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抽添, 卯酉沐浴!!!
道家有個法則叫“子午抽添”,子午兩時辰做工夫是抽添,卯酉兩時辰打坐做工夫叫做“沐浴”。
子午卯酉,也叫“四正”,四個正的時間。我們畫一個十字,上下左右就是四個正。其他的叫四隅,四個斜角方向,一共是八方八卦。
這四正時間用處又不同。子午抽添,抽就是東西抽掉,把它減少;添就是增加,把它加上去。卯酉這兩個時辰沐浴,沐浴就是洗澡。
所謂子午抽添,子就是在添,你自己不用再去舔它。子時就是復卦,你夜裏十一點開始打坐,陽氣自然上升,這是依自然法則。子時陽氣上升,就是添的時候,你讓它自然上升,不用管它。但是你要注意身體了,譬如說氣脈發動了,這就是添。
我們到了午飯過後,人有一點悶,想睡覺,因爲陰氣生了,就是自然在減。減得時候你不要硬把它拉回來,你只照住它,讓它清靜,順其自然。
怎麽叫卯酉沐浴呢?
不是真地去洗澡,而是我們學佛的道理,要你放下、清靜、不動念,身心内外才有無比的寧靜、安詳之感,這就是沐浴的道理。
抽坎填离
子时一阳生
从足上行入肾
肾脏坎像,中心阳也
这就是抽坎
午时一阴生
从头下行入心
心脏离像,中心阴也
这就是填离
抽坎填离
借天地之阴阳
盗天地之灵气为我所用也
话句话说
这就是真阴真阳的修炼啊
人之本,本于阴阳
心与肾,就是人体的阴阳
那么抽坎填离之后呢?
子午抽添,卯酉沐浴。
抽添为竖劲,午时添柴,神贯丹田。子时抽薪,气注脑海。气血均归躯干滋养五脏六腑。
竖劲生火。
沐浴为横劲,卯时沐浴,气行四肢。酉时沐浴,血行四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滋养四肢。横劲生水。
行功百日,真胎自现。
“子午抽添,无为而治。”真没想到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和保护
冬至,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属于“气”,而不是“节”,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各有一“节”一“气”。月初为“节”,也就是节点,两个月之间要交接了;月中为“气”,也即天地阴阳之气在一个月中最明显的变化,这样十二个月加起来,总共就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冬至之说,来自阴阳二气的变化
“冬至”的“至”就是极致,意思是到了冬至这天,太阳光照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最小,一年当中的阴气在此时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接下来就是物极必反,阴极而阳生了,之所以将这天称为“冬至”,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阴阳二气在这天的变化,我们看下图:
复卦,六十四卦之首。
在上图中,黑色代表阴,红色代表阳,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这一卦叫“复卦”,也就是周而复始的意思。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全是阴,只有下面一个阳,这就是一阳初生之相,也是阴阳二气循环往复的又一次开端。
中国古历法中有“建正”之说,“正”就是基点,是一个参照点,也就是一年的起始月份,中国的六种古历法(简称“六历”),关于基点的确定是不同的,比如夏朝建“寅”,“寅”就是寅月,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一月,古人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一直到亥,从十一月开始,每一支与一个月搭配,子配十一月,丑配十二月,寅配一月,一直到亥配十月。
“建正”就是建立一年的起点
也就是说,按夏历,寅月是一年的基点,也即元月。到了商代,建“丑”,也就是现在的十二月,是商朝的元月。周代建“子”,元月又变成了现在的十一月,秦代则建“亥”,也就是现在的十月,在秦代是一年之首。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用的,其实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历法,冬至这一天,就在夏历的十一月,这一月的“节”是二十四节气的“大雪”,从这天开始正式进入十一月,它的“气”就是冬至,在这个月的正中间,阴阳二气在这一月之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阴气盛极而衰,一阳初生。
宋儒邵雍在诗中对冬至如此说
河南洛阳邵雍故里
我们中国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故有“天人合一”之说,《黄帝内经》上讲要“法于阴阳,合于数术。”这只是一个大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说人的起居活动,甚至包括情志心态,都要随着阴阳二气的变化而变化。
北宋大儒邵雍,精于《易》学,他曾作过一首《冬至吟》,诗中说: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这里的“天心”讲的即是天地轮回的初始状态,天地之间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就象地球一样,从一个点开始,围着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又回到原点,其实万物的运行都是如此。
回到原点,周而复始。
