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5)小国的无奈与抗争
读通鉴(5)小国的抗争
安王〔胡三省注的详尽:好和不争曰安。〕
元年(庚辰、前401年)
秦伐魏,至阳孤。
〔至秦襄公取周地,秦穆公霸西戎,秦国慢慢强大起来。是年,秦简公之十四年也。自非子至简公二十八世。〕
注:秦国人散勇而好私斗,在列国有战斗民族之称,但这个阶段,秦国的生存条件并不好,魏国占了其河西,建了西河郡。秦国内部也是公族林立。秦简公这种攻战,只能消耗国力,没有实利。
二年(辛巳,公元前400年)
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水经注:澺水自葛陂东南迳新蔡县故城东,而东南流注于汝水;又东南迳下桑里,左迤为横塘陂。史记作"乘丘"。〕
郑攻击包围韩国的阳翟城。
〔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幽王无道,友徙其人于虢、郐间,遂有其地,今河南新郑是也。友,諡桓公。是年,郑繻公骀之二十三年。自桓公至繻公二十二世。〕
注:郑国是诸侯中第一个敢与周作战,并射伤周王的诸侯,春秋里有一段郑伯克段的兄弟大战,说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事。战国初期,其国力相当弱,国小而弱却也常会出妖,这点不如鲁国,鲁国小,一直想低调,吴起打败齐国,他们都觉得害怕。反而郑国这个时候还想抓紧时机扩展自己的势力,看看能不能在三晋弄到地盘,因为小国不自强必会灭亡。
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秦简公薨,子惠公立。〔諡法:爱民好与曰惠。〕
注:赵国的继承人问题一直比较乱,没有什么规矩,现在赵国是伯鲁之后,非无恤之后。兄终弟及也常会出现。前面无恤死,其弟恒子就抢了位子,现在烈侯死,其弟又立。
三年(壬午,公元前399年)
王子定奔晋。虢山崩,壅河。〔徐广曰:虢山在陕。〕
四年(癸未,公元前398年)
楚围郑。郑人杀本国的国相驷和他的儿子阳。〔郑穆公之子騑,字子驷;〕
周安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
日有食之。〔杜预曰: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速,一月一周天;一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赢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
三月,有刺客刺杀韩相侠累。
侠累与濮阳严仲子(韩国大夫)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溢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溢,相当于今天的一斤半,24两为溢,古时一斤为16两〕
聂政不接受,说:"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古人找工作,都是拿命交换的。)
后来聂政母亲病故,严仲子就请聂政行刺韩国相侠累。
侠累正坐府上处理公事,底下兵卫甚众,聂政冲进来一直到侠累身边,刺杀侠累,然后将自己面容毁掉,挖出自己的眼睛,然后剖腹自杀。
韩国人大怒,将其尸体暴于街市,寻重赏,要找到其背后的主谋,但因其毁容,没有人能认出是谁。侠累的姐姐侠嫈听说这件事,专门来看,认出是自己的弟弟,大哭,指认说:"这是轵深井里聂政!因为担心连累我,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
遂死于政尸之旁。
注:魏国改革引发诸侯各国对政治制度改革的兴趣,韩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侠累之死既是改革与保守派之间斗争的结果,也是势力弱的一方被逼急了的狗急跳墙。
刺客行刺,在战国时期有过很多案例,这是成功的,还有一些不成功的,荆柯刺秦王最有名。
用刺客,一般情况下是弱势的一方才会想到的翻盘手段,大国间常会正面交战,而且双方都有默契,一般不直接派人杀对方的政客。刺客在战国时代形成文化,主流的史家不愿意记载这些人。民间有《刺客列传》,而且日本吸收了相当多的刺客文化,忍者就有点像刺客。日本之前太弱了,国小力弱,只能用非常规的手段提升自己的战力。
弱一些小国家生存之道就养刺客,以色列的间谍和杀手能遍布全球搞情报,控制很多国家的政要。
小国的生存之道,不仅要依附于大国,还要有很强的报复能力,让各种势力忌惮。同时小国还需要有极强的文化能力,将举国团结如一人。以色列之所以能在中东站稳,而乌克兰、白罗斯却会乱,这就和文化有关。乌克兰离开前苏联,没有一个政客能提出新的国家战略,那么小国要怎么生存,白罗斯的一把手带着枪的照片和视频在全世界疯传。
