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我与弄堂不了情——百姓生活
陈亮,广东东海岛人,目前工作生活于湛江与东海岛,高校摄影教师。曾获候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ARTCLOUD中国SAP艺术大奖年度新锐艺术家(摄影类);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优秀摄影师;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资助摄影师;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最佳摄影作品提名;索尼世界摄影奖(SWPA)专业组入围;作品多次在国内展出。
陈亮 | 我与弄堂不了情——百姓生活
最早知道江南是从小学语文课上,是从鲁讯先生的《社戏》;戴望舒的《雨巷》;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张继的《枫桥夜泊》等诗词和文学作品上认识江南水乡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我对江南水乡更充满了无限浪漫诗意的憧憬。
2007年,大学毕业后,偶然机会我从广东农村来到江南无锡工作。在无锡城几番寻觅后,我最终租住在离市中心约二公里处的清名桥古运河边。这里在我看来算是残存的真正江南水乡吧,这里也是城市中所谓的贫民区。时间住长了,我慢慢与居民们成为邻居、朋友,也更多了解他们,并开始用相机记录着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看来,世代临水而居的江南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纯朴善良,邻里和睦相处,真诚信任,相互帮助、彼此尊重,过着质朴恬淡自足平静的生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年过去了,这里的平静渐渐被打破,搬家、拆迁、改造、重建、商铺林立.....我亲眼目睹着这片最后的江南水乡慢慢变成了繁华景区。
古朴原汗原味的江南水乡正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在消失,江南人这种传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消失,甚至是江南文化。那时的家园、那时的邻居、那时的生活……也慢慢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追忆。
作为一名摄影师,生在这急剧变迁的时代,我能做的是,回到摄影最初的本质——记录,尽可能多的记录。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笨比较累的方法,但能为曾经生活过的喜欢的地方,保存一份记忆,欣慰。
《江南弄堂》系列(又名:江南水乡生活影像档案),历时十一年创作,拍摄地涉及江苏与浙江两省的无锡、苏州、常州、宜兴、江阴、常熟、湖州、金华等江南水乡地区,整部作品主要以摄影作品为主,结合部分摄像。其中摄影作品主要包括四部分:肖像、场景、生活、变迁。
整个项目创作于2007年至2018年,2007-2013年期间使用数码相机创作,2013-2018年期间使用胶片与数码共同创作,2012年开始进行语音和视频采集。十一年总共拍摄图片约十万张,语音和视频录制文件约90G。
2011年10月6日,湖州双林,晨,炉烟升起,划船出行的居民。
2011年6月19日,无锡吴桥西路,梅雨季节,大雨过后,居民们在弄堂里烧煤炉,从窗户里探出头来聊天。吴桥横跨京杭运河,据记载民国4年,上海丝茧业巨子、无锡源康丝厂经理、安徽人吴子敬,到无锡视察厂务,到黄埠墩渡口,见众人争渡落水,顿生义举之心,慨然出资27000两白银仿照上海外白渡桥的样子设计建造一座桥梁。但吴梓敬在吴桥竣工之前就病逝于上海,为纪念吴独资捐造,故名吴桥。
2010年9月3日,无锡大通弄,在弄堂里烧水的大爷被煤炉里冒出的浓烟熏得睁不开眼睛。
2010年9月4日,无锡坝基上,秋日清晨炊烟袅袅,老人在看报,妇女在买菜,弄堂里格外的清闲与宁静。
2009年6月4日,无锡界泾桥弄,一位盯着电子称仔细看的老人。
