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靶山今昔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靶 山 今 昔

天津 蒋桂枝

骑行归来,由于手机没电不能导航,欲走捷径,没想到竟然迷路了。迷茫中四下张望,前方路牌写着天山路。记得二十多年前曾经到这里办事,从那以后这么多年还真没来过这里。印象当中的天山路附近,除了一片片外观相似的楼群外,几乎没见商场和店铺,看不到多少行人,也见不到几趟公交车,那时我想这地方太闭塞,住在这里太不方便。可现如今,道路两旁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门店,有服装店、有糕点店、有水果店、麦当劳、邮局、银行、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一应俱全。一辆辆的公交车在我身边驶过,虽是冬日,大街上仍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仔细搜寻着,但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模样。

一阵悠扬的乐曲声随风飘来,我循声望去发现不远处有个公园,一群人正在那翩翩起舞。他们不顾冬日的寒冷都脱掉外套,男士各色的毛衣与女士艳丽的衣裙给萧索的冬日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我问了门前的保安我才知道这就是但年的桥园。真是今非昔比!

我放好自行车,信步走进公园,一块巨石上刻着”桥园公园”四个烫金的大字,左边是那群舞者;右边一群是吹唢呐扭秧歌的;再往前一群歌者正随着音乐引吭高歌;还有练太极的、慢跑的……

一块牌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写着《天津桥园序》:桥园处卫国道立交桥之东南隅,天津市河东之要冲,城市景观之门户,占地为二十二公顷,为废弃靶场……靶场,难道这就是当年我们练习射击的靶场吗?我疾步前行,想一探究竟。

走上一座白色的长桥,桥下成群的鸭子在河水中畅游嬉戏。过桥后视野开阔了,大片的草地泛起金黄;树叶纷纷扬扬向着大地投怀送抱;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雕塑彰显着活力。一汪小水潭结了薄薄的冰,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冰面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泛起一道道耀眼的光环。

走到公园的尽头,一座土山横在面前,一条石板路直通山顶。沿着蜿蜒的小路径直向上攀登,迎面传来音乐声。不一会儿,从转弯处走来了一位手拿收音机的老者,当与他擦肩时我问道:“请问老先生,这是早年的靶山吗?”“是啊。”他回答道。谢过老者,我兴奋地跑到山顶,站在能与对面卫国道立交桥比肩的最高处,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鳞次栉比的楼宇,一段往事涌上心头。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我在读初中。那个非常时期,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学军是一项重要课程。我是学校的基干民兵,每天都要进行操练,队列、卧倒、匍匐前进、齐步、正步、刺杀、投弹、射击等科目,我们练习得非常认真。一般射击练习,都是在学校用小口径步枪,没有子弹,根据教练所讲的“准星、缺口、靶心,三点成一线”的要领练习瞄准。偶尔实弹,也是用小口径步枪在学校进行,每人每次三发子弹,那就会让我们很兴奋。

有一次,通知我们准备去兵营实弹打靶,每人五发子弹。得知消息后我们激动了好几天,愈发认真地练习了。期盼的日子时间过得很慢,好容易等来了实弹打靶的这一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学校徒步到兵营,也记不清有多远的路程。出校门不远就是庄稼地,已经过了收获季节,光秃秃的大地一片苍茫。我们沿着泛着黄土的路前行,当时除了我们整齐的脚步声以外,只有惊起的麻雀,发出扑棱扑棱扇动翅膀的声音。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到了兵营。

教官重复了射击要领,重点强调了安全。我们五个人一组,一字排开,间隔有一米左右的距离,面前有个可以架住枪的土台。我趴在二号靶的土台前,平复了一下紧张的情绪,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的靶子,屏住呼吸,闭上左眼,心里默念着:“缺口、准星、靶心三点一线,枪托抵住肩膀,不要慌、不要慌……”我手指扣动扳机,叭、叭、叭清脆的枪声响起,我右肩明显感觉到枪的后坐力。五发子弹打完了,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感觉手心都潮湿了。

随着哨声响起,对面开始报成绩了:“二号六十五环,三号零环……”我愣住了,五发子弹怎么会打六十五环呢?我疑惑地望着走过来的教官,没等我开口教官就笑着说:“恭喜你获得第一名,不过你要感谢他(指了一下三号位的同学),是他帮助你的。”我更摸不着头脑了,教官接着说:“他的子弹都打到你靶上喽,你的靶上有八个枪眼儿。”三号同学沮丧地低下头,狠狠地把枪戳在地上。但我也没有因为得了第一名而高兴,心想练习了那么多天,没能看到自己的真实成绩太遗憾了,心里还有些埋怨三号同学。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冬日和煦的暖阳高挂在湛蓝的苍穹,我久久伫立在靶山上,朝着当年学校的方向眺望。岁月如梭,打靶的事情已经过去五十年了,三号同学你还好吗?脚下的靶山里是否还留存着当年的弹壳?这时那林立的高楼,纵横的快速,高架桥上川流不息的大小车辆都在阳光的弥漫中幻化成流动的画卷。我不由得心里溢满了感动和怀念。是啊,沉淀多年的往事,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尖轻触的时光里静静地流淌,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味。

作者简介:

蒋桂枝,50后 ,天津市人。  喜欢文学, 热爱朗诵 ,酷爱旅行,偶有拙作散见报刊、微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马骊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0)

相关推荐

  • 作文中的修改——阅读与写作手记(3)

    作文技巧有限,无非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条理.表达.文体选择等几大方面.在阅读中分析体会这些技巧比纯粹的技巧说教当然有效.接着,技巧要落到实处成为孩子们的一项本领,必须练笔,且必须反复修改领悟. ...

