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掌控力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知道一百个招式,不如把一个招式练透彻了。
忙碌人士,好像他们有非常紧急的任务 VS 高效人士,对整体生活有具体的任务;
忙碌人士,有非常多优先事项 VS 高效人士,只有少数几个优先事项;
忙碌人士,不假思索的回答“好的” VS 高效人士,回答“好的”之前先三思;
忙碌人士,专注于采取行动VS 高效人士,专注于行动的明确性;
忙碌人士,来者不拒 VS 高效人士,闭门谢客;
忙碌人士,不停强调自己有多忙VS 高效人士,让结果说话;
忙碌人士,总是说自己没有时间VS 高效人士,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忙碌人士,同时处理多重任务VS 高效人士,专注于一件重要目标;
这是《忙碌不等于高效,几张图告诉你忙碌和高效的区别》中描述的对比,非常有启示作用。
究竟如何才能不陷入瞎忙?只晓得道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定的方法和实践。
最经典的莫过于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方法论总是因人而异的,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理解和应用。
知道一百个招式,不如把一个招式练透彻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精进——看上去最慢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捷径”。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我们来聊聊其中非常重要的几点。
首先是掌控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非常积极主动,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陷入被动和观望,我们会认为前者可能天生积极,而后者则天生消极。
先不否定性格因素,不过我们的原则是,凡事不能改变的,就先当做一个条件存在,在可控的范围内,来讨论变数。
积极和消极是如何形成的呢?
探究和了解世界的动力和本能,在每一个新生的婴儿身上都有体现,是什么让他们长成了不同的样子?
积极主动的性格和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其实是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强化。
这种强化则来自于每一个选择——无论大小。
是的,做决定。
这是一种证明自己拥有掌控力的方法。
每一个选择——不管多么微不足道——都能强化我们的掌控力和自我效能感。
哪怕所做的决定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人们仍然渴望拥有选择的自由。
2011年《心理科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有权选择和无权选择之间,动物和人类都倾向于前者,哪怕得不到任何额外的好处。”
拥有选择的机会能够给人们带来自治权和自决权,这是动力产生的第一步。
假设你的车被堵在高速公路上,这时你发现了一个出口,即使绕路,你也想从这个出口出去。
当我们有能力掌控局面时,大脑会变得兴奋。
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绕远,但仍然感觉不错,因为一切皆在你的掌控之中。
掌控力,是激发动力的重要能量。
一切尽在掌握,多么激动人心的话语!
那么,该怎么做呢?
你需要剖析自己的生活,多设置一些选择点,多做决定甚至是决策。
就像训练肌肉一样,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充满活力,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其次是控制点。
控制点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研究者发现,具有内控点的人通常会把成功或者失败归因于自身,而不是自身以外的因素。
一个有着强烈内控点的学生认为优异的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自己天资聪颖。
一个有着内控点的商人会把生意失败归咎为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运气不好。
“内控点和学业成就、更强的自我激励和社会成熟度、更少的压力和抑郁,以及更长的寿命有关。”一个心理学团队2012年在《管理中的问题与展望》期刊上写道。
内控点其实是掌控感的延伸。
你能很清楚地分辨,什么因素是外在的、不可控的,而什么因素则是可变的,基于自身的。
成功了你不会认为只是侥幸,而是分析自己的努力程度与外界因素的比例;失败了你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复盘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在下一次改进和提升。
这样的人,哪怕是资质平常,也常常会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做出不错的成绩。
所以,有内控点的人往往收入更高,朋友更多,婚姻关系更长久,事业更成功,生活满意度也更高。
高效能,是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今天提到的是关于控制的两点:掌控力和内控点。
这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两点,正如前文所说,晓得道理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不断练习。
最难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
▼ 不要再逃避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