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针灸取穴超级讲究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中国的针灸,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针灸的起源,可能比药引还要早,是我国最宝贵的医学遗产之一。针灸疗法以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疗效迅速、安全经济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针灸疗法在中国人民对疾病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但是,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有一些人忽视广大人民群众对针灸治病的实际需要,一味地说中医针灸“落后”、“不科学”,是“土东西”,全盘加以否定。

毛泽东熟读史书,对历史上针灸的治疗作用非常了解

他在读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时就知道,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用针刺法使昏迷不省人事的“尸蹶”病人苏醒过来,经过其他综合治疗,使病人完全康复,被誉为“起死回生”的妙术。《后汉书·华佗传》里,也记载有华佗用针灸治曹操顽固的“头风”。

毛泽东在读《旧唐书》时,熟悉名医甄权的传记。当时鲁州刺史库狄苦于“风痛”,两手无法拉弓射箭,虽经不少医生治疗均未奏效,后请甄权诊视。甄权认为只需针刺一次即能痊愈。果然在针刺“肩髁”穴后,两手即能引弓而射。《宋史·许希传》里也讲到宋仁宗的病被许希用针刺医好。这些史书所述,都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对针灸疗法蛮横地加以排斥和打击,并于1822年下令永远停止在“太医院”中施行针灸疗法。从此针灸被当成“土东西”而被忽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张对包括针灸术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地吸收继承。他认为:“针灸是中医里的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发展前途很广。”

1955年4月,毛泽东在杭州邀请著名针灸专家、卫生部副部长朱琏一道吃晚饭。在跟朱琏谈天的时候,毛泽东说起了她的《新针灸学》一书。这本书是3月23日送呈毛泽东的。毛泽东不但全看了,而且颇为赞同其中说到的针灸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的关系。毛泽东对朱琏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理论,对针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释的钥匙。反过来针灸又能够给它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如进一步研究,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丰富与充实现代的医学,研究针灸,对医学理论的改革将发生极大的作用,是吗?”他征询朱琏的看法,朱琏肯定地回答说是的。毛泽东也频频点头:“很好,医学理论的确要改革。”

开饭了,菜有几盘,却不奢侈。大家都举起面前的酒杯。毛泽东也站起来,举杯说:“今天——”他沉吟着,该说什么祝酒词呢?

叶子龙接过话说:“今天祝各界大团结万岁。”

毛泽东说:“不是。今天——是祝针灸万岁!”他环顾几个在座的大夫,自己先喝了一口酒,接着说:“你们不要以为针灸是土东西。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各国都要用它。”

他打手势让大家都坐下,自己也放下了酒杯,接着说道:“中医的经验,需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啊。”

在毛泽东的鼓励和支持下,朱琏著的《新针灸学》被译成数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在毛泽东“针灸是科学的”正确思想指引下,中国的针灸疗法获得了飞跃发展。针灸不仅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和应用,满足了人民群众医疗上的需要,而且不断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信赖。

1971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驻华盛顿办事处主任詹姆斯·雷斯顿来华访问。《纽约时报》是美国的一份大型传统日报,以及时、准确、权威而著称。该报十分重视选择头版要闻,对于较长的文章,经常是第一段登在头版,其余部分则登在后面。詹姆斯是美国资深记者,擅长时政报道,获过多次新闻大奖。

这年7月,詹姆斯被派往中国采访,在北京参观了很多单位,包括到中医院参观针灸治疗。他在访问中不幸患上阑尾炎,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当时周恩来指示:一定要把手术做好,千万不能感染。术中使用的是常规药物麻醉。术后他感到腹部不适,便接受了针灸治疗。

回美国后,詹姆斯于7月26日在《纽约时报》头版发了一篇报道,标题是《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头版只登了一小段,而文章的主要部分登在第6版上,正题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文章占了将近一整版,并配有作者访问北京一家中医院针灸诊疗室的照片。