  • 【黑客数学·每日一题】第20210716期-答案

    [通知]关于期末考&暑假期间"每日一题"发布时间的调整安排 一 星 级 · ★ 下图中隐藏了一个人,你能观察出Ta是男人还是女人吗? 答案:男人. 二 星 级 · ★★ & ...

  • 高级CQB教程第三讲:如何练习CQB步伐

    大家好,我是王牌自行车驾驶员.今天这篇主要是为了致敬黄叫兽之前写的邯郸特警学习CQB步伐的文章,第一段从其实本来那里开始改成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拉片,我终于找到了这张著名的截图,里面那个二五仔老美正在给S ...

  • 四个烧饼

    那年,我读师范.9月底军训结束的时候开始实弹打靶,四个烧饼的故事便是在打靶中发生的. 打靶是在一个山谷上,每人五发子弹.我眼睛近视,那时还未配眼镜,打靶时,我便借了同学的眼镜戴上.眼镜虽然有了,但终归 ...

  • 散文||缙云山上有故事

    缙云山上有故事 我在重庆爬的第一座山是缙云山.当年我在北碚读大学,进入大学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军训,而军训中的大事儿就是拉练.拉练意味着不用再站军姿,更意味着魔鬼式的军训终于要结束了.拉练的全程距离为9 ...

  • 【远方】天津《低调(诗三首)》作者•瓶子 主播•山丫

    作者:瓶子 主播:山丫 编辑:小鹿 低调(诗三首) 雷声那么大 我没有听到 你悄悄的对我说 "我爱你" 你那么低调 我都能听得到 爱的声音 再小 都是如雷贯耳 <子弹> ...

  • 特别年代的军训

    〓 第 1419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上个世纪一九七五年的冬天里,解放军乌盟军分区在上级指示安排下,对乌盟地区各旗县的中学生普遍进行了一次军事化训练.当时,上级派遣了两名指战员来到赛 ...

  • ​散文《山悟》作者/汪胜平

    荐赏 米象 佳作 作者简介 汪胜平,笔名:九雅,青海省门源人,热爱文学写作,作品荣获全国才子佳人大奖赛三等奖,网络优秀作品奖,专业性文献一等奖,作品入选青春物语丛书.文字散见于<民族>&l ...

  • 诗人样本||徐华容散文:山海里的精灵

    作者简介 徐华容,女,贵州绥阳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微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若干: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参编贵州 ...

  • 散文:山不转水转 | 郝运来 主播 | 陈霞

    长风文艺 长风文化传媒shangjingfj 山不转水转 郝运来        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静止,客观规律表明自然界的事物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人也同样从原来的传统观念越来越思想进步改观,意识转 ...

  • 【山西】周永胜丨散文/聆听山之对话,吟咏水之诗意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周永胜:山西五台人,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工作.喜欢小说,散文,诗歌,爱看电影,爱旅游,爱摄影.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太原市 ...

  • 散文||漫山情

    漫山情  周银平||河北 1996年11月9日上午10时,漫坪公路工程开工典礼在漫山林场隆重举行,县政府领导.县交通局领导,市交通局有关领导.平山县交通局有关领导.以及漫坪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和部分施工民 ...

  • 散文 ‖崀山的茶马古道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五里圳古道上的马队已经离开了几百年了,圳里的水在秋的懒散中也没有绿意,如今只有缠绕着古藤.青苔的树木在秋风中呻吟:走在那被马蹄与行人践踏了千年,已经闪着青光悠悠的青石板上,似乎还可以 ...

  • 散文 ‖ 那山那水那山歌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从小,我就喜欢去深山里的外婆家. 外婆的家在高耸入云的群山深处.山上流淌着条条碧溪,到山下汇聚成河,河的两岸,排列着外婆和乡亲们的家.河面不宽,晃荡着几座铁索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艾平原创散文《山 那 边 的 瓦 屋》

    山 那 边 的 瓦 屋 二十多年前下湯街的瓦屋,如瓦楞上青苔突兀招摇,或为祖上留下来,或为殷实户建造.在乡村房子是一家脸面,娶媳妇打发闺女,先看门庭窄阔,不比城市,像火柴样窝在在同一楼匣,门楣高低,看 ...

  • 散文||龙门山:岁月深处的烙印

    龙门山:岁月深处的烙印 朱湘山||海南 峨蔓村是我们到达洋浦后拜访的第一站. 汽车在乡道的浓荫中穿行许久,久违的冷清感扑面而来,这里太静了,甚至不曾见过其他的身影.但也幸好如此,我们得以躲开拍照打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