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从孙悟空看人的成长
作者:星子
据说,《西游记》是重播次数最多的一部电视剧,剧中孙悟空的形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孩童的心,在被《西游记》中魔幻曲折,富有喜剧效果的情节紧紧吸引的同时,更为孙悟空每每战胜强大的妖魔而欢欣激动。然而人到中年,当我打开《西游记》文本,在厚重的文字中感知到的孙悟空,却是一个让我倍觉沉重艰辛的形象。
经典中的文学形象往往是与时代共生长的,他能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读者那里,激发出种种各不相同的共鸣,具有鲜明的普适性。所以,我们也就能从孙悟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孙悟空,以猴子的面目出场,上演的却是人生的故事。
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觉醒的石猴
孙悟空的出生有着强烈的浪漫色彩!他是花果山山顶一仙石所育。小说中这样描写他的出生:“该石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后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神奇的出身,决定了孙悟空天生下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猴子,他吸收了天地丰沛的灵气,这种灵气赋予他绝顶的聪慧、远大的抱负、与众不同的眼光以及深厚的潜能。
猴群中,是他最先发现了水帘洞后的石房,由此成就了他“美猴王”的猴群领袖的地位。在其他猴子都安于仙山福地,日日欢会的快乐之时,美猴王突然意识到生命会有死亡,并为此堕下泪来,于是云游天涯,拜师学艺。他从须菩提那里学得不老长生之术,七十二般变化,腾“筋斗云”,并得名“孙悟空”。
这个时期的孙悟空,类似于一个人的童年阶段,作为人的意识在不断觉醒,渐渐脱去蒙昧,学习基本的社会常识、生活技能和一技之长,并会产生某些合理或不合理的人生欲求,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打好基础。
(二)狂妄的妖猴
给孙悟空用上“妖精”一词,或许许多读者会有不认同,然而学艺归来的孙悟空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显示出他对现有社会秩序的挑战与破坏。他以叛逆者的形象出现,蔑视一切权势,无视规矩制度,挑衅天庭,为所欲为。这一时期的孙悟空与皈依前的猪悟能和沙悟净一样,本质上都是妖。连孙悟空自己都说,他曾做过妖精。
首先他强夺东海龙王海藏中的如意金箍棒,并索要披挂,并扬言“若没有,我也绝不出此门”,十足的威胁无赖的口气!其次他于幽冥界生死簿上将猴属类强销死藉,实现了与天地同寿,与自然长存。打破了凡类寿命的限制,破坏了自然之数。第三,因“弼马温”一职没有品级,感觉自己受了侮辱,就回到花果山,扯起“齐天大圣”的旗帜。第四,玉帝再次招安,封他“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然他偷吃蟠桃,搅乱“蟠桃大会”,偷饮玉液琼浆,偷吃太上老君葫芦里炼就的五壶金丹。
这个阶段的孙悟空并未“悟空”,他追求名利,看重官职,认为凭着自己的本领,可以实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狂妄猖獗,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这样的悟空,显然不可为世俗所容。
孙悟空的“妖精”时期,多像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狂不青春,自我膨胀,还无法做到从内心真正领会天高与地厚。
(三)五行山下的罪猴
狂者自败!孙悟空以为自己是天地间无敌手的“超人”,然而只被如来翻掌一扑,就推出西天门外,压在五行山下。从此,悟空只能将头伸在石山之外,手儿爬出,可“摇挣摇挣”,饥餐铁丸,渴饮铜汁。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失败会如此轻而易举。他也从来不知,命运的安排总是让人从云端瞬间跌落泥土。
此时的悟空是落魄不已,满心凄凉的。头上堆满了苔藓,耳朵眼中长满了薜萝(两种植物),满脸泥土,十分狼狈,度日如年。天生下来便是一灵猴,在时间和空间上追求自由无拘束的悟空不知在此如何度过他生命中的这五百个春秋?他会想到什么?会反省什么?又会渴望什么?
这五百年的囚禁,于他是一场注定的劫难,也更是一场修行,从此让他磨炼身心,修订心猿,脱胎换骨,改邪归正。
失败是最好的老师,亲身经历的苦痛也最是深切,他带给人成长成熟的力量。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以身体的不自由换取给他一份冷静、沉淀、自知。他第一次开口求救,请求菩萨救他,并表明他已知悔,望菩萨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青年时的失败挫折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往往是一种营养,能帮我们认识自己,认知世界,懂得珍惜。而人越是在低谷,也就越渴望登上巅峰。
(四)西天路上的修行者
唐僧无疑是一位高僧,他信念执着,品性纯良,然而这位高僧毕竟是一位凡人,他软弱无比,每每遇见妖怪,便会怕得从马上跌下来,并且常常会在艰难的时刻掉眼泪,每每总要悟空来激励安慰。他刚愎自用,明明是肉眼凡胎,却不信悟空的火眼金睛,总把妖怪当好人,这种性格导致他频频落入妖手。他偏听偏信,认为八戒长相老实,说的一定是真话,猴子机灵,不可全信,故动不动念紧箍咒语,驱逐悟空。这个师傅也很不听话,山中妖气弥漫,悟空化斋前用金箍棒画圈来保护师傅,叮嘱师傅千万不可出去,可师傅还是走了出去。他凡身肉胎,西天取经,只能骑马或跬步前行……凡此种种,让孙悟空的西天之路苦不堪言。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何西天路上似乎实力大减,并且吃了很多暗亏,显然与师傅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五行山下知悔的行者在师傅面前是伏低做小的,西天路上保护师傅取经的行者是忠诚专一的,为了修行佛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行者更是自信乐观、坚毅执着的。十万八千里路,十四载寒暑春秋,九九八十一难,“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无数拼杀的辛苦、委屈的泪水,困境中的迷茫,穷途中的坚守,一切皆为修行,皆为成佛前地修行。
斗战胜佛,就是天地对他地认可,对他自身价值的认可,对他存在意义的认可。修行成功的那一刻,心魔消失,紧箍退去,“功成归极乐,身亦坐莲台”。在小说最后排列的诸佛之中,南无斗战胜佛,竟然排在了南无观世音菩萨前面。
孙悟空的人生四部曲,象征着一个人生命历程的发展史。从幼时的觉醒,青年的狂妄,成长中的碰壁,成熟后的踏实奋斗。有起有落,方为人生,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许多的故事。而人生所有的成就,所有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来之不易,即使自身是高人,也必须拼着命去奔跑,那些打不倒人的,也终将使一个人更加强大。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向孙悟空致敬!向每一个奋斗者致敬!
【作者简介】星子,陕西人,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