邵雍通过研究发现,冬至这一天正好是天地运转回归原点之时,阴气已尽,阳气还生,正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也要合于此律,所以冬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之半”是说到冬至这天,子月正好过去一半,这一天正处于子月的中间旧一轮的阴阳变化刚结束,新一轮的变化刚开始,“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两句讲的正是这种情形。“玄酒”其实就是清水,古时祭祀时用的这里代表的是纯净无染之意。
总之,冬至之日,正是一个新的开始,古人相信如果能把握好这一天,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就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道家养生中的抽添沐浴之说
冬至养生,顺天之道,无为而无不为。
上面讲到冬至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把握这个时段呢?在道家的《参同契》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叫做“子午抽添,卯酉沐浴。”这也是从阴阳变化中总结出来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
“抽”就是减少,“添”就是增加,“沐浴”就是净化,这里的“子午卯酉”,不仅可以用来指年,还可以用来指月,指日,以及用来指时,一年十二个月,一月三十天,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可以用子午卯酉,甲乙丙丁等天干和地支来表示。
“子午抽添”也就是“子添”和“午抽”,子时、子日、子月、子年,这些时段养生,我们应该用加法,也就是说,在“子”这个时段,是阳气初生之时,我们要想办法让阳气顺利的生出来,就象烧火,此时火快灭了,我们应该添些柴火,把火烧起来。
抽添有时,生命之火常存。
怎么添呢?好多朋友不明白该怎么做,所以就可能会导致去乱做,其实我们的生命是无为的,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运转规律,该添的时候,它自己会去添,该抽的时候,它自己也会去抽,这所有的一切,是不需要我们干预的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不干扰,做到这个就足够了。
所以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第一个“为”是站在主观的立场看的,天地自然的运行变化,主观上看起来我们什么也没做,但正因为我们主观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它才可以“无不为”,从客观上讲,它什么都没耽误,万物的生灭变化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
按这个原则来讲,不论是子添也好,午抽也罢,我们只要做到内心常清净,不干预,那么阴阳二气就可以抽添有序,就可以此消彼长的顺利交接,所以道家自古就有在子午二时打坐静修的传统。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利用好这个时段,想办法让自己静下来,让内心的杂念减至最少,这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和保护。
总结
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总之,所谓的养生,其实并不加法,而是减法,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养生的最大秘诀。
首先我们要明白生命是无为的,它自有一套运转法则,其次,明白了这个以后,要坚信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放手,彻底放弃主观上的干预,把舞台打扫干净,让出来,还生命以自由,我们干预的越少,生命就越自由,我们也就越能长久的拥有它,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健康与长寿,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结果。
今再将道妙详言之:大凡打坐,必先从离宫修定,做一响而后自考自证,果然空空无物,即明心见性矣。所以吾尝云:静坐之初,此心悬之太虚,待身心安定,意气和平,然后徐徐以意收摄,回照本宫。到得了无一物,介于胸间,从此一觉一照,即十方三界,无在而不入我觉照之中。然而觉性不生、觉性不灭,不过了了自了,如如自如而已。以此求玄,则水源至清,自可为我结丹之本。一霎时间,自然性光发现。何以见之?即吾前日所示恍恍惚惚中。忽然一觉而动,是修道之要始。而以性摄情,若不先讨出性真本来,突地下水府中求玄,不知既无性矣,何以摄得起情来?夫既有虚灵之蓬勃之机要知离非属心也,凡凝耳韵、含眼光、戒香味触法,皆是神火主事,故曰属离;坎非是气,精气所在,即是属坎。即以神入血中,火热水里,未必即有气机发动 —— 务须左提右挈,摄起海底之波,上入丹田,久久烹炼。火功既足,忽然天机发动,周身踊跃,从十指以至一身,跳动不止。身如壁立,意若寒灰。丹田气暖,此即火之不老不嫩,合中之时。若非有此效验,尚是微微,不可行火。若久见此景而不知起火。气已散矣始行用火,是为药老无用。学者审之辨之。然微阳初动,未必即有此盛气,只要心安意适,气息融和,亦可行子午河车。盖人身有形有质之血,不经火煅,尚是污污浊浊、一团死血。惟用神火之照,血中自生出一点真气出来。即佛所云“我于五浊恶世修行而得成道果”是。又古谓“鬼窠中取宝,黑山下求铅”,是皆不外浊精败血内以神火煅出此一点真气来。