詹姆斯当时已经62岁,由于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和《纽约时报》在新闻界中的地位,在一般美国人心中,像这样的记者写出的文章可信度是极高的。动手术可用小小的银针来麻醉,病人不觉疼痛,还可治疗好多病,没有毒副作用,这在西方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神奇事。当时又正值白宫刚刚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美国公众对东方大国——中国有一种神秘感,从而使针灸医术的神奇疗效在美国民众中引发了浓厚兴趣。

1972年,尼克松首次率团访华,参观了中国的“针刺麻醉”胸外科做肺切除手术,神经外科做颅脑肿瘤的切除手术,看到病人都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开胸、开颅等大型手术,感到十分惊奇,难以理解。

在向尼克松赠送的礼品中,还有一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国针刺麻醉》一书。代表团返美后纷纷宣传“针刺麻醉”的神奇,再一次引起美国民众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美国医务界对中国针灸医术开始有学习的愿望。中医针灸也随之传入美国,并在世界上产生了“中医热”和“针灸热”。

病在脏取井穴

这个井呢?病在脏取井,所谓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在指头末稍,井穴通通在手指头或脚趾头的末稍,非常的敏感。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我们叫厉兑,位在第二个脚趾头。我们下针的时候,“井主心下满”,临床上,在动脉血管堵塞,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有个人在里面扫地,有人在清洗,速度就那么快,刚才有看过针的大小。你不会拿三寸针去扎,没有这种呆子。用一寸针嘛!刺一点点即可。身上虽有其它穴道可用,但没有井穴好。所谓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是讲心剧烈的疼痛,这个针一下去的时候,痛马上去掉,就是所谓的实症。

病变于色取荣穴

《黄帝内经》指出病变在颜色上,青色为肝,红色主的是心,脾主黄色,肺是白色,肾是黑色。当有颜色的病出现了,一看见到发黄是脾病,发红是心脏病,这个人脸色发黑是肾脏病。遇有颜色出现,我们选取穴道的时候用荣穴。

病在时间者取输穴

这个俞穴,你们可以叫它输穴,治时间的病。每一条经都有他的俞穴所在。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病是发在胆经上,取胆经的俞穴。按地支歌去判断。

过去有的是用荣穴,例如有的人每天晚上因发气喘起来,或每天晚上三点钟起来,要五点才能睡,我们要下他的肺经的俞穴。这出自《针灸甲乙经》③,用俞穴的效果非常好。也可以用荣穴,也有效果。我的方法是:亲人用俞穴,敌人的话就选荣穴,比较痛。两个穴道都有效。所以按照时间发的病,要如何治疗,现在讲完地支歌,你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嘛。按时间上扎,针灸是非常灵活的,不要做乖乖牌,皮一点比较好,中医比较接近哲学。

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至于经穴,病变于音者。相法中,女人面大声沙骨粗,这是孤单到老,声沙就是象,骨头很大,肉看不到,脸又很大,这个女生一辈子孤单到老。如果是感冒,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来治疗,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经穴,声音是从那器官发出来。

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那再来讲合穴,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就用合穴。讲到饮食,跟各位讲一个观念,什么叫饱,什么叫饿,这没有一个定义。真正对身体最好的,是吃完还要有一点饿的感觉,一年四季保持有一点饿,只要七、八分饱就好,因为这样不断训练你的胃气。治病时,只要病人饿,有一点胃气,病人就救回来了。

我们从古到今死了多少人,没有人是死前是饿的(饿死的是环境造成的)。只要有饿,就救得回来。任何的重病到后来都是没有胃口。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的,还有胀满的病,我们大部分选用合穴来治疗。

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

原穴呢?基本上,原穴是安五脏的,五脏不平衡时用的。阳经都有原穴。对不平衡的定义,不安的定义是什么?到讲脏腑时再告诉你们。诸位要先对原穴有个基本的观念,阳经都有原穴。

