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自己一个坚持运动锻炼的理由-成为不幸中的生存者
不幸罹患心肌梗死后,什么因素影响着患者的存活?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大型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文章。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在心肌梗死发生前,有没有运动习惯、运动量的多少,是决定死亡风险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运动与心肌梗死后死亡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研究人群被分为四组:静止不运动、低活动度、中等活动度和高活动度。主要观察这四组不同运动习惯人群发生心肌梗死后即刻死亡与28天内死亡的死亡率。结果是,与静止不运动的人群相比(风险系数为1),低活动度人群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即刻死亡风险降低了17%(OR=0.83);中等活动度人群的即刻死亡风险降低了31%(OR=0.69);高活动度人群的即刻死亡风险降低了39%(OR=0.61)(图1)。
图1 即刻致死性心肌梗死森林图,暴露对比,以久坐为参考。完全调整后的RE模型对年龄、性别、糖尿病、动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BMI、总胆固醇水平、饮酒和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调整。PA, physical activity,躯体活动; RE, random effects,随机效应。
调整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动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BMI、总胆固醇水平、饮酒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后,运动与心肌梗死后即刻死亡风险仍保持量效关系(图1)。与静止不运动人群比较,低活动度人群心肌梗死后即刻死亡风险降低了21%(OR=0.79);中活动度人群的即刻死亡风险降低了33%(OR=0.67);高活动度人群的即刻死亡风险降低了45%(OR=0.55)。[OR(Odds Ratio)为运动相对于静止不动人群的优势比]
同样,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心肌梗死后28天内的死亡风险也降低了。与静止不运动的人群比较,低活动度、中等活动度和高活动度的人群心肌梗死后28内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15%、36%和28%,两者存在量效关系。
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自欧洲10个大型队列研究,涵盖近50万人。在这些人群中间,研究人员发现有28140人罹患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人群中有4976人(17.7%)在28天内死亡,其中3101人(62.3%)即刻死亡。根据死亡率推导运动与心肌梗死后死亡风险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效关系。
图2 运动、锻炼、躯体活动。A.三者的关系。B.运动+锻炼构成的活动量。C. 一个人没有显性的运动或锻炼,也可以累积躯体活动量
关于活动度或运动量的概念,可以参照图2。躯体活动包括了体育运动和锻炼。每周300分钟的步行,也就是平常的走动,可称为躯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有规则有对抗性的活动,比如每周打90分钟网球,称为体育运动。有规律有目标的活动,比如每周健身90分钟叫做锻炼。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好处的。
图3 中-高强度躯体活动与一些重大健康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中高强度活动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图3)。每周增加一小时运动,可以降低10%~20%的全因死亡率。每周运动两小时,糖尿病相对风险降低30%,股骨骨折发生率下降,间接或直接的减少骨质疏松,增加肌肉力量。每周运动三小时,可以降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包括了心肌梗死、冠心病和脑卒中。同时还可以降低抑郁和老年痴呆的风险。每周运动5小时,可以降低20%~30%的结肠癌和乳腺癌发生风险。由此说明,随着运动量的增加,疾病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均降低。
在此介绍一个概念——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将静止不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也就是基础代谢,称为一个MET。如果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散步,就相当于4倍的基础代谢,这个活动量就是4个MET。如果以8公里的速度慢跑,就是8个MET。以此类推。
这项研究是如何来定义低、中、高活动度的呢?如果每周小于7 MET-小时,定义为静止不运动;如果是7~16 MET-小时,定义为低活动度;16~32 MET-小时定义为中活动度;大于32 MET-小时就是高活动度。
图4
更直观地来看MET(图4):爬楼梯1小时相当于15个MET,也就是15 MET-小时。如果每星期爬两个小时楼梯,就相当于是高强度运动了。
图5 各种癌症的风险比——高活动度vs低活动度
运动除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和抑郁症的发生风险,还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有充足证据表明运动可以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包括食道癌、胆囊癌、肝癌、肾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多发性骨髓瘤、结直肠癌、头颈癌、膀胱癌、乳腺癌、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图5)。
不幸的是,运动可以增加黑色素瘤的发生风险,它是一种恶性皮肤肿瘤。这可能与户外运动人群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关。还有一个是男性前列腺癌,经常运动的男性中,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
图6 与10个月的柔韧性训练相比,10个月的心肺训练增加了三价流感疫苗接种24周后达到血清保护 (定义为血凝抑制滴度>40)的参与者的百分比。与柔韧性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表示。
不仅如此,运动还可以增加我们接种流感疫苗的有效率,预防效果会更好。研究显示,经过10个月心肺功能训练的人群(图6中黑色柱状图),与不训练的人群相比,他们接种流感疫苗后的免疫反应增强,也就是说疫苗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增强。
现在大家都陆续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如果加强锻炼,会得到更好的疫苗免疫反应,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
● 研究结论
证据显示,运动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大型的队列研究证据显示,即使不幸罹患心肌梗死,有运动习惯的人也比静止不动的人存活概率显著增高,包括立即死亡和28天内死亡的风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运动量与患者死亡风险间存在量效关系——运动量从低、中到高,死亡风险逐渐降低。
● 研究启示
如何运动:
久坐 (每周 <7 MET-小时)——避免。
低活动度(每周7~16 MET-小时)——例如:快走,4~5公里/小时,每周2.5~4小时。
中活动度 (每周16.1~32 MET-小时)——例如:慢跑,6~8公里/小时,每周2.5~4小时。
高活动度 (每周 >32 MET-小时)——例如:快跑,>9公里/小时,每周>3小时。
● 运动量的定义
静止:每星期运动量小于7个MET,就定义为静止的状态。比如以4公里/小时的速度散步1小时,就是4个MET,如果一个星期散步的时间小于2个小时,就算静止的状态。
低活动度:以4~5公里/小时的速度每周快走2.5个小时到4个小时,可以达到7~16个MET的运动量。
中等活动度:要达到16.1~32个MET。当以6~8公里/小时的速度慢跑,每周跑2个半小时到4个小时,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运动量。
高活动度:要大于32个MET-小时,如果以超过9公里/小时的速度,每周跑大于3个小时,就达到了高运动量。
如果你是现在属于静止的这批人,那你一定要动起来,一定要避免久坐。低、中、高活动度是不难做到的,特别是对于正常人而言。对于骨关节有病变的病友们,需要减少下肢的负重运动,但是散步对关节也是有好处的,同时加强上半身的运动。大家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来折算,争取能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
可以看到的是,运动、锻炼不光是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以及糖尿病、癌症的风险,如果你不幸罹患了心肌梗死,你的生存机会也大于那些静止人群:如果你每天以4公里/小时的速度散步大约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每个星期累计能达到4小时,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就降低了21%;如果每周以6~7公里/小时的速度慢跑3~4小时,你不幸罹患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可以降低33%;如果你每周以大于9公里/小时的速度快跑3~4小时,你罹患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可以降低45%。这是非常可观的。
运动不仅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样,新的研究证明了运动还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在此希望大家都可以运动起来,降低疾病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1;zwaa146.doi:10.1093/eurjpc/zwaa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