气既动,阳即生,又当知子进阳光,午退阴符,卯酉沐浴诸法,方能采得此真阳,运行流通,内以驱除脏腑之阴私外以招摄天地灵阳之真气。久久用功,气质亦变。此河车一法,有无穷妙义也。古有言“气明子午抽添”,抽即抽取水府之铅,添即添离宫之汞。汞即心中灵液,后天中先天。从色身浊精败血中,以神火煅炼出而成甘露者是铅即血中之气。气即古人谓水中之金,此为后天中先天,只可以固凡林,不可以生法身。此是坎离交而生出来的药物,犹不可以作神丹。必要以性摄情,以性归性,性情和合,同煅于坤炉之中,忽地真阳发动,此为乾坤交而结丹始可炼神丹为真仙子。总之,修炼别无它法,只是一个河车运转。初关河犹须勉强;中关河车,天人合发;到得上关河车,纯乎自然之天,不失其时而已。至于卯酉沐浴诸法,不过恐初学人心烦火起,行工不得不然。若到纯熟不须法矣。总在学人神而明之可也。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囊籥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曰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注曰:筑基者,身为丹基,筑之使固也。囊籥者,筑基之具也。古云:“筑基先明囊籥,炼己须用真铅”是也。玄关者,丹之门户也。血属阴,气属阳俱从外来。必须追取,乃过丹田。己为离,离之中又虚而为阴。彼为坎,坎之中又实而为阳。追彼气血入我丹田,是为填离取坎。血之老嫩关乎时曰,故当辨爻铢;气之抽添防其寒燥,故当明子午。百曰功完,则离得坎之中爻实而成乾矣。此人仙之事也。
疏曰:人禀父精母血以成身。氤氲之后,渐次成形。成形之际,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精血互生,积至十月,精满一两,血周遍身,脱离母胞矣。既生之后,所哺者,母之乳也。乳本应月潮载气上升,变红而白,则阴变为阳矣。乳含阴阳之精,故婴儿哺之,而精逐阳长,血逐阴生,积至一岁,则精满二两。至二岁,则精满三两。至十五岁,则精满一斤之数,而男道成矣。斯时也,精气充盈,是为纯乾,是名上德。若得至人点化,则基本自固,无事补气补血得药还丹等事,自然提契天地,把握阴阳使心合气,气合神,神合虚,寿蔽天地,无有终时,契曰:“上德无为,不以察求”者此也。自是知启情生,精漏不能自持,神完不能自固。以妄为常以苦为乐,曰用夜作,皆损精损血之事,而纯体遂亏,乾之中爻走入坤宫,虚而成离,是名下德。虚则当补之使实,走则当追之使还。故必藉修补返还之法,然后可以复成乾体,立就丹基以为修仙之根本。而修补返还,其事不一,契曰:“下德为之,其用不修”者此也。然补阳必用阴,补阴必用阳。竹破竹补,人破人补,取其同类,故契曰:“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修补者,补气补血也。气与血原非两物。气周荣卫,融而为血,血行胞络,复蒸而为气。惟气损则不能生血。血损亦不能生气,故皆须用补。然气之运也虚,则随呼吸以出入。故补气之功用多。血之行也实,实则一入不复出,故补血之功用少。必气以其虚者补之于先,使吾气既足,然后可以补血之实使血有所归。气不补,未有能补血者也。气血不补,未有能完基者也。气者后天鼎中所生先天之气也,补之有琴剑焉。血者,或先天鼎中,或后天鼎中之所自降也。补之亦有琴剑焉。须辨老嫩爻铢可也。补之之时,神交体不交气交形不交,虽交以不交,却将彼血气用法收来与我精神两相凑合而凝结为一。然后虚者不虚,损者不损,而丹基使固。可以得药。此修仙中第一事也。
浅释:筑基者,可称之为全人之术,比喻五脏有病使之愈,六根不全,色身不全者,使之全也。进一步,精气神不全者,使之完全。筑基者,即是完满阴精,修补此破损之身躯,使之恢复二八未破之体的身体状态。故筑基功成即能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阳关紧锁,思维敏捷,整个身体状况从身内生理机能与外貌状况与二八未破之体无二( 按: 故丹道之方法,乃是从本质上补全。非如现在之西医科技从形质上补全,如心脏有坏而不全,则换一个心脏肝肾有坏有病不全,则换上一个新的肝肾。“换”则带有外来杂而不纯,因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之器官,绝对有个体之差异,故站在辩证唯物之角度,如果换上他人之心脏,则个体己变,其心性亦将相应而变,绝非原来之我也本性已“失”。丹道称之为渣质之物,曰久必败)。
仙道逆,人道顺。要逆行完满阴精,修补此破损之身躯,使之恢复二八末破之体的身体状态,须知此完满之阴精,二八末破之体的身体状态如何而来。所以李堪任先生在此节首阐生人之理:“一、人禀父精母血以成身;二、十月脱胎,精满一两,血周遍身;三、即生之后哺之以含阴阳之精的母乳,故其阳则长精,其阴则生血,至十五岁,即阴精则满一斤之满数,成完满之阴精(谢按:此就男子一般之情形言, 亦有特殊情形,然其理无二,女亦同此理可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综上, 所以:一、人之成,离不开父阳(龙)与母阴(虎);二、人之生,离不开父精母血——龙虎二弦之气。三、人之长离不开阴阳之精——火与药(谢按:以后天有形言,气为阳喻火,血为阴喻药,气血相交即成乳,故曰“气与血原非两物”)。故此,若修仙道,欲满此阴精,必须龙虎双全,火药俱备。人之阴精,乃气血二物,欲满此阴精,即是补吾身之气血,故曰“修补者,补气补血也”。然而,又不可落入有形之气血二物上,否则落入吞精吸秽之流,输血采气之行。
追他气血过丹田。丹田者,乃丹士之丹田;气者,乃后天鼎中之先天气,即龙之弦气;血者,或先天鼎中,或后天鼎中之所自降也,即虎之弦气。龙虎并用,各依其爻数而执琴剑从丹士上中下三关呵之,使龙虎二弦之气交感于我身丹田神室之中,即是“追他气血过丹田”。琴者,虎所用之器具也。虎者,七岁童女也。剑者, 龙所用之器具也。龙者, 八岁童男也。《金丹真传》所传丹法所用器具有九琴九剑之多。
取坎填离:一、必须明白何谓离?此处之离即指破体之身而言,简而言之,即丹士本人。何以故?