2010年9月16日,无锡界泾桥弄,居民自卖传统手工制作的小箱豆腐。
2009年,无锡界泾桥弄,猪内档。那个年代我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2010年3月16日,无锡界泾桥弄,粮粙店下象棋,各种价格手写竖在商品上方。
2010年12月6日,无锡大窑路,切碎猪肉准备自制香肠,一位男子边走路边看报纸。
2007年11月2日,无锡伯渎桥,买菜回来的妇女。天气晴好,居民们在桥上桥下晾衣晒被。伯渎桥始建于清末,是由地方窑业、茶楼业主等捐款建造的。它俯卧伯渎河,与清名桥相望。伯渎桥下的这段河道,名叫伯渎河,它是周太王的儿子泰伯、仲雍“三让天下”来到吴地,定居在无锡梅里,在南门附近开凿的第一条灌溉运河。
2010年9月3日清晨,无锡小三里桥,几位买菜回来的邻居在弄堂里相逢,一位居民手还拿着竹插的二根油条。
2010年9月1日,无锡小三里桥北泗路,两位相遇的老邻居在诉说着家长里短。
2008年11月3日,无锡南下塘街,妇女们集在弄堂里晒太阳、织毛衣、聊家常。
2009年,无锡振新路,在弄堂里看书的小朋友。
2010年4月23目,无锡建筑弄,一抹夕阳打在墙头,旧式缝纫机不停转动着,人来人往这里生活很平静。
2009年11月26日,无锡界泾桥弄,93岁的陆爱娣在太阳下缝被子。
2009年12月1日,江苏无锡大窑路,一位男人在家门前为妻子补老布鞋。大窑路得名于,始建于明代砖窑遗址群,这里最兴旺的时期,有窑百座,直到1969年,才结束手工烧窑的历史。
2008年9月25日,无锡东菩提浜,一位男子在自修木浴盘。
2007年11月2日,无锡清名桥古运河边,八十多岁的老鞋匠在穿线。
2010年3月24日,常州杨桥老街1号,两位邻居在聊天。
2018年4月21日,无锡古运河清名桥,两位老姐妹在桥上偶遇,激动的紧握双手,互诉衷肠。
2009年7月6日,无锡清名桥,老人们在桥上纳凉聊天,聊家事国事天下事,聊到动情时激动不已,站在旁听的孩子也听得入神。
2010年8月18日,无锡清名桥,一位老人与小朋友比劈腿。
2009年6月18日,无锡伯渎巷古运河边,一位老人在看邻居们跳舞。
2010年8月18日,无锡清名桥,一群放暑假的孩子在桥顶上手拉手玩游戏。
2009年7月13日,无锡丽新路三弄,三位小朋友在比拼翻跟斗。
2013年8月9日,无锡蜻蜓浜,一对老夫妻在弄堂里晨练。
2010年6月1日,无锡后界泾桥弄,弄堂里的六一儿童节。
2011年8月12日,无锡界泾桥弄,没经母亲同意,直奔冰箱挑选雪糕的小朋友。
2011年3月30日,无锡丽新路,小卖部。
2009年6月18日,无锡界泾桥弄,帮家人洗锅碗的女孩。
2009年3月3日,无锡界泾桥弄,洋洋在水盘上玩遥控电动船。
2009年6月30日,无锡南下塘街,两位背着书包相拥走在雨中的小朋友。
2009年5月5日,无锡界泾桥弄,弄堂似各家门前大院,邻居们时常聚在这里。
2009年12月6日,无锡伯渎巷,一位路过的邻居假装用石头扔向紧跟他身后的小狗,女主人真急了,赶紧过来制止他以免爱犬受伤。
2010年8月18日,无锡古运河清名桥,桥上桥下。
2011年8月12日,无锡界泾桥弄,溜狗。
2010年9月18日,无锡东升里二弄,男人洗衣服,老伴给小狗喂早饭,刚清洗过的马桶整齐排列等待太阳光。
2008年11月5日,无锡锡沪弄,主人用烧好的温水在老井旁给爱犬洗澡。
2013年2月19日,无锡北泗路,雪后。
2010年6月15日晨,苏州黄埭,河边洗肉与烧煤炉。
2012年11月17日,苏州黎里,在岸边卖完鱼的老汉摇着小船载着鱼鹰回家,经过水弄堂时和邻居打招呼.鱼鹰是老人捕鱼的猎手,几十年来老人一直保持着这样传统的捕鱼方式为生。
2010年12月19日,苏州芦墟西栅,走在河边走廊的老人。
2009年7月13日,无锡丽新工房,傍晚。
2009年11月27日,无锡界泾桥弄,热闹的弄堂自由交易市场。几年后,界泾桥弄进行整改这种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复存在。
2008年9月9日,无锡绿塔路,早餐小摊。
2010年6月16日,运河畔的无锡丽新工房,端午节居民在弄里包粽子,居民各种生活在弄堂这种公共空间里进行着。丽新工房始建于1919年,由无锡三棉厂前身创始人唐骧廷在建造丽新布厂后,用多余砖坯建造而成,也是公认的无锡现存最老的职工家舍。2016年恒大以32.6亿元竞得丽新路地块,楼面地价12322.4元/㎡,现建成高档小区,售楼价约23000元/㎡。
