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明朝那些事儿》
这几天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放牛郎,和尚,靠什么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当把历史看明白,也就懂得了人性,就能从人的一言一行中,大体判断出他未来的人生,因为人性不变。
朱元璋能从众多乱世枭雄中走到最后,并不是偶然。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还有运气。缺少之一,都不足以成功。
天时,地利属于运气的成分。当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他当时的选择大部分是正确的。如果在当时的环境里,很难判断出谁占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历史只能留下一个人,这是一场淘汰赛。
胸怀才是显示一个人的力量,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在打天下的初期,朱元璋显示出了宽广的胸怀。
当不信任他的岳父郭子兴被整的够呛,来投奔已经有了3万精兵的朱元璋。朱元璋并没有因为被岳父赶出来,而拒之千里。
决定把自己兵权交给他。但运气一直站朱元璋这边,郭子兴因没有追上临到手的敌人,一时咽不下这个气,气死了。
后来他的儿子郭天舒,妻弟张天佑都战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了都元帅。当历史选择了他,怎么做也对。以少胜多,绝地反击,往往都能死里逃生。
宽广的胸怀让更多的猛将,大智慧的人留在身边,并心甘情愿为他打天下。而人性在失势和得势时表现的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得势时的状态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那些功高盖主的,不懂得“功成弗居”的大部分没有好的结果。西汉三杰之一张良在天下初定后,开始追求黄老之学,选择了求道成仙,最终隐居山林得到善终;韩信以平民出身,一直想出人头地,执掌兵权时,遭到猜忌,最终被逼谋反,遭到诛杀。而明朝的开国功臣死的更多。
老子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都在告诉人们一定要懂得谦卑。成就越高,更要懂得。因为站的越高摔得越重。
读了此书,也就理解人生都是人性的修行。朱元璋能做皇帝也是时势造英雄。对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起兵也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最后与其等死,不如战死,不做皇帝都不行。
贪嗔痴慢疑的本性都存在,被什么控制,就会得到什么结果。而善终的都是克服了这些本性。人生的知易行难就在如此吧。如果再能从书中得到一点改变,也就是读书的意义。
我是大侃,已坚持823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