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请别太单纯|鬼谷子
做几道选择题(是/否):
1、 你认为面子高于一切吗?
2、你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吗?
3、你在危险面前会挺身而出吗?
4、你是否觉得不懂套路才是好人?
5、你是否觉得能说会道的都是坏人?
如果您已经成年了,依然会选:是。
咱们有必要一起唠唠。
一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讲道德,一种是高层人用道德绑架,另一种人是底层人被道德绑架。阿信并不是个不讲道德的人,但却始终不愿意被道德绑架。为什么呢?
我不是高层,所以我不愿意被道德绑架。有没有发现,底层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了用道德视角来审视人和事。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英雄,谁又是败类?
仿佛这个世界,永远是非黑即白的。虽然我们的肉体已经长大了,可思想却还总停留在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年纪,
天真、单纯且蠢。
道德,这件本是美好的事情,却逐渐绑架了很多人的心智。
二
讲道德不是不好,但隐隐总觉得哪里不对。以至于在前些年,我在跟友人闲聊时说:
“你们应该珍惜我现在的不羁的状态,因为我很难保证,再过些日子,我或许也会沉浸到'道德’的镜花水月中了。”
毕竟像张仪、苏秦那样终身不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又或者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儒学还不是显学。孟子也只是个张仪看不起的老学究而已,也只敢在角落里痛斥张仪,感慨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已。
时代是变化的,纵横家和儒家的人生境遇,在这个时代却已经颠倒过来了。
三
一天是纵横家,一辈子都是纵横家。
说的容易,在道德横行的时代,谁又能脱身于时代之外呢?毕竟美好的事情总是很洗脑。这篇文字本来是不想发出来的,为什么呢?
因为一定会遭到非议,一旦被道德谴责,谁都要低头认输的。首先声明一下,文中的道德,仅是儒家的道德,是充满伦理思想束缚的道德,而不是摆脱束缚,崇尚自由的道德。
还是力有不逮,姑且以鲁迅先生的原话说明吧: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儒家的道德更像一把锁,有时候更像一锅醇厚的鸡汤。所以先从现代儒学的伟大窠臼开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一提到儒学,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于丹。老实讲,这位大师,我是服气的。她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学术先河:
把儒学讲成了鸡汤。
于是接着四书五经也遭了殃,你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国学,读来读去总是充斥着的鸡汤味。
有伙伴会说了,读鸡汤也挺好啊。这就是被鸡汤洗脑了的典型,整天脑子里就是“岁月静好”。久而久之,就成了只会逃避的单纯的可怜虫。
什么是鸡汤?其实就是讲大道理,永远只会说对的废话,感觉很动听,其实没什么用。
四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用国学鸡汤给人洗脑,想到了这一点,我吓的赶紧捂住了手里的《礼记》,暗自庆幸,幸亏现在没太多人读这书,大概不是不想读,而是因为太长。
当然了,阿信是拦不住的,因为四书五经的鸡汤正在赶来的路上,已经扑面而来。
比如阿信看见很多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居然在号召全体员工深刻学习《弟子规》,我一开始是愤怒的,但是再想一下也就释然了,毕竟用道德伦常,心灵鸡汤把员工们给洗脑了,更加便于管理。
还是忍不住的再引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话: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五
为何阿信会如此杞人忧天、无病呻吟呢?因为最近看了一段话,出自儒家圣经《礼记》: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看不懂,没关系,咱们一句一句来。先看第一句: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
啥意思呢?其实就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儒家思想品德好,视金钱为粪土,一定不会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心志。
总结一句话:我们儒家讲道德,不爱钱。能做到这一点的,确实是圣人。
但是搁现在,如果有人跟你这么说,就要留心了。那些讲道德,灌鸡汤的人,情真意切的告诉你,你人生的失意,是因为看不透金钱,过不了利益这道关。
“所以,拿钱打赏我吧,我已经看透金钱了,乖,听我的话。”,当代的儒家“圣人们”从来是这样普度众生的。
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我一开始是有些疑惑的,儒家不是向来仗义疏财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以道德信仰的名义麻痹人心,向人伸手要钱才高明。哦不,儒家要钱怎么叫要呢?文化人的圈子,应该叫供奉。
我仿佛看到孔乙己,这才是儒家的大圣人。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同理,所以,儒家要钱不叫要,叫供奉!