2010年7月7日,无锡夹城里,弄堂里吃饭。
2010年3月17日,江苏无锡新惠路,打桌球。
2012年8月15日,无锡京杭运河段,暑假在运河边打乒乓球的儿童。
2009年7月26日,江苏无锡寺前路,做作业的孩子。
2011年4月19日,无锡运河西路,几位老人在小卖部门口下象棋。
2011年7月13日,无锡荣巷,打麻将。
2008年9月9日,无锡绿塔路,在路边听收音机的老人。
2008年9月4日,无锡南长街古运河畔,用碗给花浇水。
2007年10月10日,无锡南下塘,晒锅巴。
2007年10月10日,无锡利民弄,晒煤团。
2007年11月2日,无锡大窑路,水杯打水。
2008年9月3日,无锡振新路,接孩子放学,在独生子女时代,一位老人抱一个。
2011年1月3日,无锡界泾桥弄,买菜的老人。
2010年6月16日,无锡丽新工房,小朋友调皮的阻挡老人去路。
2010年5月20日,无锡丽新路三弄,滑板车通过,居民护犊心切。
2011年8月31日,无锡葛隶桥,一位玩滑板的小朋友,鱼骨天线已成为时代产物。
2010年12月6日,无锡荣巷,一位拿烙饼吃的小女孩,驾驶着滑板车从容行驶在安静的弄堂里。
2010年8月27日,无锡界泾桥弄,暑假在弄堂里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车。
2009年7月9日,无锡丽新路一弄,打(牛)陀螺的老人。
2010年9月1日,无锡小三里桥,洗头。
2009年7月9日,无锡丽新路二弄,赤膊上阵绑好丝瓜滕。
2009年6月30日,无锡南下塘街,梅雨季节,一位男子穿拖鞋,手拎着皮鞋出行。
2009年5月20日,无锡界泾桥弄,挑酒酿(甜槽)卖的老人。
2013年2月19日晨,无锡大窑路沙巷,倒马桶。居民早上起来第一时间肯定是倒马桶,风雪无阻,你懂的。
2013年2月19日晨,无锡大窑路,倒马桶与溜狗。
2007年12月5日,无锡霞美路,洗马桶的孙奶奶。
2008年4月18日,无锡振新路,服务员。
2009年6月19日,无锡北仓门,时尚女孩与执扇的男子。
2013年8月10日,无锡丽新路四弄,夏日光膀的老人执蒲扇。
2009年7月13日,无锡丽新路,路口古色古香的环形连排江南老宅。理发店上二楼漏斗式的排水系统非常有特色。
2010年9月18日早晨,无锡接官亭弄,梳头发的妇女。
2012年10月15日,无锡界泾桥弄,做头发的老人。
2010年5月19日,无锡界泾桥弄,理发店。
2009年12月16日,无锡荣巷理发店,据说这理发店有几十年的历史,后荣巷改造后,就停业了。
2010年12月18日,无锡大坊桥理发店。
2009年5月5日,无锡界泾桥弄,中午闲时邻居帮忙染头发。
2007年10月28日,无锡金钩桥街,热闹的鸭子滩。2007我从广东到江南无锡,最先租住在鸭子滩,因为这里临近南长古运河。
2010年6月23日,无锡界泾桥弄,一位女孩在打扫门前弄堂。奔驰与拖拉机相逢在弄堂相逢,都是过客,弄堂才是我的家。
2009年4月6日,无锡南下塘街,狭长的弄堂只能勉强通过一辆汽车,因此有时也出现堵车现象。现南下塘街已改造成商业街归属清明桥古运河风景区,禁止汽车通行。
2008年1月28日,无锡南长街,暴雪天气出行的人们。南方发生五十年未遇的暴雪和冰冻灾害,给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农业以及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008年4月24日,无锡乌龙潭渡口,艄公冯其山载着居民过古运河,价格为3角一人。旧时江南,河港密布,咫尺往来,摆渡是最重要的出行方式,百年历史的乌龙潭渡口是无锡城区仅存的唯一一个渡口,2010年8月衔接大窑路与南长街的南水仙桥通车,百年乌龙潭渡口就此停运,改为景点。
2007年11月26日,无锡乌龙潭渡口,乘客推着自行车准备下船。旧时江南,河港密布,咫尺往来,摆渡是最重要的出行方式,百年历史的乌龙潭渡口是无锡城区仅存的唯一一个渡口,2010年8月衔接大窑路与南长街的南水仙桥通车,百年乌龙潭渡口就此停运,改为景点。
2010年12月11日,清名桥古运河,推自己车上桥的'一家子'。
2009年4月20日,无锡古运河清名桥,一位老人推着老伴上桥散步。孩时在桥上相互追赶着,青年时手拉手,如今拄着拐杖推着上,桥还是那座桥。
2012年6月19日,无锡清名桥古运河,一位老人悠哉地躺在石护栏上乘凉。
2009年4月6日,无锡,一位准备去广场玩轮滑的小朋友得意地经过清名桥.