吾人至十五岁时,精满一斤。一斤者,满数也,于后天身体而言正是纯乾之时,谓之乾卦。随年龄之增大,卦象一翻,精气逐渐减少,渐成离卦。丹书讲,乾卦之中爻走入坤宫,虚而成离也。并不是指男子之精走入女子身内也而是年纪一到,卦象即变,此无论男女之事行之与否。何谓乾卦之中爻走入坤宫?所谓乾卦者,纯乾之意,实而不虚,已不能再涵容之义也。故满则招损,此乃事物运动之客观规律。事物运动发展至极顶点,而无法再上之时,随着运动之规律;必然往下行了。坤者,空器无物之谓,虚而朗容,有涵养滋生万物之德,故唯虚至无有一物,才能接受外界之“有”。故曰:乾之中爻走入坤宫。这并不是仅对男子而言,无论男女,皆是精满一斤,满而招损皆是乾之中爻走入坤宫也。故曰:我为离卦,彼为坎卦。即我为离卦,他为坎卦也。难道举天之下,我即是男子,他即是女子乎?难道女子就不能称“我”了吗?此亦代词而已。故阴阳采补家者,执文泥象,错认阳精准在女子身中,九浅一深,三峰采战,百般丑态,又有所谓双修用“女鼎”之丹法,表面上虽无采战之行,实与采战暗同,指鹿为马,冒充金丹大道,如《修真不死方》、《玄微心印》、仇兆鳌之《梧真篇提要》等,不亦悲乎?若采女子之精气果能成道,则天下女子皆是仙矣!此亦末之思耳!此在真正仙师所著丹经中,已反复驳斥用女鼎之辈的谬误之处,如《三丰全集》、《罗浮吟》、《玄谭集》等。二、何谓坎?龙虎二弦之气也。龙虎二弦之气补我之虚,即是取坎填离,亦即追他气血过丹田。
然则补血之功如何?气者,为阳,为火,即龙之弦气也;血者,为阴,为药即虎之弦气也。李堪任先生云:“必气以其虚者补之于先,使吾气既足,然后可以补血之实,使血有所归。气不补,未有能补血者也。”故补血之先,必须补气。然破损之身,气血衰败,径路不通,气何由而运布周身?故补气之先,须开关展窍。所谓筑基者,即是完满吾身之阴精,完满吾身之阴精即是补气补血。故云:“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
因此,筑基工夫有三层:一为初步下手,乃借鼎炉呵嘘感通之法。分左进、右进、上进、中进、下进之法。二为开关展窍,以外鼎熏蒸感应而得阳生,再以此阳开关展窍,以通河车,以便输送药材,而补气补血。三为补气补血河车既已灌通,药材输送有路,则行补气补血之功。然,气之运也虚,虚则随呼吸以出入,难留于身中,故补气之功用多也。正因气虚而随呼吸出入,故补之甚易,而留之则难,唯有将其化为血,则真正为丹士所有。故《金丹真传》云:“血之行也实,实则一入不复出”。唯不复出,方真为丹士所有也。唯以此故,是以须将气补足之后,方可以补血。所以云:“必气以其虚者补之于先,使吾气既足,然后可以补血之实,使血有所归。气不补,未有能补血者也”。
丹士所行功法为“心息相依,神气合一”之法。因丹士本真已破,机不应物自身天地已坏,天地不能定位,必行后天栽培之法,借同类之神气而合我之神气,使天地暂全(所谓囊籥成,玄关开),天地暂得定位,天地定位,曰月自然运行而交合,我只“心息相依,神气合一“,自可得药。使天地补全之法有层次,有阶梯,所以上补自脑,中补自脐,下补自肾。特别注意的是补充脑髓之元气,才是真正接命。脑得补,再中补下补,方得实际。天地得全方行交媾得药,使“暂”而得“久”也。
先用银制成吹筒之囊籥。丹士凝神调息(此为丹士之内修功法,除脱胎时,始终要用之),始则心息相依,次则心息相忘,接后方用鼎器来开关展窍及补气。
开关展窍,此用外鼎炉之运作吹嘘呵之法,先要保守坚固命根,人之命根在于“脐内空处”,“命根需以真火固之,命根坚固后,自有后天阳气开关展窍。此应用器皿,通过吹嘘而成。叫童男女依丹土之岁数合周天度数而自上中下三关呵气熏蒸入下丹田。男女二气(男子之气为火喻气,女子之气为药喻血)与我神气渐渐相应而透入丹田,进而相合成最初级的龙虎二弦之气。此时我只神守下丹田脐内空处而已,因有外界神气相助,故易守住下丹田。也是由外界之神气而使我守住了下丹田。此时我只无为而放心于丹田。久之丹田之中自有阳气发生,而开关窍,此开关窍需经过二十一天。开关展窍以童女为主,童男辅之。开关展窍以下关为下手处。
开关窍后,则应行添油之法,因前之阳气实后天气,乃火而已。不过借助此火暂通关窍也。关窍既开;不可停功,接行添油之法。到此方进入真正之命功阶段, 命功之最高原则是为补充脑髓之元气(高于此则纯为心性上事,低于此则不能接命, 以后之各层次运用,皆以此为标准与最终目的,悟真所谓“种在乾”),此乃南宗命功之最高机密,近代除陈撄宁以外, 未闻有知此理者,知具体运用之法者,则更稀矣。添油之法即依此理而发明。此法乃有上中下三关之不同,现仅以上关为例:上关乃自鼻呵之法,应用囊籥形器具,叫童男女呵气入鼻,我无为也,只顺随其气放心体察于山根一窍即可,不动心而已。山根非眉心,乃眉心以下,此之进气,因鼻孔乃虚窍,故所进之物,非单只火也。此二气合我神气而交合生“物”,无形之清者透入泥丸,其稍浊者,如热汤暖气般沿督脉流入夹脊,至下归入命门,待督脉畅后,我神顺随阳气神守夹脊而至“忘”境。我无为也,神气自然有为。曰曰如此。龙虎二弦之气曰曰交感于我身丹田神室之中。我能虚其心,忘其形,则鼎器暂成,其生气自然周流经络百骸。以上为补气。此步虽云补气,实则龙虎俱用,只是以童男为主,童女辅之,故曰“补气”。
此必须明了子午抽添。气者为阳,如不以阴配之,则必成亢阳,弊病丛生,况我身气血两亏,骤受此外来之气,必难承受。故须外界同类之真血来和之方才阴阳相配,不走不散。之后,再合我精神会于中庭。真血者,非有形之物,乃虎之弦气也,故曰“真血”。此节丹土修炼之法,此步虽云补血,实则龙虎俱用,只是以童女为主,童男辅之,故曰“补血”。然补血必以下关为主。如此曰行不间,不过百曰,筑基自完。
血辨爻铢老嫩:此指童女所呵之数也。
气明子午抽填:此指童男所呵之数也。
