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思考,以及公众号风格的新尝试
大家可能发现一件事:在今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写文章的频率是每周至少一篇;但最近变成了两周左右一篇。
主要原因是,最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了新工作上。但同时,这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持续写作」这件事。把我的想法记录下来,正在“日更”、持续写作或者考虑开始写作的小伙伴们,可以当做参考。
1、不用总担心“别人”是否喜欢
我和一些坚持写作的朋友们交流,发现很多人都有一种担心——怕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别人不喜欢。甚至有朋友和我说,因为担心没有人读,所以犹豫要不要开始写。
我自己在早期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从最初的“早起系列”就可以看出来)。但是,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慢慢开始受这种心态影响。我发现一个问题:往往只要一开始想“这样写大家会不会喜欢”,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这几个月更新频率变低,也多少受这种想法影响。
但是最近,我重新思考了写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再次确定了一件事——所有写作的人,要思考一个问题:对于自己文章的读者,你希望他们留下来是因为喜欢真实的你,还是因为你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喜欢”?
对我来说是前者。
在一次采访时,漫威之父Stan Lee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一条建议我经常对别人说。
有志成为画家和作家的人会问,你为谁写作?我应该为谁写、为谁画?
我总是说,你应该为自己而做。
我从来不会试着去写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我又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我会去写一个我喜欢的故事。
我觉得,如果我喜欢一个东西,那我不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像我一样的人,一定还有很多很多别人和我的品味相同。所以作为作者,如果你忠于自己,写自己喜欢读的故事,那么概率上说,就会有很多其他人有一样的爱好。但如果你试图给某个别人写故事,你就不可能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那个人。”
2、不“刻意讨好”,但要有价值
不要总担心别人是否喜欢,那是不是想写什么写什么?
绝对不是。
在公众号刚出来的时候,我见过很多“树洞”式的个人号,充满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但是,如果只是记录自己的吃喝拉撒,那发出来干嘛呢?直接写私人日记就好了。
所以在最开始写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在《关于「个人成长之行」》里给自己立了一条明确的规则:
“绝不允许将公众号变成自己的“树洞”或者“日记本”。这也就意味着,“个人成长之行”不会变成这样一种公众号:个人用来涂鸦的角落,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算哪里。”
但是,也有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很多“思想”可以写啊。其实没关系,少数人拥有“思想”,但多数人都会“思考”。去记录自己的思考就可以了。
我个人的观点是,作为公开的写作者,要学会审视一个问题:我写出来的文字,是不是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点上,能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发?
这一点是基于我自己的价值观。既然是公开写作,我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份有益的价值。
3、忘掉“阅读量”、“字数”这些指标
在我看来,这些“指标”只会带来束缚。
比如,我之前准备写一个系列,叫“个人成长的七个原则”。但是只写完第一篇就停下来了,原因是,我觉得第二个原则写出来可能字数比较少,而且有点晦涩,“也许阅读量不会高”。
结果一放就是两个月。
但实际上,如果我写出来呢?我确信这部分内容是值得分享的。那么哪怕只写了500个字,也能给一部分读者带来启发——也远远好过什么都没写。
记得年初的时候,一个朋友和我说,应该怎样怎样起标题,怎样怎样控制字数,怎样怎样吸引眼球……
但每次我开始考虑这些事情,就总觉得和内心想要的东西有某种不一致。当过多地带着这些心思去写作的时候,写作这件事的感觉就会变。
比如这篇文章,如果按照“标题党”的标准来看,应该得零分。但这样的方式让我觉得和内心更加一致。
4、新尝试:采用灵活的形式
这次考虑尝试新的写作风格,主要就是基于上面的几点思考。这几天重新读了Steve Pavlina和Leo Babauta的几篇文章,比如这篇《来自创业老手的10个商业经验教训》和《生活感想:口头禅,享受小事,各种清单》。
他们有很多这样的文章,里面并不是每一个观点都适合我。但这样一篇文章发出来,我作为一个读者,从其中的一部分段落中得到了很有价值的启发——很多文章都是这样。
在国内,我还没有发现这样风格的文章。我就想做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我写这个公众号的一个初衷。
所以,接下来我想尝试这样一种写作方式:更加灵活,不拘泥于形式。
当有了一个好的想法时,及时记录和分享出来。摆脱各种各样的顾虑。不要因为没想好怎么写成一篇文章,结果最终什么都没写。
也许会是很长的一篇文章,也许只有几百个字。但重要的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思考,持续性地分享给更多的人。可能每一次分享,只有其中一部分文字、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价值,那就是件很好的事。
但是,什么是“有价值”?我的答案是:保持真实,并持续带来一点一点的启发和思考,这就是有价值。
上一篇:为什么理想变得越来越远?
相关推荐:
我在MetLife的团队正在招募。如果你有创业精神、有目标感,能够自我驱动而又具备勇气,如果也在北京,欢迎私信或者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