2009年7月14日,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暄暄帮奶奶扛竹杆,晾晒衣服。
2009年2月11日,无锡南下塘街,洗衣服。
2009年7月13日,无锡丽新路二弄,晾晒衣服的妇女,一只手撑衣架,一手端碗。
2009年11月21日午,无锡振兴路(已拆),冬日阳光。
2012年11月24日,无锡伯渎港,千年伯渎运河畔,居民在家门口拾架晾晒衣服。伯渎河原名泰伯渎,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在中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至今已有3200年历史。
2009年12月6日,无锡伯渎港,冬天阳光里,古运河畔除了晾衣晒被,居民还晒萝卜片与是雪里红(又称雪里翁),准备腌制。
2010年9月4日,无锡界泾桥弄25号,对面邻居奶奶在我出租屋门前台上腌制青瓜。
2010年1月24日,无锡华新里,冬日晒太阳的老人,居民自制腊肉与腊鸭悬挂弄堂里。
2011年8月31日,无锡葛埭桥,暑假最后一天,孩子们在弄堂里尽情的嬉戏。
2009年7月9日,无锡石子街,晨,居民们在老井打水。老井的水冬暖夏凉,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江南人。(这里现在为无锡地铁一号线地铁谈渡桥站)
2010年5月20日,无锡丽新工房,丈夫帮妻子洗头。溜鸟、捡菜、洗衣服......傍晚,居民各种生活在弄堂这种公共空间里进行着。丽新工房始建于1919年,由无锡三棉厂前身创始人唐骧廷在建造丽新布厂后,用多余砖坯建造而成,也是公认的无锡现存最老的职工家舍。2016年恒大以32.6亿元竞得丽新路地块,楼面地价12322.4元/㎡,现建成高档小区,售楼价约23000元/㎡。
2010年5月20日,无锡百年丽新工房,傍晚,老中青少,四代人,在自家门口吃饭、聊天、教子。
2011年8月5日,无锡界泾桥弄,两位年近百岁的老邻居(右边的陆爱娣95岁),通过贴近对方耳朵聊天。
2012年11月6日,无锡三阳弄,两只亲吻的猫。
2009年10月28日,无锡界泾桥弄,我出租屋的邻居举行婚礼。
2010年7月7日,无锡夹城里,几位下班的民工盯着骑车经过的女孩看。
2009年7月31日,无锡蜻蜓浜,邻居们在弄堂里纳凉休闲。
2009年7月19日,无锡民主街,一位妇女在淘米。
2008年9月14日,无锡唐巷,在路边用木盘补胎的居民。城市不断扩张,城村交汇,逐渐改变着弄堂人的生活方式。
2009年6月12日,无锡南下塘,小卖部看报纸,墙上黑板粉笔写上商品价格。
2010年5月25日,无锡绿塔路,一位吃雪糕的男子。
2009年8月13日,常州潘墅老茶馆,一位穿白衬衫、西裤、戴红领带、穿凉鞋、卷裤角的男子。
2009年8月13日,常州潘墅老茶馆。潘墅现已拆迁。
2011年3月13日,无锡荣巷,一位老人酒足饭饱后悠然自得地在抽烟。
2008年7月18日,无锡公花园天韵书场(社),墙上写着“弹评:中国最美的声音”。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江南人依然保持着听书,听弹评、喝茶的老传统。
2008年1月9日,无锡南下塘街和平书场,台上绘声绘色,台下悠然自得。和平书场位于大公桥堍是清名桥古运河沿岸现存最古老的书场,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当年无锡被称为,书码头,戏码头、布码头,米码头、丝码头。
2010年12月6日,无锡荣巷老街,老人们退体后自发组织在古朴的江南老宅里唱越剧。荣巷老街是我国民族工业先驱荣氏家族的故居所在地。
2010年3月24日,常州杨桥,杨桥庙会。
2008年1月13日,无锡古运河大公桥堍,在和平书场听书的老人。
2011年1月21日,无锡孙家桥,雪霁,傍晚一位老人站在家门口,金色的夕阳洒在他的脸上。
2013年2月10日,苏州芦墟西栅,冬,一位老人在晒太阳。
2010年5月25日,无锡建筑弄,一位母亲给孩子穿上新袜。
2009年12月6日,无锡伯渎巷,冬日中午,一家人在家门口吃饭,晒太阳。
2009年7月15日,无锡丽新路四弄,奶奶给孙女扎头发,爷爷在喂饭。
2009年6月19日,江苏无锡八间头,天气炎热,小宝宝在弄堂里泡澡。太奶奶与及一家人在旁侍候着。
