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我的自媒体初衷
刚刚在网上乱逛,忽然看到一篇文章的作者非常坦率地承认“知识和经验的缺少导致我没有办法持续地写东西。”,引起了我的共鸣。这直白而又真实的吐露,是那么的可爱。
我写自媒体号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单纯,就两点:
我有一点知识,也有一点经验,与其只教导身边的年轻员工,不如总结出来在网上分享出去,希望小伙伴们都越来越优秀。(讨厌老外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中国人才是NUMBER ONE!)
看书很多,但是基本不输出,尝试运营自媒体号倒逼输出。(确实是有一定成效)
不过在自媒体账号的运营中,我发现,单纯写作的目的,很难达成,有很多干扰。(以下提到的感受主要是来自于百家号)
1. 文章除了字数要求,还得配图,不然质量检测会一直提示。这个可能是百家号平台特有的,但是很烦。如果用平台推荐的所谓正版图片,会经常发布不成功,说有图片涉嫌版权侵犯(可这是平台推荐的正版图片啊,翻白眼)。于是又花了很多精力制作图片。而给文章配图其实也是一种相当烧脑的创作,都快不亚于我的写作了。
编辑搜图
以后如果能有个平台不需要配图的,我一定会转移过去。
2. 莫名其妙的敏感词屏蔽。这是最让人恼火的,明明是正常内容,完全不踩雷区,但就是发不出来。文章的申诉按钮也是灰的,直接就给你打闷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2020年度总结,内容主要是读书汇总,尝试了七八回,改来改去就是被禁发表。这种不透明的,没人性的做法,大公司的最爱啊。
3. 虚伪的平台指标。尽管不在意,但是文章发布出去总归是希望有读者的。当看到推荐量为0,阅读量为0时,心里自然会不爽。码字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些想法,比如是不是要夸大下事实来吸引人眼球?要不要故弄玄虚用个极端的词语来描述?这个标题得改成三段式,四段式才好。最近没什么可写的,但是好久不更新了,是不是得憋点东西出来写?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事情到后面就变味了的缘故。所幸我后来就不太注重了,因为搞这些跟写作不相关的东西很烦,而且强行写作质量并不好。就像开头说的那样,持续写东西是需要有底子的,所谓厚积薄发就是如此。
我倒不是在说自己写的文字有多好,究竟写得怎么样,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关键是经过这样方式的倒逼,我就意识到,即使肚里有货,但也不代表着坐在电脑面前三四个小时就能把自己的心得变成容易让人接受的文字,成为他人的收获。辛苦写出来的文字,即便再三反复打磨,可能也得不到一个读者的青睐。
而这,可能是我的文写得不到位,也可能是读者没上到对应的层次,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可能是平台不爱,就没多少人看到,也可能就是我写得很差,没人看正常得很。
幸好我不靠自媒体吃饭,不然早喝西北风去了。摸摸自己的良心,至少我写的东西都是原创,也问心无愧了。
最后再吐槽下那些日更的自媒体号,我是不相信日更的自媒体,天天都能产精品。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平台负有很大的责任。平台一方面鼓吹着要作者生产好的作品,拒绝标题党,另一方面却鞭策着作者们要多更新,最好天天更新,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天天打卡不休息。所有的平台KPI都暗示着要频繁更新,要满多少字数,多少字数要配多少张图,要配吸引眼球的标题,满足条件越多,越会给你流量,流量越多,你就能兑现,巴拉巴拉。鱼与熊掌能兼得吗?这贪婪的嘴脸,可憎!
匠人精神与批量生产本就是相冲突的,在这种激励政策之下,众多自媒体剑走偏锋,文抄公遍地,东拼西凑的内容,加上好看的图片,配个欲说还休或是骇人听闻的标题,把这些垃圾塞给大众。难以想象,在这样滋养出来的受众会是什么样的素质?
我难得感到欣慰的是:我写过的一些文章虽然没有推荐量,但是能看到阅读量一直在慢慢地上升,后台也能看到陆陆续续总有人在收藏或转发。不言而喻,百家号的人工智能机制绝对是有问题的。不过,虽然不受平台待见的文章,却能被人搜到并得到肯定,让我非常开心,也不时地提醒自己:勿忘初心。
与美的相遇- 故宫荷包的倾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