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附:康治本伤寒论
《康治本伤寒论》
一、太阳病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嗇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6.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7. 太阳病,发X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8.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9. 服桂枝汤,或下之后,仍头项强痛,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枝加白术茯苓汤主之。
10. 服桂枝汤,不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服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若厥愈者,与芍药甘草汤以其脚伸;若胃气不和、讝语者,与调胃乘气汤;若重发汗者,四逆汤主之。
12.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13.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4.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6.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青龙汤主之。
17.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青龙汤发之。
18. 发汗,若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19. 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
20. 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1. 发汗若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撞胸,起则头眩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主之。
22. 发汗若下之后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23. 发汗若下之后反恶寒者虚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但热者实也,与调胃乘气汤。
24. 发汗若下之后,虚,烦不得眠,若实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儂,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25. 太阳病,发汗汗出后,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与擗地,脉沉紧者,真武汤主之。
26. 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7. 伤寒,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28. 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建中汤,不愈者,小柴胡汤主之。
29. 伤寒,心中悸而烦者,建中汤主之。
30. 太阳病,反二三,下之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大柴胡汤主之。
31. 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结者,与桃仁乘气汤。
32. 伤寒,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汤主之。
33. 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舌上燥渴,日晡所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鞭满痛不可近者,陷胸汤主之。
34. 伤寒,发汗而复下之后,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35. 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心下满鞭痛者,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36.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37.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38. 伤寒中风,反二三,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榖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39.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40.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41. 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白虎汤主之。
42. 伤寒,下后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但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
43. 伤寒,无大热,口烦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二、阳明病
1. 阳明之为病,胃实也。
2. 阳明病,发热汗出,讝语者,大乘气汤主之。
3.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渴,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4.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遗尿,发汗,讝语,下之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少阳病
1.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四、太阴病
1.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自利也。
2.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五、少阴病
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寤也。
2. 少阴病,心中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3. 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4. 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5.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6.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7. 少阴病,咽痛者,甘草汤主之。
8. 少阴病,下利者,白通汤主之。
9. 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呕者,真武汤主之。
10. 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11. 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12. 少阴病,脉沉者,宜四逆汤。
六、厥阴病
1.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
2. 发汗,若下之后,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3. 伤寒脉滑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一、太阳病上:第1-11条
康治本伤寒论的来历
《康治本伤寒论》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乃《伤寒论》之古传本。
此本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日本发现,系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相当于中国南宋初)癸亥九月沙门了纯所抄,经嘉永元年(公元1848年)户上重较(玄斐)与宋刻本对校后,认为与宋本互有异同,而以康治本为优。日本安政四年(公元1857年)在京都书林刻本刊行。
丹波赖易、丹波赖德父子之序
余平生喜聚古方写方书,苟闻有藏之者必求而观焉。往年越后人某示影钞康治年间沙门了纯写《伤寒论》一卷,开合数回不能释手。问其原本,则云藏同乡某处。余欲之而口不敢言,到今宛然心目矣。一日,柳河户上玄斐来谒,亦出示一卷,盖其友河口春龙誊从奥人,而玄斐以宋板对校者也。然则奥人所藏转归越人手,而余曾观其影钞。吁!亦可谓奇矣!抑玄斐之苦心笃志实可嘉也。因怂恿寿诸梨枣,而他日余亦得越人影钞而梓之,与此并行焉,则岂不一大快事乎!乃为弁其由于卷端。
嘉永二年春王正月 中务少辅丹波赖易 池内奉时填讳
先考既作此序,未及净书而易箦矣。玄斐因请余代书,援笔不堪风木之叹也。
丙辰嘉平月 丹波赖德识
户上重较玄斐之序
余尝游北筑,与唐津人河口春龙相善。乙巳春,余将东游,邅道过肥,会其不在焉。其明年邂逅于京师,欢如旧日矣。示一小册于余曰:此书比睿山所藏,奥之医生得之武州永源寺僧。吾学于东武,与其人欢,固请得见,因写藏之。原本唐贞元乙酉所写,相传者昔者睿山僧入唐,誊写以归。康治二年癸亥,沙门了纯再写焉,卷末所录,可参征也。唯卷中作圈及二四八、六十四等字,不知何故。余受读之者再三,较诸宋板、成本及近世坊本,所载方仅五十首,如其阙文,是固无论。以余臆之,此书或别有所流传,而未经叔和氏之撰次者欤。盖李唐距西晋三百余年,互相传写,固当有别本,且前辈所疑而阙如者,此书概不载,以为古之遗文,亦不诬也。自贞元至于康治三百余年,自康治至于今七百余年,既经千载之久,彼之所逸,而独岿然存乎本邦者,谓之灵祇所护,谁曰不然?岂非国家文明之化,施及方技者邪!览者不以余言之固陋弃之,则幸甚。
嘉永改元春三月望 柳河医官 户上重较玄斐谨撰
池内奉时之跋
《康治本伤寒论》五十方,盖系抄书者,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康治二年沙门了纯”十八字,柳河户上玄斐传写以示余。余曰:“唐贞元乙酉即皇朝延历二十四年,而传教航海东阳之岁也。曾闻最澄博物兼知阴阳医方,则了纯所写原本或出最澄手书,亦未可知也。但了纯不知何人耳?”玄斐愕然曰:“何以征诸?”余曰:“尝观横川松禅院所藏澄手书《将来目录》,卷尾曰:‘大唐贞元二十一年岁次乙酉五月朔十三日,日本国求法沙门最澄录。’今此本干支亦同,故云尔。子若能影钞以传,则亦可嘉尚也。”玄斐曰:“此书盖尝在延历寺人或得之后,往江户传之奥人某,珍重如拱璧不妄示人,友人河口春龙窃誊之,而不及影钞,为可惋也。余得此与宋板校雠,互有异同,而此本为优,且今子之言信而可征,若得子一语,则亦为有据矣。”余意者,岐黄一道既非所知,而又恐徒变画虎之诮也,固辞不许,因录其所答问者以还之。
嘉永纪元之嘉平月 华顶王府侍读池内奉时跋并书于如利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