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故事 | 风云际会汉阳门

2014年4月,中国公交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分两类征集历史照片,一类为最珍贵的公交老照片,设10幅照片奖;一类为最有历史意义的公交老照片,设100幅照片奖。我送交11幅(组)照片参评,有3幅(组)获奖:毛泽东乘坐武汉轮渡、拾金不昧的电车售票员、汉阳门轮渡码头(组图)。

《百年中国公交记忆》老照片——1935年汉阳门码头

这张拍于1935年9月的老照片的摄影作者佚名,只知道是英国人考察长江洪水情况时的附产品共120张,蛇山照片有十余张。

武昌古城的正西门临江,因面对汉阳而得名汉阳门,城门外千年老码头停靠往来汉口、汉阳的轮渡航班。后来城墙拆除城门没有了,作为地名,汉阳门一直流传至今,老码头也因此就叫汉阳门码头。

照片表现了1935年汉阳门1号、2号轮渡码头一静(候船期)一动(上下乘客)的情景,没有防洪堤的大街上,人力车分别按区域等待生意,码头下的趸船和江面上的船只构成一幅繁忙的航运图。这是最早以全景记录武汉轮渡的照片。

《百年中国公交记忆》老照片——1942年汉阳门码头

拍摄时间:1942年

摄影作者:不清

照片属性:明信片翻拍

还是千年老码头,依旧没有防洪堤。1942年日本鬼子占领下的武汉,市面很是萧条。照片中的武昌街市以及辽阔的长江与7年前相比,工厂的烟囱不冒烟了,江面上的船只很少,其中木船比轮船多。汉阳门轮渡码头的趸船设备远不及抗战前。乘客亦是稀稀落落的,不景气。这是以超宽幅(双联明信片)展现武汉轮渡的照片。

《百年中国公交记忆》老照片——1949年汉阳门码头

拍摄时间:1949年

摄影作者:图片社

照片属性:旅游纪念品,翻拍

1949年老码头的边上沿江垒起了防洪墙,可挡洪水。摇摇欲坠的旧政权,却挡不住时代的步伐。照片中的武昌街市的电线杆多了、高了,警察的岗台也加高了,工厂的烟囱依然不冒烟。江面上的木船风帆高挂,还是木船比轮船多。汉阳门轮渡码头的趸船、票房比7年前大变样了。街上小摊小贩正在营业,马车和汽车在自由行走。这是最早以《武汉轮渡》为标题的照片。

《百年中国公交记忆》老照片——2008年汉阳门码头

拍摄时间:2008年10月

摄影作者:袁厚翔

照片属性:数码照片

几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长江上大型船只往来,江岸旁豪华游轮比比皆是。防洪堤高大而坚固,绿化带里挺拔的树木和绒绒的草地在阳光下生机勃勃,临江修建的观景台秀丽而宽阔。路边盖的高楼一幢连一幢一直延绵到天边,汉阳门地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建长江大桥两处轮渡码头向下游移动了200米,现在分别是汉阳门轮渡码头、中华路轮渡码头。现代建筑风格的码头检票口和售票处宽敞而洁净,跨防洪堤而过。钢筋混凝土和钢梁组成的坡道在岸边一直深入到江水中。巨大的趸船和巨大的栈桥组成恢弘的轮渡接驳系统,供乘客安全使用。便利而现代的水陆交通工具映衬出武汉市民的出行质量和出行速度。

汉口码头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35年武昌的轮渡码头,蛇山上的胜像宝塔(孔明灯)、警钟楼、奥略楼、抱膝亭

编辑:田联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