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太阳而歌
每年的夏至是白昼最长的日子,夏天也从这天正式开始。由于人类散居在地球不同的纬度,不同地区每天接受日照的时间也有差异,有些地方是日日照,而有些地区则是天无三日晴。无论怎样,我们还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以下几位把太阳永恒地谱进他们作品里的作曲家,并来欣赏一下他们歌颂太阳的伟大创作。01《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Op. 64(Alpine Symphony)施特劳斯1915年创作的这首交响曲描述了他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攀登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一天的经历和感受。乐曲一开始,铜管乐器奏响了日出的景象。他以当时最大编制且铜管声部阵容强大的交响乐团来演奏这首作品,效果相当震撼。在描绘了一整天太阳千变万化的光线景象后,交响曲在日落西山后画下了句点。音频分享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演奏R. Strauss: Eine Alpensinfonie, Op.64, TrV 233 - Nacht (夜|밤|アルプスコウキョウキョク) (Live From Grosser Saal, Musikverein, Vienna / 2000)Vienna Philharmonic;Christian Thielemann - Wiener Philharmoniker Legendary Recordings
R. Strauss: Eine Alpensinfonie, Op.64, TrV 233 - Sonnenaufgang (日の出|해돋이|アルプスコウキョウキョク) (Live From Grosser Saal, Musikverein, Vienna / 2000)Vienna Philharmonic;Christian Thielemann - Wiener Philharmoniker Legendary Recordings
02海顿《弦乐四重奏》海顿《弦乐四重奏》Op. 20 “太阳”(String Quartets Op. 20 'Sun’)海顿的第20号作品《弦乐四重奏》包含了六组风格迥异的四重奏乐曲。其中于1772年创作被赋以“太阳四重奏”名称的第三组,让海顿享有了受人尊崇的’四重奏作曲家'的尊称与地位,并启发引导了如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后起之秀创作四重奏的风格。事实上,这组四重奏乐曲之所以会被称为“太阳四重奏”,只不过因为首版发行的乐谱封面凑巧绘制了一幅太阳的图画。乐曲本身其实与太阳没有任何关系。▲海顿《弦乐四重奏》Op. 20 “太阳”03《想象中石块上太阳的声音》莎莉·碧蜜什《想象中石块上太阳的声音》(The Imagined Sound of Sun on Stone)碧蜜什1999年创作的室内乐团《萨克斯管协奏曲》追求的是极为原始的声音。如盛会般的开场模仿着放牧牛羊的吆喝声,让听众一下跌入极度神秘的声音情景里。作曲家把萨克斯管的演奏要求推到极限,探索音质与技巧的所有层面,整体的音效格式达到大师级别的成果,并掌控得十分到位。音频分享莎莉·碧蜜什《想象中石块上太阳的声音》瑞典室内交响乐团 演奏Ola Rudner 指
The Imagined Sound of Sun on StoneJohn Harle;Swedish Chamber Orchestra;Ola Rudner - BEAMISH: Imagined Sound of Sun on Stone (The)
04《培尔金特组曲》爱德华·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Op. 23 “晨曲”(Peer Gynt'Morning Mood’)这首乐曲是作曲家格里格为亨利·伊比森所创作的同名戏剧所写的配乐。所描述的戏剧场景,是剧中英雄发现自己被困在沙漠中时,旭日东升的情景。虽然出自同一组曲的《在山魔王的宫殿里》大家耳熟能详,这首“晨曲”也广受乐迷们的青睐。在长笛与双簧管交替轮奏如歌似的旋律中,旭日缓缓升起,并在升到中天时,乐曲也达到了辉煌的高潮。▲爱德华·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晨曲”0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Op. 30:前奏曲”日出“(Also sprach Zarathustra: Prelude 'Sunrise’)这是施特劳斯创作的另一首受到太阳启发产生灵感的曲子。很显然他是位“追捧太阳”的粉丝。这首乐曲的起始乐段即是广大群众非常熟悉的史丹利‧库柏力克拍摄的电影《2001太空漫遊》之主题曲。这首曲子的前奏曲又名“日出”,以交响曲特有的深度拉开序幕。施特劳斯是这样描述的:“太阳升起来了。人进入世界,或世界融入人心中。” 这一简单前奏的力度很快增强,就像太阳辉煌地升起,大调和小调交替,定音鼓敲出雷鸣般的三连音,在管风琴奏出最后一个音符时,达到高度紧张,仿佛要爆裂般的高潮,突然铜管乐器奏出主旋律,太阳忽地蹦了出来。最后加入管风琴和乐队全奏,在持续的长和弦上灿烂地结束。▲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Op. 30:前奏曲”日出“ 柏林爱乐演奏 杨松斯指挥06《大峡谷组曲》费尔德·格罗菲《大峡谷组曲》(一)晨曦;(四)夕阳在大峡谷度过了几天之后,格罗菲决定要用音乐来描绘大峡谷从朝到暮所呈现的慑人景象。随着一天时辰的转移,乐曲栩栩如生地描绘着从日出到日落之间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景象,重现鸟叫与虫鸣。在第一乐章里,缓缓上升的朝阳,逐渐照射出多彩灿烂的万丈光芒。经过一天的时空转移,最后的乐章描述了夜幕渐垂的晚霞,黑夜逐渐笼罩大地,峡谷远方隐隐传来野兽之呼唤。音频分享费尔德·格罗菲《大峡谷组曲》波士顿流行音乐交响乐团 演奏
Grand Canyon Suite: I. SunriseBoston Pops Orchestra;Ferde Grofe;Arthur Fiedler - Grofé: Grand Canyon Suite
Grand Canyon Suite: IV. SunsetBoston Pops Orchestra;Ferde Grofe;Arthur Fiedler - Grofé: Grand Canyon Suite
07《自然之光》马克斯‧里希特《自然之光》(Max Richter: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里希特说,他2004年创作《自然之光》的灵感来自要从最黑暗的物质元素之中发掘出光亮物体的一个想法。他用这首极简的弦乐组曲,透过逐渐扩张的一系列简单乐段,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寂静反思的境界。他摒弃夸张戏剧性的音效手法,选择缓慢而渐次开展的铺陈,试图把平淡无奇的白昼塑造成光辉灿烂的一天。以下视频来源于柚谦映画▲里希特《自然之光》
08《太阳神序曲》卡尔‧尼尔森《太阳神序曲》Op. 17(Carl Nielsen:Helios Overture)尼尔森在他 1903年创作的《太阳神序曲》手稿上这样写道:“静谧与黑暗,旭日伴随着欢愉的赞歌缓缓升起。金光灿烂地跨过穹苍,然后悄然地沉入大海。” 这是对乐曲的起承转合极为精准的描述,当旭日缓缓地从爱琴海升起之际,乐器也逐一地加入演奏的行列。当夕阳逐渐没入地平线时,音乐也随之逐渐消失结束。在古希腊神话里,太阳神即为太阳的化身,尼尔森的这部作品则完完全全地围绕着这个元素和主题转着。音频分享卡尔‧尼尔森《太阳神序曲》丹麦广播公司交响乐团 演奏
09《第4号交响曲》布鲁克纳《第4号交响曲》(Bruckner:Symphony No. 4)这是布鲁克纳极受大众喜爱的交响曲作品之一。由于它描绘的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浪漫,所以这首《第4号交响曲》也被昵称为《浪漫交响曲》。这首曲子属于中世纪曲式,乐曲起始描述的是旭日从地平线升起的景象,这似乎是许多作曲家热衷的主题。此曲问世数年后,马勒着手编曲,把交响配器重新改写,可是原来的主题和概念则原封不动,忠实地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