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画》

《画》的完整内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全文仅有20个字,很多人会背却不懂

小猫猫晓燕关注2021-05-17 17:08大图模式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诗歌繁荣昌盛时代,唐诗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而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着这样一位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王维。 号称“诗佛”的王维,字摩诘,而维摩诘正是佛教神话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可见他与佛教的缘分。而王维之所以被后人称之为“诗佛”,原因就在于他的一生不仅虔诚礼佛,而且他的大量诗作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或者说表露出佛家的思想,读起来使人平心静气,禅意十足。而这些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句,字词相当简单浅白,其中含义却十分深刻,发人深省。

大图模式一、诗作内容,耳熟能详而在王维众多的诗作中,就有这样一首诗作,全文只有20个字,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五言绝句,却被选入了教科书中,还被人誉为是王维所有作品中最美的一首诗。然而正是这样的一首诗,却足以让人们即使能读会背,也难解其中的奥秘,这是怎么回事呢?王维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他的众多作品都能流传千古,被世人奉为圭臬,细细品读。北宋文豪苏东坡就曾经总结过王维诗作的独特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善于通过简短的诗作勾勒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卷,文字的魅力在他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正是因为这个独具一格的特点,王维的诗作被选入中小学教科书的频率相当的高,《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等作品陪伴了许多人的读书求知生涯。而要说到王维名下的众多诗作到底哪一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最早,无疑就是今天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绝句《画》了。这篇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诗作,是王维作品中最为耳熟能详也是最为通俗易懂的五言绝句之一。这篇作品用四句话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画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中的“山”、“水”、“花”、“鸟”四个意象被诗人用四句话概括。

大图模式四个各有特点的意象被诗人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字词虽然简单,但是无疑相当考究诗人的文学创作水平,而如果真的要赏析吃透这篇诗作,其实并不简单。在我们过去的学习中,由于针对的是小学生这个理解力和知识水平都相对欠缺的群体,老师们大多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或者说向学生们阐明,这首五言绝句是在描绘一幅画而已。然而,当我们深挖它的含义之时,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它暗含的禅意。二、诗作深意,发人深省当我们尝试深入分析这篇看似寻常且浅显的五言绝句的时候,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令人钦佩不已。单纯分析“远看山有色”和“近听水无声”,我们只会想到这是在分别描绘画中的山水而已,但是当我们结合一起来看时,就可以发现作者蕴含的深意。从远处观看画上的山丘时,只能看到山峰沾染的颜色,这样还不足以描绘画作的生动,但是当从近处欣赏画作的时候,居然会让人误以为是真的山水,以至于忍不住“怀疑”流水的无声。这样的写法隐约地道出了画作的逼真,而且“远有近无”的鲜明对比,暗含了佛家的空相观。

大图模式“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表面上是在写画作上的“花”、“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实则巧妙地向读者说明这其中蕴含的高深哲理。要知道芸芸众生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下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而像画作这样的东西却可以“永葆青春”,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可以说,在作者的笔下,通过这短短的四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极其生动逼真的画作,还借由画作,向人们阐发了一些佛教的基本观念,以及对人生、对时间流逝的一些深刻思考,其中可谓大有深意。或许正因如此,这首朗朗上口的唐诗才会被广为传诵,以至于被选入教科书中,让万千中国人都对它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只不过,关于这首诗作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维,其实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三、诗作作者,一度成谜说来也怪,虽然后人长期以来都把这首传世经典《画》视为“诗佛”王维的平生得意之作,但是在收集了王维大半生诗作的诗集中,却找不到它的影子,就连《全唐诗》中都找不到它。而另有一部分人认为,“人来鸟不惊”这句话有点戛然而止,很可能这并不是一首完整的诗作。

大图模式在这种争议下,学术界对这首五言绝句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维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争辩,诗作的作者一度成为了一个谜团。而在有心人的长期考证探索之下,这段争议终于有了令人信服的结果。有人在《金刚经》的注释中找到了这首诗的内容,这才真相大白。原来,这首诗是由南宋僧人兼文学家道川禅师在为佛教经典著作《金刚经》作注释的时候,一时兴起所创造的一首佛偈,而且这首诗原本并没有题目,还多出了后四句:“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加上后四句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诗作的作者完全无心描绘一幅画卷,而是借用外界的这些意象,抒发作者以一个佛教教徒的眼光审视、分析世界的感想而已,画作本身不是重点。因此,教科书上为它安排的题目就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了。在耳熟能详的四句诗后,诗人抽象地把前面提到过的山水花鸟归结为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质,并警醒人们,它们当真蕴含着许多奥秘,劝诫世人不要抱怨自己悟不出真理,原因只是在于自己身陷其中,无法摆脱世俗所导致的。

大图模式话说回来,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会张冠李戴地把这首诗作误认为是王维的诗作呢?我想这是因为王维的诗作历来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而且他又被誉为“诗佛”,而这首诗如果只看到前四句中“画”的特点和隐隐约约的佛教禅意,那把它归为王维就显得不足为奇了可以说经过一番考证,这首诗作的主人终于浮出水面了,困扰谜团学术界的谜团解开了。而这其中的缘故却引人深思,人们到底是何时将原本完整的诗作一分为二,只取其中四句传诵而又把它划归王维,这其中的渊源与故事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考证。小结:这一首耳熟能详、无人不知的诗作,背后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和曲折故事,难怪会让许多人即使读得朗朗上口甚至于倒背如流,却始终无法读懂其中的深刻含义。流传的版本只有四句,一首残缺不全的诗作的确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大图模式?而纵观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学典籍,其中的经典作品和传世之作当中到底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又或者是存在了哪些值得深挖考究的细节,恐怕没人说得清楚。不过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子,我们理应对这些作品保持敬畏,仔细研读,发现更多更美的秘密与细节。参考资料:《画》、《王维诗集赏析》、《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作背后的秘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古诗远看山有色谜语诗谜底是什么

542054654一浏览24次其他分享举报1个回答满意答案

rosemayr推荐于 2017.12.15是画。解释分析:”近听水无声,人来鸟不惊“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画》中,形容画十分的栩栩如生,如果不是因为听不到水声,那么都以为就是真实在眼前的景色,原文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