针法自然,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粗守形,上守神。

针刺时如果你能够把针当作你,病人是你深爱的某个人。你跟她在一起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就是做出气化反应的前提,内心宁静,无私无欲,一切的得失无从谈起。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归根曰静,人的根本是什么???生存权,吃喝拉撒睡。着眼于人的根本,多多关注吃拉撒睡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健康问题,,这个就叫静,叫做生活恬淡、宁静,无所欲。吃喝什么都香,不挑食,不多吃不少吃,维持就好,舒适就好;拉撒想有就有,不多不少;倒头能睡,醒来精神百倍,充满活力。。。(对于医生来说,什么是静??就是一心一意将病治好,不会去想赚钱的事,不会去想好处的事,不会去麻烦病人办事。。。。)

静曰复命,追求宁静无太多欲望的生活,当然恢复了生命的本来面目,看看其他动物吧,生活的目的,真的是吃喝拉撒睡的问题。这也就是复命曰常。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知常曰明,知道了这个常识,就是明白事理。

知常容,,知道这个规律,就能达到容纳万物,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因为,万物都有生存权,也都要生存权,自己就不要向外追求的太多

容乃公,海纳百川,当然有包容天下的胸襟,,老天一视同仁,不管你是皇帝百姓,老虎山羊,山川河流,它一样的刮风下雨。。。

老师讲,想什么像什么就是什么,也可以讲,看什么想什么像什么就是什么。

短短几个字,道尽了应象针灸的核心思想。

举个例子,我在临床中,中脘穴可以代表头面部,也可以代表腰部,下针随机而应变,有时候看似没有法则,确是有着大法则。

有病必有象,有象必有应,取应必有验。相信读了我今天的随笔,您会有新的感触吧。(达到通神的境界,在什么地方下针,都可以治任何的病,因为:通神)

谈太溪针灸的法则“通、调、化”

“通”是最基本层次的要领,“调”是第二层次法则,而“化”是第三个层次的法则。

通,就是疏通,主要是疏通经络,血脉等气血运行的通道。

调,就是调和气血,调理脏腑。不少人认为自己针了某个穴位,用了某些很酷很炫的手法就有调气血调脏腑的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的针灸并没有真正启动经络系统。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只有通过肢节启动了经络,有了经络的感应,激发了经气,才能通过经络去调节脏腑,调和气血。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完全可以通过针去“调”了。

气化反应是什么?为什么往往有了气化反应,针灸效果就如此强大呢?甚至针灸都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呢?

化,是针灸里高层次的方法,甚至已经超越了针灸本身的范畴,更加贴近生命的本源。当你有一天明白了,也能做到了,针任何一个穴位其实都是一样的,那你就真正明白了针灸的真谛。

道不及势

左师讲“术不及法,法不及道,道不及势”。所以,我一直也在讲,治则远比治法重要。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诊疗疾病时用宏观、开拓的视野去思考处理问题,大势所趋,那会收到巨大的效果。

我举个例子,在治疗子宫肌瘤这类的疾病,我总会问患者一个问题,“怕冷?”。我会通过诊察确定患者是不是阴寒体质。的确大多患者都是阴寒体质。如果确定了这个大的趋势,那么治疗起来就很简单了,要温阳。

还要讲具体穴位吗?哪个经阳气最盛?怎样才能调动阳气?针刺、刺血都可以了。这个自己思考去。我根本也不是针对这些什么瘤、包块来治疗,也从来不做化瘤针法,这些病我大多是从针灸调理体质入手。

我们都知道树木的阴面容易生长蘑菇。阳光照射进来了什么都好了。这就是大势。

御针,御气,御神的功夫不是分开来的,此三者是统一的,能够御针,自然能够御气御神,能御神自然也就能够御针御气。这三者的统一是在“练针”的过程中实现的。怎样练针,怎样来实现这三者的统一呢?经典里有言:“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这八字虽然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神意是有质感和力量的,神意生气,气附于针,这是我人之神、气、针交感于乾坤,缠绕天地之气,凝重如山岳,清虚若浮羽。天人合一,心针合一。至这个境界,才是一位真正的针者。。。。。。