囊籥者:指龙虎二弦之气 —— 气血输送之工具,乃筑基之工具与途径也,此指外界而言。应用此种工具和一定之方法,可以使我的身体健全。在人身而言,囊籥之实质含义乃指气息的“升降、开合、往来”所构成的状态,为真息及真息运行之通道;在身外,为同类阴阳运用之工具。故囊籥有外囊籥内囊籥之分。外囊籥为囊籥器具,通过此种器具,同类之运用才能得以实行如九琴九剑。
玄关者:指龙虎二弦之气进入我身之门户也,有三叠层次。深入层次则是龙虎二弦之气媾合之“处”,神气媾合于某处,某处即是玄关。筑基所用一般指山根一窍、下丹田、阴跷三处,此人元丹法之玄关须匹配阴阳方能构成而显现。
此节功夫耗财甚多,行修之前,必先打造好各种器皿,建造好丹房,又要配置调训好虎龙琴剑鼎器。之后,丹士才可入室行功,所有诸多有为工作都是外护侣伴来做。另,为免丹士有人我色相之见,丹士最好只与护法坐于一丹房器皿之内,与外界之运作隔离开来,只是通过器皿丹房之壁,与外界琴剑相连。此丹房器皿可依据丹士之身形比例和尺寸打造而成,此丹房亦可隔离各种不良之信息和气场影响。老子云:“不见可欲而心不乱”。丹士只要“寂然不动,自可感而遂通”也,也是“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的最初级运用,此乃专对于性功不深者所设之法。
此节先要调配好琴剑龙虎,才可正式入室行功。此节补气之法,必须明子午抽添。子进阳火,午退阴符,此皆外界之运作方法。上关有左右之法,左阳右阴,乃囊籥风火运转。又有双进双出者,乃任督也。
玄觉虚空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
第一节、开关展窍
一、 要论
开关展窍乃是开启进入虚空阴阳双修之玄门而能直达修真之真正的捷径,其作用宏大,意义非凡,可愦憾是却未被修真学者重视,更有甚者不屑一顾,认为多此一举,实乃误人,盖不知,大凡得其真传有明师指点的修真人士莫不对此倍加重视, 而从不轻视之,著名的道教阴阳法派经典名作《金丹真传》的作者孙汝忠先生,也实曾言“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是可见开关展窍一事在阴阳双修中的地位甚重,仙翁淘存存也云:“修道之人,如不开关就先言筑基练已,此乃融鞋搔痒之举,如此无益于事”如此言之见,大凡著书之说,讲授后天修练法程下手功夫的,倘只言筑基练已二层功夫的,此必为之一乃为作者保守之,二乃著书之人不知修练诀微,不过,修道练法关键多在细微之处,自古均被知者珍之难以轻易示人,但若不授之,学者自徒劳费力,必走弯路,否则怎么会有此一说“细微诀窍,师不道破,则难达臻境矣”,吾此为了宏道之愿,故不惜点破千古之秘,在诀微之处——点破,还望读者学者珍之自习。
开关、展窍,是两种作用,即开关是开关,展窍是展窍,但是两者又互相连接在一起。为同时发生,都是以阴跷之气萌动, 然后摄入鼎内,勿忘而勿助。之后使后天之气生起,再调再烹,使真机自动。我乘其动而引其运行,不必去着力开,而关自然开,不必去着力展,而窍自然展。但这一切都要是自然而然,切忌着力,又忌当面错过而不知。
开关,是开何关呢?当阴跷气萌动的时候,也即生出了后天之真气,当此真气升达泥丸之时,已经将关口一一打开,也即是河车之路打通。以备追摄彼家异性气血于我身中之时,通畅而无阻。其间所开之关口分别有:尾闾、夹脊、玉枕。
展窍,是展何窍呢?窍也有三处,分别是:泥丸、土釜、华池。这三窍,凡人不展则闭。合闭以后,自家的真气也难以进主,如果不将其展开,又怎么能将彼家异性的气血等物纳入呢?所以在虚空双修之前,窍也当展开无碍,方可进行男女双修,否则双修无益。
运行自家真气开关、展窍的火候要妙在于,乘气机乍动而又静时的交会之机微微起火,逼过尾闾,从而逆流天谷。
讲到这里,又有必须注意之处。古仙有云:“一窍展而百窍皆展,大关开而众关开欤”所以学人尽量不要拘于一处,一点,一团的感觉。而尽量使众窍齐展,众关齐开。
但又须知开关展窍与河车之事不尽相同。虽然开关展窍是打开了逆运的路途也即是打开了河车之路,但是开关乃是运行后天的真气,河车则是运行后天的金水。当功夫到了河车这一步功夫,则如同曰曰筑基而无分别了。但开关展窍却是在筑基之前。换句话说,开关展窍如同运矿石,而河车之行如同运黄金。
二、 开关展窍行功秘程
1、备一丹室(能安静之处便可),我于其中盘腿静坐下来,(按平时习惯的静坐方法,若无习惯的方法,那么就将腿脚盘起而坐。按自己的能力,能双盘的就双盘,能单盘的就单盘。总之,一切以自然舒适为主)首先静心,放下平曰一切烦琐之事,尽量不去想其它事物。接着轻闭嘴唇。然后接下来就开始调息,平缓而细长以后,就可以行下一步功夫,当然,心静而气自然平,应该以不调之调为最上。
2、等调到鼻息平和以后,就将双目微闭,从而内观自身。此时,以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即将神意之念等等停住于阴跷一处。阴跷在肛门之前,睾丸以后的地方,类同于会阴一处,但决不可等同于针炙学上的会阴一穴。正确位置即于会阴穴内上一寸三分,为其中心位置。
3、如此片刻以后,便将心神与内息提上虚无窍内,这个虚无之窍,在肚脐后面,腰部的前方,心口的下方与肾的上方这一带,位置广阔,千万不可以拘执某一处。
4、然后就在虚无之窍内,停神安息。停神,就必须要神静,如果神燥而不安,那么就不能停,强停也必不在虚无窍内,而在窍外,无助于修练,并使神损而快耗,促短生命。或者是妄神、邪气与淫精混杂,其病主更深了。如此,乃是与修道之事有南辕北辙之歧。安息,就必须要调之有度而方才能安息调平而神也就自得安静,神安静息也就能达内。息达内,就是内息,丹经中称为橐龠。内息呼之而不出喉,吸之而归于命蒂。从而又可达于踵。也就是庄子讲的:“真人之息以踵”。相接不断,绵绵若存,彻于涌泉,而往来不绝。初时停神安息于虚无窍内,应当以自然为主。如果心太过于严,那么就会使心火上炎,所以务必要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却不是听其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文火”。如果这时候心太散,那么就会使心液乱露而冷凉,所以务必要守住此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武火”。文火与武火的烹练,在丹法中是贯穿于始终的妙用。
