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过分了(d)——也谈速效营养问题
最后我们要谈一下“肽”本身和合理应用的问题。
首先我得告诉大家,市场上号称“肽”的不一定是真的“肽”,据说有人是用废糖蜜粉冒充,这个很容易鉴别,因为这种家伙甜味明显,真的“肽”不会这么甜。
其次,“肽”本来是高端食品添加剂,生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必须有一系列的相关批准文号等,季占军的菇友公司网站上居然没有这个“山间24度”增耳肽的介绍,为什么?因为越描越黑,不过就是卖点不合规的东西,留个把柄给不大不小菇这种挑刺党太不妙了。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季占军的万能公司实际上不做这个东西,又是卖散装还无法保证真假。
真的“肽”确实很贵,用来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既没有必要也很不划算,所以不是菌业栽培的合理选项。
真正的“肽”是用来给人吃的,算是保健品类比较合理,这个就是季占军说的容易消化吸收的好处了,对于有病的或者体弱的、年老的,吃这个有利于补充蛋白质类需求,一句话就是“给弱者吃的”。
在食用菌生产是,固然也有这种作用,问题是,食用菌生产能够选择自身有问题的弱种吗?给人吃是为了让体弱者活的更好,并非可以让谁返老返童参加运动会拿冠军。而食用菌生产不是为了食用菌活着,而是要产出,要尽可能多的产出,是要去比拼的。所以即使从逻辑上讲,使用“肽”这样的高端营养物质用于食用菌生产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健康优良的菌种无需添加这种高效营养,好菌种的消化力足以将原料分解利用,而且这种随着时间过程而逐步消化的模式适合多批次输出营养的均衡。
那是不是这种物质就在菌业完全用不上呢?当然也不是,不过由于类似物质的价格让人难以选择而已。“肽”的作用在食用菌行业里基本上等同于蛋白胨,所以如果要生产食用菌行业使用的“肽”,必须不按照食品级别的高要求去做,让成本降低,这才是唯一出路。比如纯度和糖分糊精等的比例可以略高,不必进行精炼提纯,也许只需要完成发酵过程后过滤脱水就行。
事实上,蛋白胨也是根据原料不同而价格不同的,棉仁胨最便宜,豆胨就要贵不少,鱼胨又贵一些,胰蛋白胨又更贵,牛肉胨最贵,大豆肽的市场行情与豆胨相比还要贵一些。
如果以食用菌行业能够承受的成本,生产出来的低价“肽”(比豆胨便宜是必须的),至少有如下方面可以使用。
1、轻度霉变原料的营养补充,可以消除部分不良影响。
2、制作枝条或木粒菌种用于处理木头,可以显著提高菌种的萌发能力。
3、液体发酵菌种的氮源营养,比黄豆粉好,因为它的溶解特性有利于镜检,但菌种必须是及时使用。
4、配置复壮培养基的营养差异化应用。
5、工厂化单批出菇种类生产,主料不理想的情况下少量使用。
6、试验用。
结尾的沉重思考:
从“肽”风的流行,看待中国菌业的技术应用,是非常令人担心的,中国食用菌高速发展几十年了,下面却居然连基本的营养常识都不普及,表面看是给了某些小骗子一些行骗空间,实际上应该说是骗子主导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思维模式。
在底层是小骗子卖药物,但看一看台上那些大骗子任意吹捧不成熟的模式和厂商、产品,给一些奸商站台,排斥异己,政治投机,让菌业真正的知识得不到普及。而媒体唯钱是问,让许多小骗子反而得以堂而皇之的走上严肃的讲台公然鼓吹各类虚假的知识和技术,岂止只有“肽”过分,是有一些本来应该肩负行业责任的大人物们也太过分了,过分的自私自利,过分的搞山头主义,过分的要钱不要脸。
不敢要求大人物们反思,但大人物们能不能放下门户之见,给其他不同意见者一些空间和舞台,不要什么都插手,不要让“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提携一些行业真正的中坚人物,也许比日后那些“虫桃烂李”给自己身后丢脸好得多。
为天下菌业计,为自己身后评计,亦当如此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