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鹳雀一望更上楼(叶平)

山西省西南部的永济市,陕、晋、豫三省黄河金三角的交汇处,1935年通车的“同蒲铁路”(大同-蒲州)之终点站。永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里为“天下之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它南依中条山,西靠黄河滩,古称蒲坂、蒲州,传说为舜都所在地。
永济旅游图

永济旅游最响的名声和最大的底气,都与一位诗人和一座名楼相关联。诗人名叫王之涣,名楼就是鹳雀楼。但永济的游览,都与黄河相关,都必须从黄河边的古城与古渡开始,然后才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和黄河第一鹳雀楼。有诗证云:

水行千里随山走,无依无靠过蒲州。
古往今来河东西,鹳雀一望更上楼。
永济街景

蒲州古城

从永济市区中心汽车站,乘坐2路公交前往普救寺,路途之中,汽车突然经过一座黄土丘。这就是残存至今的蒲州古城,目前只能叫做遗址。
据《蒲州府志》记载,蒲州古城原高八丈、方圆一千六百步,是山西境内的大型古城之一。由于黄河泥沙日复一日地堆积,城外的护城河、城内的道路和古建筑渐渐被泥沙覆盖。
蒲州古城原有四面城墙,城门都有对联。南面城楼的对联为“对酒对歌好寿句,临风相见理玄诗”,横批“迎薰解愠”,这就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残存的古城楹联。
鹳雀楼内壁画上的蒲州古城
蒲州古称蒲坂,古城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曾经作为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司马迁的《帝王世纪》云“尧旧都在蒲,舜都蒲坂。”早在部落联盟时期,蒲坂一带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考证,当部落的先民们开始聚集时,这里就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说。蒲州城的雏形历史悠久,蒲阪、蒲州等均冠一“蒲”字,这是自古蒲州城西临黄河,滩涂旷野,丛生蒲苇,因之为“蒲”。
鹳雀楼内壁画上的蒲州古城
传说,尧在位时期划天下为九州;待舜继位后,又把中国划为十二州,蒲州开始建都,自此有了舜都蒲坂。春秋战国时这里称蒲邑,秦汉时又称蒲坂,汉朝改名为蒲城。从鹳雀楼内的壁画可见,到唐代和明代,蒲州城的周长达到10公里,规模最为辉煌。同时,蒲州城又屡受黄河水威胁,城墙将黄河劈为两股,河水绕城而流,城被围其中。从唐代开始,蒲州城也称“河中府”。

古往今来,蒲州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遗留下余韵悠长的故事:唐高祖李渊曾是蒲州的主人;郭子仪利用蒲城收复长安,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在蒲州当过太守,写下被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在此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百度上仅搜到这张蒲州古城的老照片
元朝初年,成吉思汗铁蹄踏来,金元之争使蒲州城遭到严重破坏。黄河历代不断淤积,到了1946年,黄河河床已高出蒲州城池,城内居民纷纷迁出。目前的蒲州古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蒲津渡与黄河铁牛