5、如此调到内息匀称,然后勿忘而勿助。以内息而踵外息,即内息为呼,而鼻中吸气。以外息而踵内息,即鼻中呼气而内中为吸。
6、这时候,心如同虚空,因有息相依,那么就是真虚。又因有息相随,那么就是真空。真虚真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也绵绵,心神也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
这一段功夫,在丹经中叫做“钻杳冥”。《道德经》中最根本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钻入杳冥,就是夺此成仙之信。杳冥中有精,然而钻得不深,便把握不住,但杳冥中也有气。只要我能一神独觉于其间,其气即为我的真息。一旦真息发现,薰心而有酥痒之感。我还要将此息按入虚无窍内,在那个空腔里,于是慢慢积累,从此命蒂生而阳气自长。如此之后,便可以开关运气了。
三、 杳冥要诀
钻杳冥,乃是身内的阴阳交媾,陆潜虚仙祖曾说:“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说到底,交媾就是至阴的本源,杳冥的根核。人要能够钻入杳冥,方才能够得成交媾。一旦入于杳冥以后,不交媾而也能够自动交媾。于是便从至阴中而生出至阳。
钻杳冥的功法,总之不出四个字“凝神调息”。这里所讲的凝神,是将先前已清之心,收而入于内境。心没有清时,眼不要内闭。先要自动而自勉,把他收回来,清凉恬淡以后,才可以收入气穴,也就是前面说的虚无之窍。然后将神坐于虚无中,不偏也不倚,如此就是凝神于虚。
调息一事并不难,只要心神一静下来,神随息而归于自然。我只是守之,顺之。然后神光下照,(闭目后,神静而自有神光下注)。如此便是调息。
但调息又不止于此,应该调度阴跷之息与我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中。调度的方法,应该顺其自然。只要将前面讲授的功夫修练好了,自然会令神在气中,而默注于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我只是守其性,使之不散乱。存其神,而使之不昏沉,所以能够杳冥恍惚。
总之,心止于脐下,叫做凝神。气归于脐下,叫做调息。神息相依,我守其清净自然,就叫做勿忘,我顺其自然,就叫做勿助。
勿忘而勿助,以默以柔,只要呼吸之息(包括内息与外息)活活泼泼,心神自在,那么就可以钻杳冥。总之两句口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经过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间心息相忘,神气相融,便是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四、 开关展窍总要心传
总结前面的功法,次序分别是:收心(静神)、调息、闭目存神,然后就顺之自然,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而全体皆忘。最后是进入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的境界。功夫到了这时候,就如同天气季节到了冬天,万物芸芸,都各返于它们最原始的根本时代。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时,所谓“亥漏沉沉,各息其心”。这就是无知、无识的时候。
又有谁知道,正是此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呢?就恰如冬季过完而生出春天,夜晚结束而曙光来临。
当时,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而似有气,由下丹田处薰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值此初醒之时机,就叫做活子时。
这时候,只觉得忽然从内鼎(气穴)之间,冲出一物,跳跳跃跃,嘘嘘喷喷直由冲脉(冲脉起于脐下之气街,也即是阳物上一点,而直上散于胸中,即心口处)上至心府,即展窍的时候。
注意:此时的展窍,乃展有横骨,大赫,气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十一处,为小展窍,开篇所论为大展窍。开关、展窍全都自然而然,不可死拘于某点、某位、某处。
展窍以后,我便等候着此气冲突有力的时候到来,于是就变神为意,用意将此真气引出尾闾,一撞三关,透夹脊,而飞上泥丸,如此便是开关。
展窍、开关,从头到尾共经历四层功夫,如今再祥细说一下,以便学者习练
第一步:收心
心即是神,元神从先天而来,用不着收,已在心内。但是心内也有识神,就像云遮月亮一样,识神将元神遮盖了起来。白天,识神接触于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与想念。夜晚入睡之后,识神又接于梦态而始终不让元神显露。
