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思想史(一):诸子百家源起
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对所谓的三教九流想必并不陌生,除佛教以外,其余的流派都发源于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
那么春秋战国到底又是个什么时代,他们有何区分呢?
其实所谓的春秋战国,可以理解为仍然是周朝,周朝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以后,东迁国都到了洛邑,所以历史上以周朝迁都划分,迁都之前是西周,之后便是东周。
周王朝
而东周又大致以韩、魏、赵三家分晋为分水岭,之前是春秋,之后便是战国。
而春秋与战国的时代,便是周王朝的一部衰落史。
最终伴随着秦王朝的一统天下,持续八百年的周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中国思想中的诸子百家,便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开启了一个私人讲学、著述,以个人思想影响后代的时代,更是历经千年而不衰。
诸子百家中,以孔子影响力最大,而孔子之所以伟大,除了思想之外,他更是开启了私人著述的时代。
孔子
那么在孔子之前,为何没有私人讲学著述呢?
我们谈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而一概而论。
在孔子之前的时代背景是,彼时的周王朝正是强盛时期,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导致当时的教育,只能维持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就是所谓的贵族教育。
毕竟普通的民众,大多都在为一日三餐口粮所奔波,要他们去学习知识,也太过强人所难。有不理解的人可以对比当下,很多穷山僻壤的地方,父母根本不想让子女读书,而更希望他们早早下学,去城里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在现今教育成本已经极其低下的情况下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在两千多年前,以当时的生产力,教育成本真正的算得上是极其昂贵,更不用说还有教学用品,要知道当时的书使用竹子加工而成的竹简,无论读写,对普通人来说,都只能望洋兴叹。
就算有人能解决了所有的困难,老师去哪里找,又有哪个贵族愿意去教授平民知识呢!
所以孔子的所作所为,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样,知识的传播便天然地把普通人拒之门外了。
这样又导致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在孔子以前,是没有私人知识份子会专门的著书立说的。
因为在当时的周王朝,所有的知识份子,基本都是政府官员,如果他对政治有什么见解,或者对时政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以政令的形式来实现。
他不会像现在的知识份子一样,由于没有在政府担任实际职务,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是想法,可以提意见,但是是否能执行,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周王朝中一代代知识分子的努力,周朝留下的典章制度,是非常的宏大和完善。但是关于个人思想学说,在孔子以前,却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其实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最大的理想便是立德、立功,立言是不得已而为之。
通俗来说,便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改造社会的行动,能够亲身体会到自己思想对社会的切实影响,毕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的思想学说到底行不行,没有经过实际的社会检验,只能是一场空。
很显然,周朝前期的贵族知识份子是有这个待遇的,所以他们的思想便化作了周朝具体的典章制度,也就无须另外的著书立说了。
而诸子百家的源起,便是由于周天子权威日蹙,底下诸侯并立,争斗不休。
眼见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的纷乱,贫富是那样的不均,民生是那样的困苦。有了这样的形势,自然生出了种种思想的反动。
纵观中国历史数千年,每当国家社会有大分裂、动荡不休,便会有种种思想闪耀而出,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以清末民初为例,正值国家动乱、列强入侵、民不聊生,各界有识之士,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博采古今、学贯中西,先进的思想主义层出不穷,前有共和、民主,后有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莫不如是。
春秋战国之际,中华大地的风起云涌,也颇有相似之处,各路有识之士,对于解决天下的战乱不休,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诸子百家
再加上那个时代,诸侯划地而治,每个诸侯君主的好恶、习性大都南辕北辙,为了迎合不同诸侯的喜好,和实现自身的抱负主张,各家各派都以自己的独特理念来说动诸侯:
譬如儒家便提倡以仁义得天下。
墨家又提倡兼爱、非攻。
法家则力主以刑名定天下。
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
纵横家则凭借口中三寸不烂之舌,巧舌如簧,得君王心而致富贵。
剩余诸家不一而足……
百家争鸣的现象引领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一次大解放。
伴随着思想争鸣的是战乱的频繁,而随着战乱的结束,当中华大地进入大一统的时代,思想便要随着政权的统一而统一。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莫不如是,其区别只在于秦二世而亡,思想统一未竟全功。
而汉武帝则得益于汉朝的延续,使得儒家能够一家独大。
纵观历史数千年,每当由大乱到大治,总是会出现类似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大爆发,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再到清末民初。
这些时代,也是文人风光最盛的时代。
而每一次文化思想大爆发,都能筛选出最具有影响和生命力的思想,给予下一个时代全新的给养。
从秦皇汉武,到隋唐盛世,莫不如是。
而明末清初,留给我们的便是共产主义。
由此观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