“虚针以候气,候之以别气,别之以调气,调之以平气。”此20字是针刺治病的始终。人有肥瘦,阴阳二十五人,气有逆顺滑涩真客,血有清浊枯荣,逆顺有缓急,滑涩有大小,真客有多态,清浊有多少,枯荣有轻重。对此,针者怎样候?,怎样别?,怎样调?,怎样来知平?这一切最后都要从“习针”的功夫中来。习针的功夫熟稔后,针者可以不凭脉,不望色,虚针以候,病家气机生态已了如指掌矣。候气当清静无为,别气当细致审慎,调气如若有所得,平气需各归其乡。

《标幽赋》: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我教我的学生的时候是倒过来的,让学生针刺做到学校里学的不得气,就是“闲处幽堂深邃”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太溪针灸里的得气,如果一针刺就做到了“鱼吞钩饵”,做到了“酸麻胀重”那就不是得气了,是我判断没有得气的金标准。

针刺后“酸麻胀重”那是太容易了,想针到没有感觉,恰恰相反那是太难了,所以想做到世俗中的所谓“得气”太容易了,而要做到世俗中所谓的“不得气”那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说“没有感觉的感觉”是最好的感觉呢?为什么往往是酸麻胀重的针之后,除了疼和难受也就没什么了,为什么没有酸麻感觉的针随后会有体内却往往带来强烈的反应呢?那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得气呢?

带着这些思考去针灸,观察临床,会发现古人说的没错,但今人理解上有偏颇。

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判断,即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者手指下的感觉。当针刺穴位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痛的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应,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 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瞤动、震颤等反应。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手指也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反应,医者也感到针下宽松、虚滑。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列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若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取穴定位不准、或震颤角度有误、或深浅失度,对此应重新调整。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方法。

结语:

1意识是物质的,比如收音机、电视机、手机收到的电波一样。医者注入意识,也就是给病者注入物质、能量。

2针灸是对人体的破坏,人的气可以同时在多个区域运行,将破坏的穴位修复好,同时也会修复与之相应的内脏或经络。

3得气表明患者的经络与气血通透性强,人体循环好,正气较好。

4有的人身体里到处都堵塞住了,针灸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是,不代表针炙没有起作用。只不过是作用比较慢。要想快点,必须配合姜附桂等大热的药物。

记住十二个“原穴”,可治一切疼痛

阳明大肠合谷强,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任脉膻中乳中央。

以上为指压治疗十四经脉一切伤痛,久年内伤。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穴位小者如大陵穴,则用指尖掐揉之,更以指爪压之妙。所取各穴部位,见下文一一说明。

各原穴功能

1

太渊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配伍: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2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文献摘要:《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资生》:风疹,合谷、曲池。《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3

冲阳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甲乙经》: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铜人》: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4

太白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

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文献摘要:《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千金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膝股肿。《金鉴》:太白、丰隆二穴,应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泄,善饥不欲食,皆脾胃经病也。

研究进展:胎位不正对胎位异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有较好的转胎效果。小儿腹泻 配丰隆,每穴艾灸10分钟,经治疗后大便转为正常。

5

神门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文献摘要:《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铜人》:治疟心烦。《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6

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献摘要:《甲乙经》:消渴,腕骨主之。《大成》:主头痛,惊风。《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研究进展:腰痛配下巨虚,用导气手法,患者腰部有热感时出针。增加肠蠕动,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7

京骨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文献摘要:《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循经》: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8

太溪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文献摘要:《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研究进展:喉痹,以太溪为主,治疗阴虚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肾绞痛 据报道刺双侧太溪,以患者有发麻发胀感向足跟部放射为度,治疗23例,经针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对肾功能影响 据报道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增高,尿蛋白减少,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这种效应维持约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浮肿亦减轻,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9

大陵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文献摘要:《甲乙经》: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铜人》: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善饥,喜悲泣惊恐。《大成》:短气,大陵、尺泽。