识神的性质是外驰而接于物,所以要将它收回,让它灭亡,而露元神。
方法就是放松入静,如前文所讲授的。
第二步:寻气
寻气,就是在阴跷一处寻得。阴跷之内是活活泼泼,一块不见不闻之处。我将收来之心(即行专气致柔的调息法与抱神以静的功夫),静于类同会阴穴的阴跷一处。如此数曰之后,阴跷处便会升起一股元气,乃是元精所化,这也就是最初的练精化气功夫。
化气之后,我更加倍静神以守,守到气动之时,即以神去相会合。
此时的神气会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
第三步:凝神
凝神,就是将神意注于下关气穴之处。气穴在肚脐以内一寸三分处。然后自然而然,等到阴跷的气机萌动,但因火候不到故气机萌动时还不能以神会合
所谓以神会合的方法,就是气机走在那里,我就将神注在那里。
一旦气机萌动后,则会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会阴(睾丸之后,肛门之前)处上升,此时气尚在动,不能与神相合。至于什么时候相合,就是丹经中所讲的火候。
当气机运动着而忽然一停的时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气机此时都在肚脐之后的那片地方,但不论此时气机停于何处,都要将神注于其间,使神气自然交媾。
如此渐渐地积累,忽然有一天,从内鼎(从脐下一寸三分处,再入内一寸五分,方圆一寸处为内鼎)之间,冲出一件物品。
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药物真气。
当真气产生之后,就应该展窍了。
第四步:展窍
此时是展小窍,共十一处,前文已有祥细介绍。
这时候展窍,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气充足,自然冲开,只觉得此气由冲脉之路,直冲到胸口。
起初,这种冲突较弱,但渐渐地感觉明显了。我于是改变不知不觉的神为意,但绝不是气功学上的意念,当是神意。学者心到而神知,体证而明知,这时候很难言说。
用神意将真气引导,由尾闾的左右两孔而进入尾闾关中,就已是开关的事了
第五步、开关
如前一步,用神意将真气引导而入尾闾关。入口就在尾闾的左右两孔。此时如有针刺一般的感觉于尾闾左右两端,那已经是将真气引入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应当将神意置于尾闾深处,引真气而如同托重物上陡坡一样。
但大多数人都能一次通过,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过,始终引不过关者那么说明真气不足冲突不够,当静神守于阴跷,使真气充足冲突明显后再引导过关。
过尾闾后,只觉真气循督脉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间处,有一夹脊关口,过时也有针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脑后的玉枕了。
玉枕一遇刺痛,三关即全部打开。
如此开关,展窍之后,就是要修练筑基的功夫了。
大 道 真 传 口 诀
目 录
第 三 讲
十月温养工夫,历来丹家皆不详言,而为丹道之秘诀。举要言之,即定忘平均是也。此时已得真自然神觉,定忘自然平均,不然则为差误。《悟真篇》曰:“毫发差殊不结丹”是也。调停者,即使之平均之谓。此时内丹已结,能以定忘平均之法温养之,方可生外丹而成阳神。盖内丹不过能化身上之阴,成为人仙而已。至阴神之群阴,历劫来之业根,入胎之中阴,内丹所不能化,唯大丹方可化之。故结内丹后,必温养之,使生外丹,方可毕事,而成为大觉金仙也。邱祖《小周天歌》外,尚有《大道歌》一章,为《龙门秘旨》各歌之纲领,今试举而解之如下:
“大道渊微兮现在目前”者。开口即点窍。大道幽深,而不可测,其发现要即在目前也。
“自古上达兮莫非师传”者。大道之源,书中语焉不详,全赖真师口口相传焉。
“渺漠多喻兮究竟都是偏”者。且书中即有所说,皆为喻言,渺漠而不可认为实在,又皆偏于一边者也。古来著书立说,皆对时弊而言,因世人之弊,而思有以救之,故宋元间之著书,皆主张有为。因其时陷于清净,落于孤寂,故以有为之说进之;及至明清间之著书,多主张无为。因其时流于女鼎采战,故以无为之说药之。亦因真诀不能全漏,故各书多为比喻比象之言渺漠多喻,究竟是偏也。
“片言万卷兮下手在先天”者。此谓修道口诀,皆包罗于“下手在先天”一言之内也。
“有名无象兮元气本虚然”者。元气,有名无象之物,体本虚空。修道须从此虚里下手,所采所得者,皆此物也。
“阳来微微兮物举外形旋”者。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其来焉甚微,一点一点积渐而成,故曰微微也。其来也于何证之?即“物举外形旋”是也阳物举时,即可知先天真阳已来。外形旋者,刚举之时也。举头便是,转念即非,故谓之曰旋。旋字最为重要。下手采取先天,在刚发动而不转念之时旋举以后,一有杂念,则水源不清矣。
“恍惚梦觉兮移入丹田”者。问阳举在于何时?曰:即在恍恍惚惚,在睡梦中时也,亦即梦觉刚动之时也。何以能恍恍惚惚梦觉?因神已入丹田,与气相抱,所以阳动而觉知之也。
“鼓动巽风兮调药未采先”者。在未采之先,应鼓动巽风以调停之,使之不老不嫩。巽风即刻漏之武火也。不然,即生念而水源不清矣。鼓动巽风者,以此止念,一也;以此调药,二也。有此二者,故一觉即须定在鼻外虚空,以耳听息。鼓动巽风,药调既好,方能采取。不然,则不失之无,即失之有。失之无即无物,亦不采;失之有即念杂而源不清,欲采而不可以采。故必先以风火调药,此为最要。最要有刻漏之武火,方能使药生足而不失之于有无也。