六
再看第二句: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这句话其实很让人感动的,很热血。被一群人围住了,还有人掏出了刀片子在面前晃悠。
咋整?孟子早说过威武不能屈了。现在明白,啥叫吾道一以贯之了吧,就是前后统一,首尾连贯,就叫一以贯之。在危险面前是不能动摇的,反之就不威武了,就没面子了。
这就让我想起那个被人歌颂的所谓“天子守国门”的明朝了,不管是黄子澄、方孝孺,还是后来的史可法,甚至朱由检,个个都是条威武的汉子。
但是,能改变什么吗?如果不那么威武的话,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比如像赵宋学习。自古以来,人们总感觉明朝比宋朝牛逼。
实际上说反了,宋朝无论是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都要强于明朝,甚至甩几条街。您还别不服气,即便是语文课本里考的知识点,宋朝也比明朝多。
估计孙武知道,在旁边嗓子都会喊哑了: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以退为进,以屈求伸啊。
即便听见也是没用的,那也太不威武,太没面子了。
他们为啥会这么固执呢?
七
答案在第三句: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儒家吹起牛皮来也是没羞没臊的。这第三句,儒家向世人宣誓:即便我不是武松,让我去打虎,我完全不在乎力量悬殊,干就完了。
很显然这通牛皮讲完,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接着说,让俺去举重,哪怕1000公斤,我还是会当仁不让的去举。
病根算是找到了,这是典型的不自量力。我真不知道,当年的张仪的后任老板秦武王嬴荡是不是就是听了这句话去举鼎的,不管是不是,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告诉我们,有多大脚穿多大鞋。
打虎你应该让武松去啊,举重应该让晁盖去啊,读书人就好好读书,别整天想那些没用的。
八
第四句就更牛了: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大丈夫说一不二,时刻要保持忧郁的气质,面子最重要。
最最服气的是下面这几个字:不习其谋。俺们读书人,从来不学套路。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说这话的人到底是不是东北人?
很显然不是,那是谁呢?儒家的徒子徒孙们说是孔子说的,但实际上《论语》里并没有这么记载,至于到底是不是孔子说的,就不得而知了。
为什么他们教人不能懂套路呢?我思来想去很久,用小人之心揣度出来了一点猫腻:
你懂套路了,他们怎么套路你?
自古以来,傻白甜才是最可爱的人,虔诚的供奉着圣人们。
九
很显然,儒者的世界观里有这么几条原则:不爱钱、重义气、敢担当、不怕死、重面子。
如果不小心,很容易被误解成是哪个堂口的门规?即便不是,也可以确定,说这话的人一定是钢铁直男。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自信呢?是梁静茹给他们的勇气吗?是这波人吹捧的道德力量,充斥着一股浓郁的鸡汤味道。
“咔”的一声,给你戴上一副精神枷锁。
情不自禁的又想起于老师了。
有些人的话是要反着听的。啥叫反着听呢?譬如他们叫你,做人不能懂套路。一般理解是:我要懂点套路。这么理解就太肤浅了。周易里卦象变化:错综复杂。后两者是内部的变化,指的是:内在的逆反变化。所以可以这么理解:
他们让我不懂套路,是为了忽悠我。
十
我也怕被骂,因为说道德这件事,风险是很高的,一不小心就被打成了道德对立面。实际上,阿信说的只是那些打着儒学的幌子,给人猛灌鸡汤的人。一群别有用心的复杂的人把人教单纯了。
什么是单纯?见识浅薄,思想单一,永远沉浸在美好的幻象中,不能自拔。
阿信的主业是读鬼谷子的,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鬼谷子曾经说过: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算是一脉相承,早在2500多年前,鬼谷子就曾经向儒家开炮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是只有道德仁义,凡事都是相对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一阴一阳谓之道,如此才是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不伪善,不为恶,方是中正。
什么是单纯,单纯就是以为自己会被这个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善待,始终坚信世界是美好的。然而人和人之间,永远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单纯的爱,或者单纯的恨。所以:
警惕那些看起来美好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