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渔村桅杆和渔船广场的西侧,有一大片空地,黄的是砖石,灰的和红的是木料和瓦片,这些材料在绿色的草地上,铺砌成一栋栋房屋,从高处看去,俨然是一片石屋,这就是田岙“田上石屋”:
这是一片屋:据老人回忆,这里的人们世代打渔,当地渔民不畏海岛艰苦,以石为材,垒石为屋,依山而建,整个村子尽是“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
这是一幅画:当地画家以石屋为题,田地作布,灯光为线,作一幅石屋渔民画。石屋错落有致,迎风搏浪,刻画了渔村的原始风貌,展现渔民不惧风雨的品格。
这是一段史:这里也曾是南京军区嵊泗守备区12团的驻地,盛时驻兵近千人。该团于1985年撤军。如今,“田上石屋”恢复了当年部队放映露天电影的功能,以忆30年军民鱼水情。
田上石屋,曾经是驻军放映电影的场所,现在成为数字电影播放处,也是村民和游客的休闲地。
据嵊泗县志记载:1950年7月7日,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区98师293团、294团3营解放嵊泗后,即在嵊泗驻防。
从此后的30多年里,驻军修建了很多营房;撤军30多年后,我们还能看到当年部队的营房。在田上石屋西侧,就有一排整齐的平房,现在改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和村史馆。
在这栋平房南端石砌的山墙上,保存有4个小窗孔。这是当年驻军放映电影的放片窗,电影幕墙移到大广场(现在的田上石屋)后,窗孔就成为部队厨房的通气孔。
从屋子里面看,墙体用石块和黄泥砌筑,是传统民用房屋典型的建造方式。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从这几个窗孔投射出来的光影,给当地的田岙村民带来了精神的享受,也承载着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
篮球场石砌看台上面,也有一排营房,所有门窗都已经被堵上。
房子的一角,长着拳头大的树木和缆绳般粗藤,似乎在诉说着这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的过往。
再看东北坡上,有些营房的屋顶已经坍塌,唯有那石墙不动如山。
田上石屋的西侧,有几栋营房。这两栋营房之间的玉米长势不错。在这海岛上,能找到一块这么平整的庄稼地,可是不容易哟。
在这栋石屋外墙中间,估计原来开的是大窗,不知道以后为何又改成小窗。
田上石屋的西北方向,矗立着一栋二层楼房,这应该是当年村子里最大的一栋房屋。
走到里面,这里是两栋楼房,里边一栋楼上还带有前廊。
尽管墙上的标语褪去了当年的颜色,但仍然依稀可辨。
站在这荒废的营房前,我要是个老兵,我一定还记得,那一年戴着大红花懵懵懂懂地走进军营的自己;我要是个老兵,我一定还记得,和战友们在炎炎夏日挥汗如雨,在寒冬腊月挺如劲松,耳边不时传来稍息立正的声音……
可惜,我不是一个兵。但在我的眼前,依然想见当年那些年轻的战士挥洒汗水与青春的情景……
村前海滩西侧的山脚下,在山石上似乎砌有一个掩体,扁平的射孔上还标有编号。
潮涨潮退,挥汗如雨见证豪情洒脱;月圆月缺,坚强品质塑造意志钢铁。在这个遥远的海岛小渔村,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理想充实头脑,用意志铸造信念,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把情感思念打入背囊,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把青春汗水浇铸长城,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2021年6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