“无中生有兮天机现目前”者。此药从无中生有,既生即天机现于目前是即眼前之相也,亦是玄关之相。眼前现一白圈,恍如圆月,合上弦下弦,而成为十五之月,正可采取之时也。此相既现于目前,即正子时到。盖以武火调之,即生正子、正午时矣。
“虎吸龙魂兮时至本自然”者。从虚无中生阳,自外到身,由阴蹻至命门而外肾动,一面上冲心脏,即觉知其动。因用武火,火逼金行,则外肾坚实;一面心仍觉其坚实,是即正午时到也。因鼓风调火,仍定在外边,阳生不断,自外而来,渐渐满足,皆感到身上,故外肾能坚实也。既已坚实,而阳气上行,冲动心神,心神下行,是为水火已交,神气已合,所以谓之虎吸龙魂。又水火既交,方有正子时、正午时,故曰“时至本自然”也。
“身心恍惚兮四肢如酥绵”者。以其时身心似觉非觉,一身又酥又软,四肢舒适已极,是为正子时,在我则已到正午时而觉知之矣。
“药产神知兮正是候清源”者。此时水源甚清,即可采取也。药产神知已觉坚实。盖唯此景,水源方清,而可采取也。
“火逼金行兮橐籥凭巽旋,河车运转兮进火提真铅”者。水源既已甚清须保持之,不可再失之于浊。仍用火逼金行之功,鼓动橐籥,凭巽风以回旋用自然呼吸以逼之,以行自然之采取,即不采之采、不取之取也。其呼吸听诸自然,不用武火。既任其自然,所以有河车自然之运转,即进阳火、退阴符也。进火提真铅,即采取也。此项河车进退,全系自然转动,毋容以意去作用之。
“周天数息兮四揲逢时迁”者。周天三百六十,以四分之,为九十。此时实只九十息,全为自然之息,因时迁流,可不必去数之也。
“卯酉沐浴兮子午中潜”者。周天三百六十,用四分为九十息,即其中有卯酉沐浴,子午抽添。卯酉即藏在子午之中,子午即卯酉也。四候九十息为子午卯酉,而卯酉藏于子午,所以即九十息亦无也,子午卯酉皆为比相而言也。
“归根复命兮闰馀周天,数足三百兮景兆眉前”者。到归根复命之时,即为一周天。何以为归根复命?因采取功毕,阳物缩回,是即归根复命也。阳举之时,神气皆向外驰,一到缩回,则归复矣。三百六十度为一周天,此时其数既足,应即止火,目前即有止火之景。两眉中间虚室生白,如电光之一闪,即此是也。此时须进而封固之矣。
“止火机成兮光候三牵”者。此时应即止火而休息,故曰“止火机成,光候三牵”,即伍真人所说,“阳光三现,止火之景”是也。
上文所说小周天采取之工也,先须阳足水清,而后可采取。既已采取封固,而三现阳光,即须下来止功毕事。以下所说,即温养中之封固工夫也。经过三百周天,内丹已结,即有丹原,有物大如黄豆,而上下跳动,此时宜用采药归炉之功夫。药到腹中,须归入炉中,他书又谓之曰“移炉换鼎”,即《阴符经》所谓“机在目”是也。
“双眸秘密兮专视中田”者。到内丹已结,上下跳动时,应用两目看着脐眼,此为秘密工夫,不可对人而看视也。专视数日后,其跳动更变矣。前者跳动,上到心脏,下到命门;此时则循脐眼而跳动,成一团形,此为已得内丹。以后应用上讲所述之温养工夫。此时丹原绕脐转动,平时已不觉知之矣。应用一年温养,使生大药也。
“大药难采兮七日绵绵”者。须接连大定七日,用七日之功夫。一日须定到六时之时间,其定时盖甚长也。下文皆说大周天下功夫之法也。
“蹊路防危兮机关最玄”者。蹊路即上下鹊桥之路,应防危虑险。机关亦指上下鹊桥而言,最为幽玄,恐有走丹之险,急须谨慎也。
“深求哀哀兮早觅真传,择人而授兮海誓盟言,遇机服食兮全凭德先”者。大药难采,鹊桥甚险,必须得传后,方可下手做功。而为师者,授徒亦须谨慎,必经海誓山盟,方可传授。且大药之遇机关服食,全凭德性,若德薄福浅,行功必有魔障。《悟真篇》曰:“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功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即此是也。
“寂照十月兮不昧觉禅”者。十月中一意定忘,所谓“增忘减定”之功行大周天以后事也。
“二气休休兮性定胎圆,阳纯阴尽兮雪花飘迁”者。此时大周天已过,可以得六通而出神入化。既已阴尽阳纯,眼前见有雪花飘飘之景也。
“超出三界兮乳哺在上田”者。此时超出三界,可以出神,故移在上田也。初时丹在下田,至大周天时,丹在中田。此时之丹,则移入上田矣。中田即脐上也。
“无去无来兮坦荡逍遥仙,夙缘偶逢兮早修莫挨年,休待老来临头兮枯骨无资空熬煎”者。此时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矣。结尾数语,即神仙得诀须早修,不要老来再做之意也。真人劝世度人之苦心,于此可见矣。
此歌于全部丹法,皆已涉及,而详于小周天;至大周天功夫,不过举其大略而已。《龙门秘旨》各章中,惟《小周天歌》与此《大道歌》二章,确系为邱祖所作,其余理虽无差,恐非邱祖嫡笔,观其文辞即可明白,因落笔措辞皆有不同故也。
上述所讲一年温养功夫,必须定忘平均。如定十分钟,忘亦十分钟;定一点钟,忘也须一点钟;定两点钟,忘亦须两点钟。盖忘多即寒而丹嫩;定多即燥而丹老,必须不寒不燥方可也。初下手时,须注意令其平均,久之纯熟,则任其自然,神气自能终日行之而得其平均也。一年温养,实为大周天而设,使内丹生药,方可行天周天功夫。故筑基毕后,即须从事一年温养。必其专一行持,使一点一点积聚起来,身中渐积渐多,方生先天之先天,方是行大周天之时也。到得温养已足,得药已满之时,则眼前有相,即见一黑球,内中有白,初与脐平,渐则上升到眉间;再加温养,即变为红球,此即行大周天时所用者也。《黄庭经》曰:“积精累气以成真。”每日积累生药即“积精累气以成真”也。然必须定忘平均,方有效验。此项温养一年功夫若做得良好,即过大周天无险难。做到自然神觉,即能按时自然定忘无误。大周天之能否做成,全视一年温养功夫是否良好以为准则,学者必须加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