”。是指室上性激动在房室传导系统中因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而发生的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全部激动均可下传到心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各种心律失常中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颤而居第四位,是房室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
心电图表现为每个P波之后均继以QRS波群而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P-R间期≥0.21s(成人)或0.18s(小儿);(2)P-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P-R间期的最高值;(3)P-R间期虽未超过最高值,但较过去同心率的PR间期延长0.04s以上;(4)连接性心搏的P′-R间期>0.12s。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根据其P-R间期延长的类型分为*一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一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一度Ⅲ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型。伴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P波可以出现在舒张中期、舒张早期、收缩晚期和收缩中期(与T波重叠)、甚至收缩中期的早期(T波之前),主要决定于P-R间期的长短(最长者可达0.8~1.0s),同时也和P-P间期的长短,以及两者的差别等因素有关。若P-R间期>P-P间期,则QRS波群前有两个P波,第一个P波在心电图上可跨越后一个P波支配心室的QRS波群,此称为“跨越性P波”(skip P),第二个P波称为“被跨越的P波“(skipped P),此种现象称为“跳越传导”(skip-conduction),常出现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窦性心动过速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在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末稍纤维的传导系统中的任何部位。据统计发生在心房内的约占4%,发生在束支及末梢纤维部的约占6%,而90%发生在房室结部位。必须指出,根据体表心电图来进一步判定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很困难,通常须应用希氏束电图(HBE)方能正确定位(参见“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也有轻重之分,判定其阻滞的程度的指标有两个:(1)相对不应期延长的程度:主要通过分析P波出现的时相或P-R间期延长时间的长短来了解。一般说来,P波出现的时间愈早,即R-P时间愈短而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或P波频率正常时并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频率增快时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或较慢型房速的房性P′波在舒张期中较窦性P波稍提前时方出现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都反映其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的程度是较轻的;反之,P波出现的时相较晚,即R-P时间较长而仍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或P波频率很慢仍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都表明其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的程度是较重的。
根据这一指标,又可分为-显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和*隐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种。(2)P-R间期延长的程度:一般说来,PR间期愈长,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愈重。
例如在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转变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过程中,可以先见到P-R间期逐渐缩短,然后转变为程度较轻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也有些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P-R间期延长的程度也不一定与预后相关,尚须结合病因和临床情况而定,例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炎患者的PR间期虽仅有轻度的延长,却可快速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危及生命。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突然出现,尚可诱发下列心律失常:窦性反复心搏及窦性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房性反复心搏及房性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值得注意的是,如在心电图上突然有一次窦性心搏呈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实为阻滞性传导延缓),特别是P-R间期突然延长或变更,而同时某段心电图中有连接性早搏时,可能是*隐匿性连接性早搏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健康人或无明显心脏病的人(约0.5%),少数为体位性,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但多数是器质性心脏病和药物毒性作用或电解质紊乱所致。常见的病因有急性心肌炎(病毒性、风湿性、链球菌感染后性等)、洋地黄中毒、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高血钾、奎尼丁或普鲁卡因胺中毒等。
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所引起者外,多数是暂时性的,若能及时治疗,相当多的病例可以治愈而不发展为预后恶劣的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A~D均为一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