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黄帝外经第九篇:骨阴篇
这一篇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婴儿纯阳无阴,食母乳而阴乃生。也就是说的婴儿为“纯阳之体”。
婴儿为纯阳之体,这个说法有很多争论。《颅囟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医学源流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属阴的物质相比,处于相对优势;在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阴津易伤,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
但《温病条辨》提出异议:“古称小儿纯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所谓纯阳之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玄符中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如初生婴儿,赤条条一丝不挂,纯白无疵),毒虫不螯(螯音释,蜂虿蛇虺等毒虫以毒刺刺人叫螯),猛兽不据(豺狼虎豹等猛兽不敢用其据人之利爪),获鸟不搏(获音决,利爪抓人之鸟不抓人了)。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酸作(酸读作最,酸作喻生殖器之勃举),精之至也。”
就是说,有深厚德行的人,就像初生婴儿,毒虫不去咬他,猛兽不去伤他,获鸟不去抓扑他。
筋骨柔弱,但手握的很牢固;不懂男生交合之事,但小鸡鸡却很硬,因为精气充沛。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纯阳之体。
道书上说,人是半阴半阳之体,纯阴之体是鬼,纯阳之体是仙。
人的意识分潜意识、常意识和元意识,元意识属先天,但是被后天的意识隐藏了,要通过学习道法来显示,称元神。
这个意识还分阴神与阳神。阴神是不能显化的,神通也不及阳神,阳神能显能隐,出入无碍。
所谓纯阳之体就是化尽一身阴气后的体质,就是丹功达到阳光三现后,婴儿显形。再进一步就是阳神了。 《道德经》中描述的正是这种状态。但为何婴儿刚刚出世,便是纯阳之体?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个是道家说法:神有三,曰:本神,识神,元神。修阳神,是三神同修,把本神也练化而成气。此类为三神不分离。修阴神是在识神的基础上,抛去本神肉体,使之三神分离时识神维持而不失。修阳为仙,化气后为人体不失,三神合一,道之终极为羽化尸解。修阴为神,识神化气后不相离而登神位。并可借尸还魂,好似哪吒借莲花而成肉体。佛之终极为涅般极乐。
道家修炼的目标之一,就是抛开后天意识,得见元神(元意识),见元神便达纯阳之界,而婴儿刚刚出世,没有外界因素干扰,其所拥有的只有元意识,故而出来便是纯阳之体。
一个从医学角度解释:第七篇《红铅损益篇》:“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因为女子阴在外,阳在内的特点,于是第一次月经属于坎中之阳,那么在胞宫中发育了十个月的胎儿,他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便正是坎中之阳(不论婴儿性别),而坎中之阳又特别具有生育发育特长,故而婴儿出世,见风长。而婴儿的生长有蒸变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网上有根据婴儿蒸变理论,包含576天大小蒸的日期计算表,有兴趣可以参考)。
当然也有婴儿出生就阳气不足的(纯阳并不代表盛阳),这可能导源于母亲自身的损亏,致坎中之阳不足,生化不足(许多先天性疾病就落根于此,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本文所讲的三骨不生的极端现象。
许多先天不足的婴儿的抚养,就需要更多的医药知识了。
婴儿纯阳之体的特性,也直接与小孩成长发育相关,包括蒸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发烧,吐泻等症状,就不要妄用抗生素直折阳气了,纯阳不是盛阳,不要因为大人的简便,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