黄河在蒲州城外依旧不舍昼夜地东流去。沿着黄河岸继续向前行走,来到著名的蒲津渡遗址。
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的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历史上又称“蒲津关”。
由于河床的摆动,汹涌的黄河水有时淹没了河西的朝邑县城,有时又漫灌了河东的蒲州府城,所以俗语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正是这一段黄河滩岸的真实写照。
春秋时期,这里就修了一座浮桥连接两岸,时间比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但是,黄河常将浮桥冲垮,迫使两岸的往来仍要靠摆渡进行。
因为蒲津渡原有的竹索连舟桥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为此,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铸造新的蒲津渡桥。大唐倾全国之力改建黄河浮桥,将竹索改为铁索,即“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气势恢宏,成为连秦晋之间的通衡要道。
这项巨大工程花费了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耗费的铁量占当时全年产铁量的五分之四。浮桥锚地沿河岸防护,现残存五十米,石条之间用楔形铸铁连成一体,增加抗拉力。
同时,铸造了八尊铁牛置于两岸,作为浮桥的地锚,并铸铁人、铁山等配套设施。目前已经发掘出铁牛四尊,各长3.3米,高1.5米,重约50-70吨。每条铁牛旁各有一铁人,高约1.9米,重约3吨。南侧铁牛下还发现有铁板、铁柱,铁牛尾部立有铁制的七星铁柱7根。
这四尊黄河铁牛被誉为“世界之最”,在考古学、桥梁建筑、冶炼铸造、水文地质等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铁牛铁人的后面观察,铁牛屁股下方横置着固定铁链的短圆铁柱。
铁牛旁边的铁山,用来调节铁链方向。
铁牛后部高耸的七星铁柱,用来增加锚的强度,调整铁链的张力 。
最有趣的是,左边一组铁人的后一位,是身着大翻领衣服的贵妇。据说,这就是现代西装的的雏形,也是西装始发于我国唐朝的证据。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鹳鹊楼旧址在蒲州西南黄河边的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根据这个线索,我们继续沿着黄河,行走在望不到尽头的宽阔大道上。
据史书记载,鹳雀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年)鲜卑族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时修筑的层楼。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说:“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
古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位置优越,风景秀丽,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雄观大河的登高胜地。
鹳雀楼早就跻身于中国四大名楼行列,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齐名。可惜,古鹳雀楼到宋代以后就被黄河水淹没,失去往日的繁华和兴盛,最后于元初完全毁于战乱之中。因黄河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也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充作'鹳雀楼'。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鹳雀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首次重建。我们今天造访的这座复建的鹳雀楼,于2002年落成,仍然标志着“天下黄河第一楼”。
这座新的鹳雀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
鹳雀即鹳,是一类候鸟,善于飞行。鹳有很长的腿和细长的带蹼的爪子,以及又长又结实的尖喙,羽毛通常是白色和黑色的。目前的鹳雀楼前只能修筑鹳雀模型供人拍照。
据景区介绍,在建筑形制上,新鹳雀楼也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悠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建筑,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进入高悬“文华李唐”匾额的楼门
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
各层楼内的仿古陈设,以及现代人仿制的雕梁画栋。
避灾缸。楼内陈设的大瓷缸,乃古代防火所用。缸内龙头龟身的吉祥物名为“玄武”,有辟邪镇灾之说。
鹳雀楼内,还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集中表现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女娲、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等人物故事和传说。这些古代人物大都与永济(或永济所属的运城)有关联。
女娲补天。传说女娲墓在永济市的风陵渡。
大禹陵。坊间认为的大禹陵有浙江绍兴会稽山、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等。由于其主要治水地点在山西运城河津龙门下禹口,故也认为此地是大禹陵。

舜帝坐像。舜都蒲坂在运城市永济。

唐代诗人柳宗元坐像。柳宗元的身后,是他那首著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关羽立像。世人都知关公为山西人,山西运城市的解州,就是关公的故里。
登临六层,极目千里,站在鹳雀楼之顶,登高望远。
我们终于看到了鹳雀楼的主角——唐代诗人王之涣。他正站在最高层楼上,面对远方滚滚流淌的黄河,挥毫疾书那首名扬天下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正如崔颢的《登黄鹤楼》使得武汉黄鹤楼名传千古一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让鹳雀楼因此诗而名扬中华,而且成了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可以说,没有王之涣的这首登楼诗,鹳雀楼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常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时至今日,该诗还多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他自幼聪颖好学,不到20岁时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少年王之涣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六首。
鹳雀楼上这幅壁画表现的是一个著名的典故,很能说明王之涣的才气和名声:传说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一起去餐馆喝酒,正好有几个歌伎在表演唱曲。于是三人相约比赛,看哪一个人的诗作被唱的最多。结果王昌龄和高适的诗作都有人唱而王之涣没有。王之涣只好用手指着其中最漂亮的一个歌伎说:这个小女子如果唱的不是我的诗,这辈子我都不和你们争高下。果然,这位最美的歌伎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站在鹳雀楼的最高层,远望巍巍中条山和滚滚黄河东逝水,再一次悉心品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中国六大名楼

鹳雀楼上,还陈列了一系列中华名楼的照片和它们的典故。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游完鹳雀楼后,已走遍了神州六大名楼,分别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蓬莱阁和大观楼。

武昌黄鹤楼

崔颢《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湖南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南昌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山西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东蓬莱阁

苏轼《海上书怀》: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弩守市阔。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

昆明大观楼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