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壶口瀑布
从靖边看罢波浪谷折返回家途中,经过壶口瀑布,我是第三次到这里了。退休前,每当看到黄河大合唱的电视演出,背景上总会出现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心里总在想,啥时候咱也去亲眼看看。2014年9月,我与三位老战友自驾去西藏,路过这儿,了却了自己的心愿。打这儿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山西全境游走了一趟,这次又来了。
但是,每次来都有变化,比如前两次来都不是丰水期,第一次还是阴天,这次来是个大晴天,又赶上前几天连续降雨,黄河涨水,又是全新的壶口瀑布了。这也许就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吧。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重要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看看这黄河水流量有多大,将常年露出的河滩完全漫没了,而且水流湍急,汹涌澎湃。
这个刻着壶口瀑布的石柱之前没有见过,为了景区特点更加突出,当地有关部门新近树立起来的。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从入口俯瞰,全河段都是涛涛黄河水,但依然也挡不住到此游览的滚滚人流。
依然有人骑毛驴拍照,也许天性使然,女性游客居多,穿上花布衫,扎上红头巾,骑上小毛驴,这形象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多拉风啊??
以往看到的瀑布几乎被水流填平了,只是暗流涌动,溅起的水雾表示着这里就是瀑布所在。
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裂点就是河流中突然形成的急坡地段。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瀑布的下面即有由瀑布冲下所成的深潭。如果造瀑层被蚀后退,那么瀑布前方就会形成一个不长的峡谷,表示瀑布不断后退的结果。壶口瀑布的地形正是这样。孟门曾经是壶口瀑布过去的位置。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下的深潭延伸成原河槽中的小河槽——即“十里龙槽”。如今这段黄河的裂点已到达龙王辿,即今之壶口瀑布。而孟门就是较近地质时期裂点后退与河流下切时遗留在河床的两个石岛。您往下游远处看,有塑像的地方就是孟门。
当这里成为著名景区,也带火了这里的经济,围绕旅游兴起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都兴旺起来,成为一方系列的无烟产业。2018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吉县退出贫困县,这与壶口瀑布的旅游业发达有极大的关联。
黄河大合唱也助力了壶口瀑布,就是这个画面,反复出现在各个文艺作品中,其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奔腾咆哮的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
此时的黄河,含沙量是最多的,飞溅而起的白色水雾看起来洁净无暇,飘到游人的衣服、眼镜片、手机上,开始不显,水份一旦蒸发,留下的都是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
由于黄河涨水,对岸陕西宜川的观赏点,稍低的地方全都淹没了,游人大大减少。为保证安全,对岸游客被限制在较高位置观赏瀑布。
照片不能涵盖整个壶口瀑布的水势,当时用手机录了一段小视频,更直观一些。
涛涛黄河水,滚滚天上来,一泻千万里,入海不复回。
想想自己也算是与黄河有缘,除了三近黄河壶口瀑布,家住郑州黄河边,去过青海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看过四川阿坝的黄河第一湾,走过甘肃省会兰州的黄河中山桥,见过调水调沙的黄河小浪底,就差没到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了。找机会一定完成走完黄河的夙愿。
最后,还要说点不足。这次来壶口瀑布,明显感到景区管理还有不完善之处,游客进的来,出不去,问题出在景交车上,出景区的游客在烈日下排队需要很长时间,我自己就排队50分钟,比参观壶口瀑布时间还长。据说是司机待遇不好,很多都不想干了。尽管是传闻,但事实就是给游客造成极大不便,损毁了景区的声誉。试想一下,如果有身体孱弱多病的游客,在炎炎烈日下排队,高温下很可能就会出现意外。一旦事发,景区是要担责任的。希望尽快改进,不要辜负了全国人民对壶口瀑布的期待。
上两张横片,展示壶口瀑布之壮阔实景。
(本篇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