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战火中的青春篇

原创:周志勇 红星故事

父亲 周体联于1920年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北郊镇的蒙顶山脚下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还没有出生之前 、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就因为生病没有钱治疗而离开了人世。

在父亲出生后刚满2岁的时候,我爷爷由于长期悲痛、精神受到刺激,一次在外出巡山时不幸落入山涧被摔死了。全家悲痛欲绝。

在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四川,地方军阀争权夺利,欺压百姓,民不聊生。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的另外一个哥哥也被国民党拉去当了壮丁。真是雪上加霜。从此小小年纪的父亲只能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是非常艰苦。

1. 参加红军 北上抗日

  1934年底,红军的队伍第一次出现在家乡雅安蒙顶山周边,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14岁的父亲瞒着家人偷偷跑了出来,加入了红军。从此,在人民军队的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开始得到锻炼和成长。在他记忆中,随后长征路上最艰苦的战役就是爬雪山、过草地,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 

 “雪山海拔比较高,人上去后会有缺氧,有些战士可能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过段时间再去喊他 也许他就已经爬不起来了;在翻过第二个雪山(當岺山)时,许多人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变成了“雪盲”,部队给每个人发一根木棍,大家手挽手继续前行,由看得见的人在前面领路。”父亲曾经回忆说。

在下坡的时候比较滑,有时不小心速度一快,会撞到山上的石头很容易受伤;雪山有些雪坑,父亲一不注意滑到坑里面,虽然被战友拉出来,右小腿冻伤,落下了后遗症,双腿粗细不一。“那个时候是一手拿根棍子,一手拉着马尾巴越过了雪山的。”

“过草地时虽然听不见敌机的轰鸣声了,但是天气阴冷、弹尽粮绝,只能靠挖草根、树皮和煮皮带吃,走不动就爬,爬不动时就在草地上慢慢滚。总算爬到一片麦田时,因为实在饿得慌,就和几个小战友抓起生小麦就往嘴里吃,结果拉了好几天肚子。”

真是饱尝风霜、吃尽人间之苦。父亲很感谢那些年长的战友,包括当时四方面军99师王波师长等首长对“红小鬼”们照顾有加,总是把吃的先让出来,把一些线毯给他们围上。使他们从小就深深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会师陕北,为抗击日寇红四方面军整编大部编入129师,父亲在刘邓的师部担任测绘员,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带在身上,不能损坏、不能淋雨、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地图。刘伯承还指示标图须准确、画图要耐心,挂图有标准,特别关照在野外选择挂图前首先看好地形和了解敌情。刘伯承一天要看好几次地图,不论行军打仗或驻扎下来、必须是随要随到、一目了然。“跟随刘邓首长从中自己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本领,真是一生难忘。”

1939年父亲作为见习参谋跟随刘、邓参加了1939年秋的晋东南反扫荡战斗。那一次日军板垣师团的一个联队要经过太行山下一个叫关家的地方,八路军决定围歼日寇。“刘伯承带领我们在3点半即赶到前线指挥所,检查落实伏击,4点发出信号,同时命令我们分别做好联络和观察。”

“5点总攻开始了,各战斗分队集中迫击炮和手榴弹攻击,然后双方反复多次冲杀较量,半小时后日寇招架不住了,残敌退进窑洞内反抗,他们的掷弹筒等重武器失去作用。这时关家恼的上空硝烟弥漫,进入我们预先布置的伏击圈的鬼子被一个一个全部消灭在窑洞内。在刘伯承指挥下,大获全胜,而后部队迅速转移到了129师的大后方桐裕镇。”

在1941年,父亲跟随386旅旅长陈赓做警卫员,参加了当时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后来陈赓为了让我父亲尽快提高文化和政治素质,把他送到陕甘边区华池县境内的抗大七分校 学习了三年时间,政治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抗大七分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文化,自力更生、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丰衣足食,处处都是南泥湾,父亲还被评为三大队的劳动模范。那时候他就学会用缝纫机了。”直到后来都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冬天喜欢穿着一件军大衣,破了还会自己缝补。

2. 解放中原 一次难忘的战斗

父亲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军区第三十二团三营教导员。

1945年12月中旬,冀南军区第三十二团到达衡水县城以东魏村一带驻下,截断了德州去石家庄的德石铁路。这时,冀县、枣强、景县的伪军有六千多人投降国民党,都集中到衡水县城,继续与人民为敌。为消灭这股顽敌,冀南军区集中四个团的兵力,由第三十二团担任主攻,张世盖担任指挥,带领一营二营担任主攻;三营作为第二梯队,由庞绍斌和父亲周体联指挥。

当时父亲是担任三营教导员,营长叫庞邵斌。在机枪掩护下,一营由东门北侧向城内冲锋,夜空中只听见“嗖嗖”的弹头的飞窜声,部队迅速向城墙靠近,在炮弹的火光下,向城头冲去,不到二十分钟,便攻占了城头;二营从东门南侧通过外壕,靠近城墙,战士们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攻进城里;接着三营的八、九两个连在营长庞邵斌、教导员周体联的率领下,(当时七连归团长调动)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从城东北角攻上了城头。

