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全身调养(二)——心慌、气喘
心慌,中医叫“心悸”,认为与心气不足有关。心气就相当于心脏的发动机,动力不够,当然会运行不稳,出现发慌。这种病女性多见。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在日常生活中,平时与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有时就会自己感觉到心脏跳动,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不能自主,同时还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耳鸣等症状,多因情志波动或者过度劳累而发作。持续时间由几分钟至几小时。
中医认为,心悸的病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二是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脉不畅,发为心悸。即使心脏机能没有异常,也会出现压力、精神疲劳、心脏神经症等症状。有必要经常按后背的穴位。
心悸的朋友可以试下艾灸,推荐以下穴位,重症患者还请及时就医诊治。
厥阴俞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艾灸此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心俞穴
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这个穴位有散发心室之热的功效;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调理心痛、惊悸、等病症。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肾俞穴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艾灸此穴温经祛寒,益肾助阴血。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膻中穴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约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还是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巨阙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这个穴位有理气宁心、宽胸止痛的功效,艾灸这个穴位对调理胸痛、心悸、心痛等病症。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神门穴
仰掌,于豌豆骨上缘桡侧凹陷中,在腕掌侧远端横纹上取穴。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赶紧按摩按摩神门穴,可及时缓解症状。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脏。
方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郄门穴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艾灸郄门穴,可清热止血、宁心止痛、理气安神、活血泄热。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日常应多艾灸足三里和三阴交,饮食上也要注意调理,多多补益脾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心有所养则心悸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