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八位古代旅行家带你行走世界
旅行这事儿吧,会上瘾!
尤其气温渐升,身体每个细胞都在召唤着——去旅行!去旅行!
但在停下脚步的时间里,也会开始思考: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最终,小艺在几位古代旅行家身上找到了答案——在“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去旅行,或为寻找美,或为寻找真理,或为传播真理……
0 1
丝路一开,世界尽来
相信跟着张骞去旅行,他会是一个非常nice的旅伴。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司马迁评价他: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连蛮夷都喜欢他。
然而严格说起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失败透顶的。
建元二年(前139),张骞第一次去旅行是为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未竟使命,中途两次为匈奴所俘,前后历经十三年,最后100多人的使团只剩下他和向导堂邑父返回。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二次是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除到达乌孙外,还派出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历时整整四年。
可惜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旅行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尽管军事结盟的目的没有达成,张骞却意外“凿空”了西域。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向中国敞开。
汗血宝马、葡萄美酒、苜蓿、石榴、胡麻等珍奇异物纷纷涌向长安,东西方文明开始连成一脉。
张骞无愧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唐《张骞出使西域图》莫高窟323窟
0 2
西行求法第一人
这是法显西行途经楼兰故地的见闻。繁盛一时的楼兰已经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可见西行之路的艰险。
然而,你还是忍不住羡慕他的旅行——在1600多年前,早早地完成了中印之间海陆旅行。
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会是各大社交平台上最酷的旅行家!更何况这位旅行家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
法显西行路线
东晋隆安三年(399),六十五岁高龄的法显从长安出发,沿着丝路一路向西,历经万般坎坷,不断丧失同行的僧人伙伴……终于抵达天竺,从北至南访名僧、求经法、重走佛陀印迹。
然而准备回国时,同行的僧人都不愿再次踏上险途了。最后只有法显一人从南部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沿海路重回国土,并于义熙九年(413)抵达建康(今江苏南京),完成了海陆旅行闭环。
此时,法显已经整整八十岁了。
法显像
如此高龄,如此九死一生的旅行,究竟有何意义?
必然是法显梦寐以求的真经,是至真至诚的信仰。
这样的信仰不会因为旅行的结束而消失——回国后,法显仍继续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同时将历时15年的旅行之路整理成《法显传》。
又称《佛国记》,第一次完整记叙了中亚、印度、南洋约30个国家的旅行,也是中印海陆交通的最早记述。
明刻本《佛国记》
0 3
世界地理学的先导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到寻山找河的乐趣”,宛如一个不爱旅行的居家客。
这绝对是谦词,要知道,郦道元可是个国内外双重认证的旅行大V。
原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33—1905),就曾称郦道元的“游记”——《水经注》为世界地理学的先导。
而国内历代诸多学者专门对《水经注》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像
那么,旅行大V是如何炼成的?
郦道元是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因父亲出任青州(今山东青州)刺史,少年郦道元便曾随父于任上,观察各地山川风物,激发了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
当时已有不少地理学著作,但记述大多过于简单,并有许多遗漏。
热爱山河的郦道元遂亲自出马,实地游历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最终凝结成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不仅完整记载了河道水系,而且拓展延伸到各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相当值得阅读研究。
可见,兴趣是旅行最好的伙伴。
清刻本《水经注》
0 4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鉴真的日本之行,是最让人肃然起敬的。
身为扬州大明寺的得道高僧,他并不需要索求什么,却为了将正统的戒律传授至日本,踏上了六次艰险的东渡之路。
鉴真干漆夹纻坐像
第一次东渡,743年,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
第二次东渡,743年末,在狼沟浦遭遇巨浪,最终将船驶回;
第三次东渡,744年,当地倾慕鉴真的士绅不愿他冒险出发,举报日僧荣睿和普照是海贼,于是东渡失败;
第四次东渡,744年,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鉴真被官府送还扬州;
第五次东渡,748年,遇到飓风,船被吹到海南岛,日僧荣睿、弟子祥彦先后病死,鉴真自己也双目失明。天宝十年(751),好不容易回到扬州,距离他第一次踏上东渡之路已经整整八年。
万万没想到,两年后还没放弃——第六次东渡,753年,鉴真乘日本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终于到达日本,已是六十六岁高龄。
日本孝谦天皇(749—758)仿王羲之笔意所题“唐招提寺”敕额
次年,鉴真来到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受到民众和僧俗的盛大欢迎,会见了圣武天皇、光明皇后和孝谦天皇。
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讲授医药知识,促使中日文化水乳交融。
如今的唐招提寺是鉴真的圆寂之地,也是他六次艰难旅行最伟大的见证。
日本唐招提寺
0 5
一个人的西天路,整个中国的记忆
电影《大话西游》里唐僧对至尊宝吟唱:Only you 能伴我取西经……
真正的西天取经之路,却only玄奘一人。
贞观元年(627),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
经过凉州(今甘肃武威)边境时,由当地慧远法师协助偷越关防。出玉门关后,又独自一人,在断水四五天的情况下,走出了号称“八百里瀚海”的莫贺延碛。
到达西域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东)后,又婉拒高昌王优厚的挽留条件,继续西行,一路翻越雪山,穿过冰河……
行走110个国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
玄奘取经路线图
一个人的旅行壮举,注定会成为传奇。
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风俗,被后人奉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文明的经典。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而成。
西夏《唐僧取经图》(局部)榆林窟3窟
0 6
元朝的远洋航海家
明朝时,与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拿着《岛夷志》,亲自走了一遍汪大渊去过的地方,发现书中毫无虚假之言,遂感叹汪大渊严谨可信。
如今,《岛夷志》也被评为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这便是亲身经历、实地行走的魅力了。
汪大渊像
相比郑和、马欢拿着公家俸禄下西洋,汪大渊是名副其实的民间航海家。
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前后历时5年。
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两次旅行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涉及国家和地区多达220余个。
不得不说,像汪大渊这样出于热爱、自我驱动的旅行家,更值得拥有掌声。
汪大渊航行路线示意图
0 7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能成为闻名古今的旅行家,可以归功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生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足,起初因父亲早逝、担忧老母无人照料,不敢远游。然而母亲了解他的心思,对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
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徐霞客的后半生几乎都在路上。
万历三十六年(1608),22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直到54岁逝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徐霞客旅行线路图
然而,徐霞客并没有任意挥霍家产。三十多年的旅行中,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一个富家少爷,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完全没有他人资助。
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这意味着艰险丛生——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
因为,徐霞客以生命热爱山川大河。他正是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一步能登天下山”的壮志。
清刻本《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记住这个行走万里的徐霞客。
0 8
跋山涉水三十年,遍访医药著《本草》
李时珍科举几次失败,又大病一场,于是决定随父从医。
当时的医药学已经积累了丰硕成果,但李时珍还是发现这些著作普遍散乱,且“古方不能尽治今病”,决心编修一部系统的医药学著作。
李时珍画像
于是,为了了解药物真实性状,李时珍开始了远涉深山旷野、搜集药物标本的漫漫旅程。
从湖北蕲州出发,一路游历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不仅自己去旅行,还带上儿子、弟子,希望自己的衣钵有所传承。
整整三十年的行走,无数个朝夕日月,凝聚成一部医药著作《本草纲目》,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明代刻本《本草纲目》
《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唐僧偏偏不使用绝技,坚持徒步旅行。
如今,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更需要一场有意义的旅行,去寻找振奋人心的发现、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