战国时期的大国怎么破这些刺客文化,就是养士,战国四公子花巨资养一些民间的食客,这些士就是刺客的另一种身份,大国养士,同时也让四公子的势力发生了变化,齐闵王就特别忌惮孟尝君养士,如虎从席,所以想尽办法将其赶出齐国决策层。
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郑国被杀的国相驷和其儿子阳的余党击杀郑繻公,〔繻者,諡法所不载。史记注:"繻",或作"缭"。〕而立其弟乙,是为康公。
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武王封微子启于宋,自微子二十七世至悼公。〕
7年无事,跳过。周安王八年(丁亥,公元前三九四年)
齐伐鲁,取最。郑国两年前夺韩国地盘负黍,又叛郑归韩。〔据史记,繻公之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盖以此时取之,而今复叛归韩也。〕
注:人都喜欢贪利,有些东西没有能力消化,拿在手上就是烫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人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好项目给忽悠的原因,有一些老板自己常会在各种项目上翻船。
小国得地没有能力经营,反而会成为消耗,不仅会给大国灭其国制造借口还会因此让大国停下本来的矛盾共同来分其财产而获大欢喜。
郑国这种国家,国小力弱,没有人才,没有先进思想,比起鲁国有儒家大神,郑国几乎一无所有,他们最后挣扎着想要保几块地,都是苟活的愿望。这一点不像以色列,以色列国小力弱,但他们一直能把扩大的地盘给消化吸引,分化收买敌人,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
九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魏文侯觉得郑国有点飘,替韩国出头伐郑。
晋烈公薨,子孝公倾立。〔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旁,改曰晋侯。自唐叔至烈公三十七世。烈公,名止。諡法:慈惠爱亲曰孝。〕
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史记曰:宜阳县故城,在河南府福昌县东十四里,故韩城是也。此邑即周礼"四井为邑"之邑。〕
当初,田常生田襄子,名叫盘,盘生庄子取名白,白生太公和。〔此序齐田氏之世也。田常,即左传陈成子恒也。温公避仁庙讳,改"恒"曰"常"。自陈公子完奔齐,五世至常得政。諡法:胜敌志强曰庄。〕是岁,齐国的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注:田氏正式代齐。因其多次伐鲁,鲁国也没有人敢为事为这事说三道四,其他诸侯,如三晋,自己都是夺来的政权,齐国政权交接在国际上没有任何风浪。诸侯反对声音就没有了。而鲁国这么弱,破国灭家是必然的。小国注定是大国争夺天下棋子、探路石,无一例外。
十二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秦、晋战于武城。〔括地志: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
齐伐魏,取襄阳。〔胡三省认为是宋地,本承匡襄陵乡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
鲁败齐师于平陆。〔汉为平陆县,史记"鲁败齐师于平陆"是也。〕
注:魏伐宋夺了宋地,齐又帮宋给夺回来,而齐国这个阶段急于正名,田齐这个阶段不应该去碰强魏,所以一定借了某种名义才会出兵,而且点到即止,双方也不会大打出手。都留有余地。而对于鲁国来说不一样,齐伐鲁就是占领为目的,鲁国是齐国西出最大障碍。
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秦侵晋。
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孔颖达曰:诸侯未及期而相见曰遇。会者,谓及期之礼,既及期,又至所期之地。〕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
注:强者说话,意义重大,魏国支持田氏入诸侯,并非魏文侯没有大志,而是其国处于四面环敌之中,秦齐都是大敌,魏国需要联合一个打另一个,联合的角度看,齐国因为有求于魏,自然有交易在其中。齐国大,不是鲁国、宋国、郑国等国可比。周安王在位这二十多年,主要还是大国抢地盘,灭小国强大自己为主要任务,强国都是先把周边小国当作练兵的试验田,慢慢才会有大国的总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