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明:职业教育应当是富有活力的教育
日前,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助力“活力温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省部共建的形式,通过国家、省、市三级推动,建设温台职教创新高地。这是继江苏“苏锡常”之后,第二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城市试点。
这一重磅文件出台,将对温州、台州,乃至浙江全省职业教育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创新。从外围上看,它对西部地区也提供了一个瞭望东部职业教育的窗口和视角。
整体上观察《意见》,通过《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加快形成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但同时,该《意见》强调以制度创新推进温台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助力“活力温台”建设,也正是它的特色。
在东部提质培优,在中部提质扩容,在西部扩容提质,全面贯彻落实创新举措。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温台职业教育高地率先发力,借助两地区域产业、行业、企业优势,探索吸引民营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温台经验”“浙江样本”,具有开创意义。
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也是民营经济强省,同时也是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台州两地民营经济发达。教育部在温台进行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试点,一方面,两地民营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沃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为民营经济带来了新的价值。《意见》提出的10项举措,每一项都基于经济基础,靶向于校企融合,无论是来自民营企业的支撑,还是公共财政的加大投入,都着力体现于促使、服务、推进校、企两者融合之上。而在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始终掣肘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富有活力的机制保障。以制度创新推进温台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其手段与目的显而易见。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贯穿的思想便是激发活力,激发职业教育(学校)的活力,激发民营经济主体(企业)的活力。活力——就是机制、体制、环境,纵览《意见》,给出的政策红利既扎实又丰厚。就企业而言,打通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瓶颈;就学校而言,为职业院校办学放权。如,“在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对将新建校舍或公办闲置校舍交由优质教育品牌民办学校办学的,可以给予低租金优惠”。对“公办闲置校舍”怎么处置类似问题,在西部地区尚是禁区。学校办学自主权,就是解决人、财两个老大难问题,这一方面《意见》给予了“大手笔”的突破。这也是《意见》最能吸睛之处。
开放多元的办学格局。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而这个类型特征如何彰显?《意见》为我们进一步展示了诸多答案: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培训、产教人才、“双创”新标杆、抱团“走出去”、“数字大脑”,等等,着力在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教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接续发力,这里面既涉及到职业院校管理机制、体制方面的事项,也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许多元素。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动态发展的,而不应是平面、单一、机械、静止的;职业教育同社会共步、同生活共频,体现在其办学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有活力的。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