2010年6月30日,无锡盛新里,炎炎夏日,一位老人光着身子在弄堂里洗澡,一位妇女从他身后走过。老人用的木浴盆和装肥皂的搪瓷盆现已很少见。
2010年8月18日,无锡界泾桥弄,刮痧。两位几十年的老邻居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009年7月24日,无锡界泾桥弄,暑假在弄堂里玩接力游戏的小朋友。
2010年7月7日,无锡夹城里,熟食小摊。夹城里现拆迁。
2010年9月20日,无锡界泾桥弄,抱电子琴游走弄堂叫卖的男子。后来网络购物热突然兴起,后来的事你知道的
2010年10月11日,无锡界泾桥弄,板车清泥。
2009年9月16日,无锡一里街,现已拆迁。
2010年1月11日,小雪,无锡利民一弄,老人们烤着炉火吃面条。
2011年10月11日,无锡南长街贺弄,做“回夜”。无锡殡葬礼仪风俗,一个招魂的过程。
2012年3月17日,无锡丽新工房,奏乐。
2011年7月7日,无锡界泾桥弄,我租住在界泾桥弄25号,对面老邻居奶奶走了,目送一徎。
2012年3月17日,无锡丽新工房,哭丧。
2011年1月18日,无锡通惠中路,做“五七”以超渡亡灵。
2011年9月22日,无锡前塘浜后桥,黄正和(无锡利民瓷厂退休工人)与朱秀英老人。
2009年1月15日,无锡南下塘街,一位手推着自行车的老人,另一只手提着蛋糕。
2012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五,无锡寺前街,晚饭过后,吴友明和邻居朋友们,在运河边弄堂里设坛拜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悠扬的口琴乐声在月光下宁静古朴的老弄堂里清脆动听。无锡老弄堂一直廷续着中秋祭月的传统习俗。晚宴之后,百姓便在弄堂里设案,供奉月饼、鲜果,烧香烛祭拜月神。这些食物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石榴,寓意多子多孙。柿子蕴含着“柿(事)柿(事)如意”。
2010年6月16日,无锡丽新工房,一位老人不停地看向远处的弄堂口。
2008年1月3日,无锡南下塘街,抽烟的老人。南下塘街后改成南下塘街商业街,车辆禁止通行。
2009年11月22日,星期天。天气晴好,无锡清名桥沿河14号居民曹听生一家,为了配合清名桥古运河历史街区的改造,他们一家开始率先搬出部分家具。一月后,曹家四代人聚在老屋吃过团圆饭后告别了祖祖辈辈已居住了上百年的祖屋。
名家点评:
陈亮的《江南水乡生活影像档案》系列摄影作品,以历史上地处江南水乡核心区域的无锡、苏州、常州、湖州等地为取样点,拍摄了当下江南水乡的现状。他就江南地区的环境、文化、生活、人物等分别进行扫描式拍摄,意为今天根植于江南水乡的江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建立影像档案。他走进水乡里弄,在这些看似被现代社会所遗忘的现实生活做精心的采集。江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江南水乡这一物质存在,而水乡的环境空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则也是江南文化的物化。在突出经济发展的今天,水乡的生活方式和物理空间已经越来越萎靡,而陈亮的影像档案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
在创作手法上,陈亮在坚持传统纪实摄影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当代摄影手法对江南水乡进行拍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影像艺术表现力,并丰富了主题,使传统题材具有新的活力。他在人像与室内环境拍摄上大多使用中画幅胶卷相机拍摄,画面构成严谨稳重,安静丰富,很好表现了江南水乡人的内在精神与当下生存环境。细腻质朴的画面记录下江南人生活过的痕迹与精神状态,时间似乎在画面上停留,照片犹如一个个苍老的故事连接了江南人的过去与当下,又连接着观者情感之桥梁,成为点燃情绪之导火线。
——唐浩武 2016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