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感恩的心上一节公开课 | 一课三磨感悟
又上完一节公开课。
回想着几年前刚刚入职。上公开课简直是一种煎熬啊。没上之前,寝食难安。一天到到晚,全部思绪全在上课上。所以那个时候,更多是硬着头皮去上,上完之后,全然一副解脱的样子。
那些年,公开课始终不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事情。
而这几年,自己开始喜欢去上一些公开课。当然有着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专业发展。但是最重要的理由,还是在于,一节课那怕最最糟糕、自己极不满意,都有着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所以现在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充满意外的路程。它就像一个巧克力盒子,你永远不知道里面可能有什么。
我常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上课,因为我知道在每一次上完之后,我总有收获。
特别是现在自己开始坚持写作之后,把一节公开课的点滴全部记录下来。这种意外更是接踵而至,更是显而易见。
这些意外,有些是原本自己观念意识中早已经存在的,只是经过一节公开课之后,无限放大,让自己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而有些意外就是一些宝藏了,自己从没想到过,在一节公开课磨课中,不断被挖掘。
那接下来我就来说说,上了这节《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有哪些意外收获。
按照自己的写作惯例。还是按照关键词来写作吧。
01
具体
具体这个词是最近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词语,不光是最近在看《让创意更有黏性》(里面有一章就讲了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创意、做法,变得具体,让他人易于接受),更是我开始不断在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实施具体的措施。深感具体的教学策略对于孩子们是有用的。
这节课中的具体,主要有三点:
1、说孩子们听得懂的话,在我看来,就是请跟孩子们说人话,少一点抽象的词语。具体是每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抽象是专家们的奢侈品。比如来沟通竖式计算与计数器算法的时候,“请同学们概括这两种计算方式的共同点”,孩子听不懂,还不如改成说说这两种计算方法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2、加入可视化的操作要求。原本我们要开始动手操作的时候,往往大屏上出现一大推操作要求。今天我就出示两张图片,孩子们看图片,知道操作要求之后,立马行动。这两张是这样的。
3、课堂上至少有一次动手操作。算式算理某种程度上对于孩子还是抽象,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抽象的算理才可能向具体的理解转化。
关于如何让自己的创意变得具体。推荐:
02
课堂行为触发扳机
这个学期,我给自己的课堂安装了一个行为触发扳机,什么是行为触发扳机,简单讲就是看到一样东西,就会主动执行某一个行为。这样东西可以减少你思考的时间,直接触发你需要的行为。
比如你要去养成早上锻炼的习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运动服。早上一起来,看到运动服,想到要去锻炼了,不必纠结,穿上去运动。
我的课堂行为触发扳机就是一只话筒。平常都是拿着话筒上课。我用话筒想触发自己的那些行为呢。
第一,是让孩子把话讲完,训练自己完整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场景,一个孩子站起来发言,我话筒给他,孩子都还没有讲完,我把话筒拿过来,我好意思吗。在孩子没有把话讲完之前不拿掉话筒,就是在训练自己好好听孩子讲话。
第二,让我的话更少,更加简练。话筒可以自己的声音传遍整个教室,如果自己那么哆嗦,自己听听都烦。
没有行为触发扳机之前,我自己不断告诉自己,不要打断孩子发言,要好好听,在心里默念一千遍、一万遍。到最后还是没有用。有的是时候我们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自控力了。
而现在,每天都不要思考,拿起话筒,就立马想到,我要好好听,我自己要少讲点。
关于行动触发扳机。推荐:
03
自找麻烦
这里的自找麻烦,指的是不断在上一节课中不断给自己挑刺,不断否定自己,推翻自己,勇于推翻一稿再重来。其实这个过程最折磨人。因为你自己都不清楚下一秒还有什么新想法。还好还有行动这一环。再天花乱坠的想法,都要在行动中得到检验。
同时我也找到一种自我折磨的方式。
每当上完一节课,当然公开课更甚,马上记录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是新的想法。如果还要上第二遍,怎么实施。如果实施再不行,还需要怎么调整。不断实施、不断调整,折磨没有止境。
这节课我大致折磨了三四遍吧。
开始的初稿
第二稿
第三稿
第四稿
全课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