敌人见城门失守,便集中火力开始反冲,由于我方对地形不够熟悉,敌人把我团攻进城内的一营二营压到了城角下,关键时刻父亲带领八连、九连突然采取反冲锋,又将敌人逼进了炮楼内出不来,这时我进入城内的部队趁机向纵深发展。随后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巷道战,一座楼一座楼,一条街一条街的夺取。拿下了戴月波的伪司令部,随后,又接着攻打另一敌伪头目张子尧部。凌晨四时左右,各部汇合、战斗胜利地结束了。

但是在打扫战场时,却没有发现戴月波和张子尧二个头目,部队立即开展清查,天亮时,终于被三营八连在城壕将伪司令戴月波捉住。第二天上午十一时,另一个伪军头子张子尧后来被群众抓获。

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打死打伤敌人400余人缴获轻机枪25挺,长短枪1000多支,俘虏敌人2000多人,有伪司令1人、伪县长3人、伪团长2人,衡水战役胜利后,召开庆功大会,父亲所在的三营荣获“大功营”称号。

为配合全国的解放,衡水战役后部队再次改编,父亲被任命为二野十纵28旅84团三营的教导员。三营是“大功营”,在1947年中又先后参加了解放安阳、崔桥、邓县的战役,并再次荣获集体“特等功”一次。还多次地受到过十纵队司令员王宏坤的表彰。

父亲的传家宝之一,南征北战中的终生伴侣----军用指南针。

战斗胜利后,父亲终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3. 抗美援朝 志愿空军

父亲被任命为中朝人民志愿空军联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队政委。

(中朝人民志愿空军联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队的全体合影照片。)

1950年底开始抗美援朝,接着刚刚组建不久的“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队”简称“志愿空军第一工程大队”进驻到朝鲜平壤大同江畔,父亲被任命为“志愿空军第一工程大队”的政委。

在抗美援朝最艰苦的年月, 作为指挥员的父亲虽然在腿部和腹部曾经受过伤,但是仍然做到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带领全体官兵们齐心协力、克服艰难万险,日日夜夜时刻守护着我方空军机场的正常运转,英勇顽强地经受了敌机的狂轰滥炸,确保了朝鲜的军事实施和基地安全,为支援一线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953年“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队”简称“志愿空军第一工程大队”全体立功功臣在庆功会上的合影照片。

第三排中(左7 )穿呢制服的是我父亲。

母亲张桂芝 (1929年--1992年)。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八纵某部卫生员,抗美援朝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护士。和父亲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称为“军中伉俪”,这是父母的军旅照。

中朝志愿空军后勤工程大队的战友合影。(前排中、右是我的父亲和母亲)

这是在1952年初 在朝鲜平壤附近的1区队基地召开的一次庆功大会。

老战友在回国前的合影,左一是我的父亲。

父亲从朝鲜战场归来时的军戎照。

(胸前佩戴的是由朝鲜政府颁发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荣获的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荣获的朝鲜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前排左二是我的父亲。

1953年从朝鲜回国后,担任沈阳空军某场站副政委,为国家刚起步的空军事业服务。

回顾父亲的戎马一生中,他最为珍视的财富,还是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大授衔时荣获的三枚勋章,即: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小时候拍的全家合影照。

(中间站的是作者本人。)

1958年父亲从沈空部队转业。胸前佩戴的是

“三级八一勋章”,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三级解放勋章”。

据查阅有关回忆当时授衔情况的文章中表明,1955年授衔时相对于后来的比较而言,开国第一次大授衔被普遍压得很低,大多数的老红军授了中校军衔,当时确有一少部分像父亲这样的团职军官被授予了少校军衔,但是父亲从来没有抱怨和提起这些事情,只是鼓励子女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荣誉自然会来的。

父亲不善于在亲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他的从军经历很少和子女们谈过。直到孙子长大、进中学读书、住在一起以后才开始经常地跟孙子谈起一些有关的红军长征和打仗的往事。

他的军功章也是从不示人,甚至连子女们都不清楚。父亲从来不和我们说这些,他把立功证书和奖章都锁在一个小皮箱里,用红领巾包着。家人都不能随便拿出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颁发。

1982年底父亲离休以后,开始一遍一遍地回忆和记写自己的部队战斗经历和感想。这是父亲生前遗留下来的一部分手稿。

父亲不像母亲那样细心,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也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对子女的要求却很严格,在文革上山下乡时带头把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送到农场;小女儿从文艺行业想改行曾多次请父亲帮忙,也是一直没有解决。

过去对父亲有过怨言,直到今天重新回忆和亲身去品味才能够体验出其中的润物细无声。

2001年秋,82岁的老父亲在孙子的陪同下斗志昂扬 激情豪迈地再次走上长城,登上泰山,抒发情怀,重现当年红军战士的风采。

这是常州市委书记李全林、市长孟金元、市政协主席周宏国一起前往医院看望和慰问老红军的父亲的情景。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老人听闻家乡受难,立即从病榻上示意,要家人立即给灾区予以慰问……。不幸的是就在三天后的4月23日中午11点58分,父亲突然停止了呼吸,安然地走了。享年94岁。

父亲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军队,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和人民,用他革命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老照片、军功章、回忆录,会让我们终生受益,并永远激励和延及着子孙后代要传承红军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继续新的长征!

1992年由于母亲癌症而过早地去世,后来父亲一直跟了我住在一起生活。他走的时候很突然、很平静,子女们没有赶上最后的告别,但是对于昨日的谆谆教诲犹在耳旁,堂前絮语已成为永恒的追忆,后辈们是不会忘记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愿天堂里的父亲安康快乐、一路走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