研究进展:手痉挛,针刺大陵穴,有针感后,不移动针尖,在原处提插,以加强针感。跟骨骨刺 针刺大陵穴,边行针,边震跺患侧足跟,手法不宜太重。调整心功能 针刺大陵、神门等,对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心冲击图的收缩波增强,经X线示波摄影,针刺前表现为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减低变形,收缩性弯曲变斜和舒张期隆起减弱等。针刺后,左心峰增大,收缩性偏斜减弱,舒张期隆起也加大,说明针后心肌收缩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另有针刺大陵穴,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有使之规则化的倾向。

10

阳池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献摘要:《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外台》: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11

丘墟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文献摘要:《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跗筋脚挛。《大成》:胁痛,针丘墟、中渎。《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12

太冲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

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文献摘要:《甲乙经》:痉互引善惊,太冲主之。《千金方》:主黄疸,热中喜渴。《铜人》:治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金鉴》:主治急慢惊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胸胀满,寒湿脚气,行痛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等证。

(0)

相关推荐

  • 靳瑞:四神针临床应用及视频

    靳三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的临床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及其弟子在临床上常用的一些临床针灸配方.新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针灸推拿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创治,属岭南针灸新学 ...

  • 贺普仁应用对穴经验

    国医大师贺普仁认为:劳宫与照海配伍既滋肾水,又清心火,有补有清,使水火既济而治愈口腔溃疡:中封与蠡沟为肝经的经穴络穴相配,通过疏调肝经气机.通经活络止痛而治疗前.后阴疾患:心俞与譩譆配伍,同经相应,通 ...

  • 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针灸取穴超级讲究,此文大中医讲得透心凉!

    病在脏取井穴 这个井呢?病在脏取井,所谓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在指头末稍,井穴通通在手指头或脚趾头的末稍,非常的敏感.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我们叫厉兑,位在第二个脚趾头.我们下针的时 ...

  • 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针灸取穴有讲究

    病在脏取井穴 这个井呢?病在脏取井,所谓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在指头末稍,井穴通通在手指头或脚趾头的末稍,非常的敏感.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我们叫厉兑,位在第二个脚趾头.我们下针的时 ...

  • 针灸取穴有讲究 9个诀窍教你丈量穴位

    在进行针灸或者按摩时,我们经常会说到穴位,自然也会谈到取穴,但是取穴有什么方法,如何找到正确的穴位呢,让中医来告诉我们,如何取穴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穴位该如何丈量 对很多人来说穴位按摩最头痛的是不知道 ...

  • 足跟骨刺的针灸取穴方法

    治法以补肝益肾,强筋健骨为主 取穴:补(水泉,太溪,三阴交,绝骨),加灸太溪,针刺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五次一疗程,配合中药效果更佳

  • 神经痛、膝痛、牙痛的针灸取穴

    (一)神经痛方 神经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自发痛.病变部位可在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常以病变所涉及的周围神经来命名,如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周允娴自拟神经痛方, ...

  • 肘痛的针灸取穴方法

    先扎患侧后溪,再扎健则二间,再扎患侧的曲池,捻转三到五次,留针20分钟,再扎健侧膝部相对应的位置找天应穴.

  • 手麻的针灸取穴方法

    先扎天宗,再扎肘部点,最后再扎手麻点. 扎天宗穴,进行提插捻转三到五次起针,不留针. 肘部点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踝连线向上一寸的凹陷处,提插捻转三到五次起针,不留针. 手麻点在后溪下约一寸,在第五掌骨 ...

  • 足踝痛的针灸取穴方法

    一.养老穴.阳溪穴 对侧的养老穴治疗外踝痛,对侧的阳溪治疗内踝穴 二.昆仑穴.太溪穴 患侧的昆仑穴治疗外踝痛,患侧的太溪穴治疗内踝痛

  • 针灸取穴有诀窍,取穴取的准确,针灸疗法的效果才会好!

    针灸根据我们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针灸怎么取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那个穴位进行施针,针灸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关注养生的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