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图图例详解(二)
徐北汀(1908.7—1993.9) ,又名渺尊、徐熹、淼翁。江苏吴江人。擅长中国画。 从师于清代画家吴观岱。1931年于江苏、上海“白马画社”卖画课徒为生。1939年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艺术研究会国画导师。与陈半丁、吴镜汀有“北京三丁”之称。从事国画山水教学与创作60作年,其画清雅脱俗,劲秀兼备,工写并驱,气韵生动蔚然,笔墨灵活多变,墨色厚润,层次分明。(来源:《山水画构图》,徐北汀著,接续第一辑)
四、参差变化
此图画面有树十余株,故须着重注意树的安排。为避免平板,应以浓淡墨分出树之前后。树干应有曲、有直,并有粗细、高矮之别。为使大树不显孤零,其前后均画有小树。画树时,根部着土位置应随树之前后、远近之变化而变化,务使其符合透视原理。林中画有亭舍,以增加生活气息。↓↓↓
此种峭峰拔地兀起之构图,除应注意峭峰要分主次、形态避免雷同并勿使峰端齐平之外,江水尚须注意曲折,有藏有露,并注意分出远近层次。前景之树一高一低,不宜齐顶,同时还应注意树梢避免与峰顶齐平。前峰后侧房屋宜大小相间,取得变化,同时掩藏一角,显得较为含蓄。远处丛竹不宜过高,高则峰即见矮,且易遮住江面。丛竹墨色宜淡,淡则见秀。↓↓↓
此图为以树为主之构图。近处画大小树四株,姿态须各不相同,树之浓淡层次亦须有别,最近两株树一大一小,稍后两株亦为一大一小,为使其有变化,后者小树画得更小。湖中画一弯堤。曲形线条具有活动感,使堤不显得僵硬、死板。堤上略加幼树,以衬近景。远山虽较淡,但亦须分出明暗,避免画得平板。↓↓↓
路旁树木画法。为避免树木排列过于整齐,构图呈三角形布局,同时树根及树梢长短、高低亦须稍加变化。远处再用横云云影与远树相交错,便会破除整排树之呆板感。湖中画一小船,二人划桨,一藏一露。二鸟低飞水面,一高一低,与之呼应。↓↓↓
五、顾盼呼应
此图近景为通幅长堤,堤边水中附以零星小石,堤畔为垂柳,柳有仰有俯,势态各不相同,以破长堤平板之感。湖中浮鸭与右侧小舟遥相呼应,为避免湖面过于平淡,远景画一岛角与长堤相呼应,并暗示堤与岛相通连。↓↓↓
此图为斜向构图。近峰兀起向画面左侧扩展,远处山岩由右侧向左侧连绵伸展,与左侧山峰相呼应。最近处山峰又转向右行,以生曲折之趣和与远山顾盼之情。帆身半隐于峰后,使画面生动含蓄。↓↓↓
此图为近松与远松、近云与远云、近山与远山相互呼应之构图。画面右下角重点画一苍松挺立于坡石上。因背景为云,显得坡陡松高。松外为邈远之云海,期间略露山顶,顶尖愈远愈小,有一望无垠之感。画云以勾线法和渲染法并用,其墨色宜淡不宜浓,浓则必显板刻,且不能将云层推远。为加强云气白茫茫之意,松树墨色宜较浓重,黑白对比,显得云海更加辽阔。↓↓↓
六、比例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