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这个难忘的春节,我有两点感受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正月十五过完,年就算过完了。
相信多年以后再来回望,估计大部分人都对这个特殊的庚子年春节印象深刻。
疫情打乱了我们惯常的节奏,也逼着人去思考。危难时刻暴露出的美好和龌龊,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这个社会。
更重要的是,我们期望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能在这次事件后有所改变。
1、做事的时候尽量真诚一些,少点忽悠别人和自己。忽悠一次可能没事,但百因必有果,最后每个忽悠都会有“回报”。
2016年《新京报》就报道过《中国建全球最大的疫情直报系统,疫情上报仅四小时》,2019年武汉的军运会召开前也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过演练,而且相当成功。
可以说这次是一个“突然”爆发的事件,但为什么之前做过的那么多基础工作,都没有发挥出作用?如果这些基础工作有一点发挥作用,可能都不会如此被动。相信当年的疫情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与演习都是“成功”的项目和“科学”的演习,皆大欢喜。
可怕的是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多少,不仅仅是浪费的钱财,关键时刻还要命。深入想一下,这里面除了项目管理方的责任,你自己参加过的项目又有多少是应付的、扯淡的、赶时髦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没有一个人是清白的。
一个结果是数十上百个原因造成的,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都互相应付、敷衍和糊弄,当真正关键时刻就露馅了。
期望以后尽每个人的力量,将自己参与的事情做的更真诚一些、踏实一些。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大家都清楚,最牛的大哥是让人不生病,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最高境界,跟德鲁克说的管理很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一个道理,因为所有的事项都已经在规则之内了。
而我们平时做的许多基础工作目的就是让人不生病、少生病,但当这个基础工作有许多应付塞责的时候,就会出现整天处于“例外”,没事就“救火”的状态,虽然看起来很热闹很感人,但背后其实是长期各种应付造成的管理不善。
2、能够更加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尊重专业和专业人士、尊重专家而不是其他因素。
这次四川应对疫情赢得了许多赞赏,人们归功于他们有一个医学背景的博士省长,而且这个省长之前还主管过类似的工作,所以他对于疫情的敏感性都要强于他人,也具备部署应对疫情的能力,才让四川在应对上有条不紊。
类似的例子很多,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譬如江浙沪的治理能力让人点赞,而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女主任则让人嗔目结舌!
当援助物资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时候,即便有将这些物资管理好的动力和意愿,也不一定有相应的经验和工具,这也就是换了一家专业机构后迅速打开局面的原因。这个道理很简单,类似于你们家的某个电器坏了,也许你能修好,但这里面花费的时间也远远大于请一个师傅带着专业工具,三下五除二搞好效率低很多。
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具备的能力,在危急时刻更加重要,
估计大家都能感觉的到,面对陌生的疫情能帮助到我们、让我们心安的首先的是科学家、专业的医生。这些专业人士和专家平日里都在自己的领域内,但当社会有需要的时候,只有他们能靠得住、可以依赖。这就类似于机长说的:我们都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能带大家安全回家!
郎平也说过类似的话,中国女排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仅仅靠“女排精神”,更重要依赖的是专业的训练、科学的身体康复、基于对对手分析后的排兵布阵等专业因素。
宏观的社会到微观的组织都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仅仅靠热血和激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社会治理、灾难救援、公司管理等首先是一个专业问题,需要的是专业人士去做,需要专家来指引方向和目标。
但可悲的是许多人经常说并真的认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缺乏对于专业和专业人士的起码尊重和信任,所以才造成这么多灾祸。
当然也有许多不靠谱的”专家“,要具备鉴别骗子专家的能力,不能受到他们的忽悠和欺骗,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尽管很难,但仍然期望,起码在专业问题上能够少点官僚味,而更多从客观出发、尊重每一个专业人士的建议和观点,允许他们发言。
只有这样,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