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服装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与剧装息息相关,剧装本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美学。
绣珑坊剧装工作室成立于己亥年 ,旨在传承优秀剧装工艺,弘扬戏曲剧装艺术。自成立以来遍访剧装制作、剧装管理等领域专家,精研剧装的选料、设计、刺绣、承合等工艺,形成团队实力雄厚、产品制作考究、服务范围宽广、品牌特色鲜明的优势,承袭了正宗京派剧装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工作室探古汲今,以品质至上为发展理念,所作剧装深受海内外人士好评,众多艺术名家及艺术团体竞相订购。绣珑坊剧装工作室全体同仁力求以卓越的品质,引领剧装界之新风尚。
京剧被观众们亲切的称呼为“角儿的艺术”,好角儿在舞台上从演唱、表演、乐队、服装等方面,无不考究,剧装作为最直观的一种呈现,被历代京剧名家们所重视,他们对于剧装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先生,就对剧装尤为热爱,成为了第一个创办戏衣庄的京剧演员,在20世纪20年代他出资成立了“长顺兴戏衣庄”,设计、研发了一批马派风格的改良行头,深受内外行的推崇,被后人一直沿用至今。
马连良、周信芳、梅兰芳、时慧宝、程砚秋等名家所使用的舞台守旧
彼时京剧舞台花团锦簇,挑班的名角儿甚至连剧场守旧(幕布)、桌披、椅披上的纹饰都精心设计,结合个人姓氏有着各种美好吉祥的寓意,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忘记向观众传达京剧人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绣珑坊剧装工作室继承这一精神,所聘专家传承有序、手艺超凡,均师承于曾为“马、谭、张、裘”等大师制作剧装的老前辈,其中不乏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还收集了大量名家的经典样式,恢复了古法手捻金的制作工艺,复原了一系列大师经典剧装。金线是京绣盘金工艺中的“主角”,传统剧装中的金线都经由手工捻制而成。制作一支手捻金线要经过20道工序,工艺繁复。手捻金线光泽自然、质感细腻,颜色呈淡暖黄色,用在剧装上颜色搭配和谐、熨帖,而且手捻金线盘制出来的纹样自然、流畅、牢固,即使下了绷子依然不走形、不起皮,自然的光泽加上流畅的纹样非常美观。
采用手捻金线绣制的团龙纹饰
这也是剧装界前辈们经过一代代研究、总结所取得的最佳配置,是现代机器所生产的塑料金线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绣珑坊剧装工作室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和南京金线制作专家试验、研发,终于将几十年断产的手捻金线工艺恢复。为了满足高水平剧装爱好者的审美情趣,绣珑坊收藏有大量手捻老金线、真金线,以备高端剧装的生产制作。
明黄缎绣三蓝麒麟团男蟒:此蟒为绣珑坊剧装工作室所制。黄蟒在戏曲舞台上一般为皇帝所用。蟒为圆领、齐肩、大襟、阔袖形制,上绣龙纹、海水江崖、搭配八宝、流云等吉祥纹样。蟒袍除了绣龙以外,亦可绣麒麟、狮子、大象等,只要符合蟒袍的基本形制,搭配海水江崖,都可以叫做蟒。此麒麟黄蟒采用精工细绣,配色以不常用的灰蓝色突显古雅深沉,金线用手捻老金线,更添古朴之感。 黑缎绣蝴蝶男褶子:此件蝴蝶褶子为绣珑坊剧装工作室所制。戏曲褶子又名道袍,沿袭明代服饰特点,斜领大袖。蝴蝶褶子是花脸行传统样式,黑缎上绣100多只大小蝴蝶。此件蝴蝶褶子纹样是袁世海先生在传统基础上,为《李逵探母》的李逵重新设计,褶子里儿为品蓝绉缎绣雪青色藤萝花。蝴蝶为盘金绣,采用手捻真金线,绣工精美,蝴蝶须子灵动流畅,蝴蝶栩栩如生。
白缎绣花腰包:此腰包为绣珑坊剧装工作室所制。腰包源于清代妇女们生活中所穿鱼鳞百褶裙,戏曲剧装沿袭了这一制作方法,工艺得以保留传承至今。腰包制作最难处在于打褶,打褶要均匀好看,每个褶用线交叉相连,打开后如鱼鳞一样,疏密有致,才合标准。这件腰包绣工精美,配色、花纹乃是北昆《牡丹亭》杜丽娘所用腰包之花样。
欢迎各界朋友光临惠顾
本工作室业务广泛,蟒靠褶帔、盔帽鞋衣、刀枪把子均可定制,兼营男女中式时装、传统汉服、刺绣工艺品。戏曲剧装刺绣受清代朝服刺绣工艺影响颇深,绣珑坊溯本求源对朝服刺绣工艺也进行了一番探索,为了达到真实历史上朝服工艺的标准,严格筛选材质、力求更加精细、准确的再现清宫刺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