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T【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
2009.03.22发行 全套6枚(连票) 发行量1019.95万套
(6-1)T 80分 巢湖图(1019.95万枚)
(6-2)T 1.20元 听泉图(1019.95万枚)
(6-3)T 1.20元 对菊图(1019.95万枚)
(6-4)T 1.20元 梅竹图(1019.95万枚)
(6-5)T 1.20元 人马图(1019.95万枚)
(6-6)T 1.20元 墨荷图(1019.95万枚)
邮票规格:第1、3、5图30×50毫米, 第2、4、6 图25×50毫米
齿孔度数:第1、3、5图12.5×13度,第2、4、6图13度
整张规格:189×130毫米 版别:胶印
整张枚数:12枚(6×1+6×1,六图连印)2套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责任编辑:史渊
资料提供:天津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无锡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
设计者:王虎鸣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石涛(1642一1707),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幼年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早年屡游安徽敬亭山、黄山,他因逃避兵祸,四处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饱览“五老”、“三叠”之胜。从事作画写生,领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动之态。至康熙朝,画名已传扬四海。中年住南京,51岁移居扬州,在扬20余年创作了大量作品,开启了“扬州画派”,影响了“扬州八怪”。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 晚年他在扬州旧城大东门外建大涤草堂,还设计建造园林。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
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涛传世作品甚多,民间有石涛作品者不少,但大多不是精品。精品主要藏于故宫博物圆和上海博物馆。故宫所藏山水代表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苍浑奇右,骇人心目;《清湘书画稿卷》,集诗、书画于一纸,山水、花卉、人物俱备,笔墨苍劲奇逸,挥洒自如,为石涛50余岁的精品;《采石图》,绘南京采石矶风景,构图新奇,笔墨洗练;《横塘曳履图轴》,用笔放逸,墨色滋润;《云山图轴》,以截取法取景,云山奇石,水墨淋漓。兰竹、花卉方面的代表有《梅竹图卷》、《蕉菊图轴》、《墨荷图轴》等。上海博物馆所藏精品有:《山林乐事图轴》、《看梅园图》、《梅竹兰图》册等。
2009年3月22日,为纪念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杰出的成就和弘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6枚。
(6-1)为《巢湖图》。纸本设色,立轴96.5×41.5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图绘湖面水光潋滟,一望无际,数只小船停泊岸边。岸上垂柳依依,树木蓊郁,房屋村舍相映成趣。湖中小岛云雾缭绕,楼阁工整秀丽。画面构图新颖,意境苍莽,色调润雅,气势恢弘、清新自然,充溢着郁勃的生气,给人以浩荡之气,是石涛的湖景代表作。上方隶书、行书自题诗三段,后记点明作画缘由,全图诗书画相得益彰。钤印:前有龙眠济、头白依然不识字、清湘石涛、小乘客。
题识:中庙阻风登阁四首。(一)百八巢湖百八愁,游人至此不轻游。无边山色排青影,一派涛声卷白头。且蹈浮云登凤阁,慢寻浊酒问仙舟。人生去住皆由定,始信神将好客留。(二)波中遥望凤崔嵬,凤阁琳琅台壮哉。楼在半空云在野,橹声如过鹤声来。巢湖地陷赤乌事,四邑水满至今灾。几日东风泊沙渚,途穷对客强徘徊。(三)东风阻我巢湖边,十里五里一泊船厂。湖头人家白鹅岸,晚风齐送荷花田。(四)水清苔碧鱼可数,金沙各地是何年。主人爱客高且贤,下水采莲意颇坚。谓客有花以计赠,吾只爱诗不受钱。采花偏采未开全,一枝菡萏最堪怜。始信壶中别有天,插荷相向情更颠。欲开不开日复日,记程好事花当前。且喜无空杖笠轻,别君加首片湖明。从来学道都非住,上处天然未可成。
(6-2)为《听泉图》。纸本设色,立轴165×44.3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画作中下部为耸立的两座山峰,苍松凌空,两峰间有清泉直下,泉上是一水阁横连于两峰之间,阁中一高士,正侧耳静听潺潺流泉。整幅画面构图奇特,布局新颖,笔法畅快沉着,灵活运用了各种笔势,淋漓尽致的描绘出自然山水变幻莫测的风貌。右边自题诗云:“天峭危峰万仞青,飞虹千尺走雷霆。不知何处餐霞客,日日凭栏洗耳听。”
(6-3)为《对菊图》。纸本设色,立轴99.7×40.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绘双松虬结的庭院内梅竹互映,房舍错落,屋内高士观赏秋菊,其品菊的举止生动传神,点明了“对菊”的画作主题。此画是石涛在57岁时建成大涤草堂以后的作品,章法结构严谨,皴法刻画细腻,构图错落有致,意境空旷,笔墨坚韧,用色闲雅,是石涛难得的一幅精细之作。左上部题有七言诗:“连朝风冷霜初薄,瘦菊柔枝蚤上堂。蕴籍余年惟此辈,几多幽意惜寒香。”款署“清湘石涛大滌草堂”,钤“清湘老人”朱文印、“膏盲子济”白文印。
此图画秋天庭园中观菊之景,画面采用对角线形的取景方法,打破前人之忌,开一代取景技法的先河。小石桥、房屋、院墙等横线相破,抵消了幅面对角大斜线构图所带来的呆板,中景、远景富于变化的山峦剪影,加上左上方的题词,使画面得到平衡。体现了石涛的匠心独运之处。
(6-4)为《梅竹图》。纸本墨笔,立轴115×33.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浓淡之墨写竹,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伸缩和变化,以淡墨写花瓣,以浓墨点出花萼及花蕊、枝干的扭曲变化。挥洒淋漓,纵横豪宕,似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空灵秀润之气布满全图。
(6-5)为《人马图》。纸本设色,立轴,现藏于江苏无锡博物院。图中展现一人牵马的图景,背景以山石和树木衬托。清逸的线条勾勒出一幅自然风貌,高雅脱俗,意境深邃。人物线条采用唐代游丝描,设色清丽,有唐代遗风。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幅石涛画马之作。
题诗为杜甫《天育骠骑歌》: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6-6)为《墨荷图》。绫本墨笔,立轴,现藏于广东博物馆。图中用大笔墨写意法画荷叶,临风挺立,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荷花采用白描勾线法,在荷叶后盛开。全图是以花衬叶手法,富有新意,构图丰满,笔墨放纵,是其花鸟画作品中的代表作。题诗为“慢道花香叶不香,花时虽好叶时常,怜他出水舒仙掌,向月迎风碧舞裳。”
本套邮票采用连票形式,6枚邮票题材广泛,给人各个角度的享受,诠释出石涛在各个时期和审美情趣。湖水静谧,泉水清冽,柔菊飘香、竹梅相傍,人马共行,幽蓬伴缘。动静对比,墨白相对,有自然风景还有生活气息,不仅有视觉的美感似乎又有听觉的享受。画面质朴自然,清新大气。“邮中有画,画带邮韵”,在方寸间彰显中国古代画作的古韵和神采。同时采用了微缩文字,为石涛作品选“STZPX”拼音第一个字母。
版票采用小版张形式,12枚2套邮票按(6×1+6×1,六图连印)分列上下;左侧上下均为直排“石涛作品选”字样;右侧上下均为直排石涛介绍文字;邮票右下角为“北京邮票厂”厂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