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沙苑腹地的“扯口井”|王成
大荔沙苑腹地的“扯口井”
文/王成
在中国内陆的黄土高原南边缘,在八百里秦川黄土地白菜心的同州,有一片静默了千年的沙漠。当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从西域、以及占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一路走到大唐长安时,它不仅带来了许多新的农作物,也把大荔人的技术“坎儿井”带去了新疆。在其大荔同州源头,实际上沙漠里还有一种奇观,就是大荔苏村镇当地人叫它们“旱井”,如今也有许多人叫它们“扯口井”,也许大家都知道沙苑的沙梁沙坡甚至沙椒,但是却不知沙苑八鱼一带就有纪念柱一样的高耸的土堆,传说中那是沙漠里的悬棺。种种神奇现象描慕着沙苑的如诗如画。扯口井也是沙漠里的神奇印记。(不用说那些大家都听过的海市蜃楼了)今天,我们专门介绍一下沙苑的“扯口井”。
我们中国人看过张艺谋的《老井》,也见到或者使用着水井,(三十年前又分为辘轳井、撑杆井)现代生活里,多是机器打的水井。有大水泥管做井围的,也有小水泥管做井围的。沙苑人统一叫它们机井。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大多数只知道水从水龙头放出来,有好多人都不知道井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说起来,小孩子们也许说,井有什么好写的,实际上他们没有体会到更早时间的古人对井的认识有多重要。水土不服,就是说水,不离井。
看,古文中说“背井离乡”,中国几千年之前国家实行“井田制”。要是拿出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受过国家基础义务教育的几乎每个人也都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再仔细想想,“井”字,它从画面感上说,把一片土地分成九份,九等份。阡陌纵横,落英缤纷,良田美池,都依赖于“半亩方塘一鉴开,追根溯源,都来到了“井”。
2020年春节刚过,春耕开始。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民政府开发沙苑景区,副县长赵磊同志专门抓这项事务。大荔县准备在关中沙海里发展沙苑沙漠世界公园,我们沙漠核心区域里的“扯口井”应该大有可为。今天就说说遍布苏村北部的“扯口井”。
这种井,最早是为了灌溉。大家所熟知的大荔十大美景“洛岸桃花”,最主要的在洛河南边的石槽沙底一带,而石槽沙底村上的土壤地理类型区域是:南沙北垆,即南边是沙地,(村镇)北边是垆地,(村镇)南边是沙地,也就是说是黄沙地。村南边的比较贫瘠,村北边的比较肥沃。不过,到了苏村镇恰好相反,南垆北沙,因为韦林官池苏村张家一带,村北是沙地,村南是滩土地。看起来肥力比较贫瘠的黄沙土地,面积经常特别大。最厉害时沙南可以“圈地运动”(中国版):你能犁多少地,你就种多少地。不用划分,自己开春后自己给自己开挖。
当我们看扯口井时,我们发现,这种井开口很大,像个圆台。一般开口的平面占地有四到八九分面积,大多开口成圆型,这种井发端于一二百年的水车井。井深十米到十六七米。因为那时要用水车,才能汲水上岸。黄沙的土质松软,不过重量却很重。刚开始从一片黄土地上挖出来口子,翻出一些沙土,然后又下去,稍微比开口处直径小一点,又挖一层土,不断的撵挂上去。所以,刚做好的井和南方的梯田很像,形状倒置过来就是。在没有机器的年代,要用好多人力才能挖成一眼扯口井,有好多井是一个大家庭的或者几个井是一个地主的,地主家正年有长工,有的一个长工单个挖就是一两年时间才能挖成。
对于苏村镇的上几辈或者上上几辈人所说,那时村北有好多这样的井,它们周围用牛拉水车汲水,周围可以灌溉十五亩左右的土地。各生产队通常用它们周围的黄沙地种蔬菜。直到如今,沙底辣椒驰名陕西。沙苑沙土地中的花生,含油多、外壳好看、小的可爱,白的有水准;红薯,(南方人也叫地瓜),没有丝,特别甜。大小匀称,真有外贸货的颜值。沙苑的芦笋,是在太阳出来前采摘或者太阳落山后采摘,总之不见太阳,真像大熊猫一样讲究,然而它们都在沙苑长的很好。更不要说几十年前就种植的茄子、豆角、红萝卜、南瓜。扯口井作用特别大。它们提供了干旱的黄沙地好多雨水补充。很多连片井群的出现,证明了苏村镇人口密集,人民勤劳,改造自然决心大。
笔者有一个本家的爷爷,名叫王同林。曾担任过槐元村(也有人写作槐园村)的生产大队大队长。他晚年时期,就整家住到沙漠里,那儿有平沙造田时他们改造的沙梁,已经变成好的耕种地。最有趣的是,跟着爷爷,沿着沙坑方向,才发现房屋后边就是一眼不大用的扯口井,绕着盘山圆形的小径下去,曲曲折折,草木旺盛,竟然有清澈甘甜的水源。要是没有大机器的使用,有扯口井的沙漠就可以是一片绿洲。在我看来,扯口井也能像诗人郭小川所写的青纱帐。隐匿静谧有活力。
当我谈到扯口井,中老年村民们和爱劳动的一些小伙子们都有话可说。他们说,由于有了机井,有了大渠,用水车从扯口井里汲水已经过时了。不过都记忆着那水车声,水车在好多有农家乐的景区里常常见到。但对于用过水车的大人们来说,那些男孩调皮没事干,周末经常会被叫来推水车。转了一圈又一圈,那绝不是我们现代游客所看到的充满浪漫。有些孩子推着水车,快睡着了。有些为了偷懒耍滑,就故意把水车上的部件胡乱动,然后就说坏了,待老人们过来“修理”水车,这些懒虫们就撒腿而跑。
扯口井是生活中的饮水问题。对于我们西部的几个生产队,他们也曾横卧在我们上学的路上。特别到了冬天,那时,村子里的孩子们初中一放学,沿着沙漠里抄近路就三五成群跑回家里,吃饱饭来上学时则慢慢走着,冬天经过扯口井,都经常用瓦砾、小土块、小石籽往井里的冰面上扔,速度极快,呼啸而过,甚是快乐。不用比赛,每个学生都能练出那种技艺。学了物理后也曾幻想着,有朝一日,设计一种冰面上滑翔一样的火车,减少摩擦,不是会特别快吗。所以,对于从扯口井旁玩过的人尤其是冬天玩过的人很容易理解磁悬浮一类列车原理。也许有人会问,夏天也可以打水漂,不过,我们夏天却很少做这种游戏。因为,夏天时,扯口井里的宽敞,水冰凉,又在低湿处,便于隐蔽。所以经常是男孩们天然的游泳场所。如今,几十年以后,水位下降了,但是扯口井里游泳的岁月仍然珍藏于沙苑人的记忆里。(图片提供:王明波)
作者简介:王成,陕西省大荔县人。陕西师范大学英语本科。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诗词协会会员。“丝绸之路 美丽大荔”渭南国际马拉松优秀翻译志愿者。渭南市优秀旅游接待单位黄河宾馆解说词英文撰稿人。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特邀英语演讲嘉宾。西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英语活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