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黄庭坚《梨花诗》,直木曲铁,得之自然

黄庭坚《梨花诗》,行楷,碑帖拓本,29X272cm。原诗共20首诗,本帖缺失。题头序:梨花诗,外甥孙莘老以梨花唱和诗寄余索和,夫诗生于情,不情而何以诗?余自黔还戎多日,苦思情由何生?虽然,抚景伤时,不能已也,遂步韵如左。 山谷道人黄庭坚。

黄庭坚《梨花诗》

黄庭坚是我国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对于中国诗歌、艺术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在他的书法艺术观中,包含着对作家主体精神、文学艺术的综合的关照。

在黄庭坚身后,受过他影响的书家不知凡几。他们或直接师法其笔法,或受启发于其书论,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滋养。北宋的宋徽宗赵佶,南宋的高宗赵构、陆游,明代的沈周、祝枝山、文征明、陈淳、徐渭,元代的赵孟府、鲜于枢,清代的王铎、傅山、八大山人和郑板桥,近代的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现代的卫俊秀、沙孟海等等,都从黄庭坚这里受到了沾渥,获得了启发。

山谷书法遵循“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的中锋用笔方法,少用侧锋,元气内含,全以中锋篆意行之,书写速度偏慢。正如汪永江先生所言:“黄庭坚的字不像米芾那样写得比较急促,悠然自得、从容不迫是其最大的特点。”紧抉战行的“涩势”行笔塑造出的点画具有沉实浑脱,厚重饱满,雍容静穆的美感。《山谷论书》云:"晚寤箍篆,下笔自可意,直木曲铁,得之自然。”这“直木曲铁”之美,正是“篆隶古意”之美!

注:依古轩画廊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