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
鲫鱼是我国江河湖泊中最常见的鱼类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养殖品种。鲫鱼的味道非常鲜美,用来熬汤、油炸都是一绝,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和四大家鱼不同,鲫鱼在静水池塘中就能够自然繁殖,只要不彻底清塘,在次年的池塘中就能发现很多小鲫鱼。
鲫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鲫鱼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小型鱼,体重一般都不超过500克,市场上在售的鲫鱼也基本上都在250克左右。事实上,鲫鱼的最大体重远不止于此,有些品种的鲫鱼甚至还能长到10斤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鲫鱼究竟能长多大呢?野生的鲫鱼和养殖的鲫鱼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野生鲫鱼的小型化(以鄱阳湖鲫鱼为例)
鲫鱼在我国的河流、湖泊中均有自然分布,野生的鲫鱼基本都是二倍体,但也有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和四倍体,生长普遍缓慢,体型也相对较小。一般来说,野生的鲫鱼一年只能长到10公分左右,体重在100克上下,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养殖的鲫鱼。
以鄱阳湖为例。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中有记载的鱼类有136种,鲫鱼和鲤鱼是最常见的经济鱼类,这两个品种的产量加起来曾占到全湖总渔获量的30%以上。
鄱阳湖流域卫星地图
作为典型的季节性湖泊,鄱阳湖浅滩处的水生维管束植物非常茂盛,这些水草恰好为鲫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栖息场所。另外,鄱阳湖的水质也很肥沃,生产力高,饵料充足,非常有利于鲫鱼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摸清鄱阳湖中鲫鱼的生长情况,国内的研究团队曾随机从渔民的渔获物中抽取了1300多尾鲫鱼,分别测量了体长和体重。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的一龄鲫鱼平均体长为10.1公分,二龄鱼为13.6公分,三龄鱼则为17.8公分。鄱阳湖鲫鱼的小型化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样本中有94%以上都是12公分以下的小型鱼,有很多个体还没发育成熟就被捕捞上岸了。
中国主要淡水湖中鲫鱼的年龄和体长数据
对鳞片的分析显示,鄱阳湖中的鲫鱼几乎没有超过3龄的,低龄化现象同样非常普遍。这种现象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十年禁渔之前,鄱阳湖的捕捞船就已经超过了20000艘,毒鱼、电鱼、炸鱼的现象经常发生,而且是屡禁不止。
另外,湖中的“迷魂阵”增加得也很快,在1981年时全湖只有809部“迷魂阵”,到了1987年就快速增加到了9000部,“绝户网”数不胜数。这种酷渔滥捕导致很多幼龄的鲫鱼被捕捞上岸,其中不乏渔业部门在当年放流的鱼苗,这也给渔业资源的修复带来了极大阻碍。
鄱阳湖“绝户网”
鄱阳湖其实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自然水系的一个缩影,野生的鲫鱼很难有长到3龄的机会。在目前已发现的巨型鲫鱼中,梁子湖的野生鲫鱼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最大体长达到了28.3公分,体重为650克,这基本上是野生鲫鱼的体型“天花板”了。
人工养殖的“品种鲫”又能长多大呢?
鲫鱼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在不同的生境中独自演化出了很多不同的品系,比如云南滇池的高背鲫、广东的缩骨鲫、河南的淇河鲫、黑龙江的方正银鲫等等。这些鲫鱼品种比野生的鲫鱼个头儿更大,生长速度也更快,逐渐被人们开发成了重要的养殖对象。
“中科五号”异育银鲫
以滇池的高背鲫为例,这种鲫鱼具有生长迅速、肉质鲜美等特点,最大能长到6斤。再比如三倍体的方正银鲫,这种鲫鱼能够通过雌核发育的方式繁殖后代,最大个体能长到3斤左右。杂交选育的芦花鲫就更加夸张了,最大能长到13斤,和大型鲤鱼相当。
2016年,云南滇池开湖捕鱼(目前也已禁渔)
除了国内的原生鲫鱼,我国还于1976年从日本引进了白鲫,也就是俗称的大阪鲫。白鲫的原产地位于日本的琵琶湖,这种鲫鱼体色银白,非常漂亮(卖相好)。值得一提的是,白鲫的食性和鲢鱼非常相近,都是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生,因此在生产上可以用白鲫替代一部分鲢鱼,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白鲫/日本鲫鱼
不仅如此,白鲫的自然繁殖率很高,生长速度也很快,比普通鲫鱼快12%~46%,起捕率高达90%以上,非常受养殖户们的青睐。
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国内的育种专家不断对本土以及引进的鲫鱼品种进行改良和杂交,极大地丰富了养殖品种。国内的研究机构还曾用鲤鱼和鲫鱼远缘杂交,培育出了湘鲫,其生长速度是本地鲫鱼的3.45倍,比鲤鱼还快40%,杂种优势非常突出。从外观性状上来看,湘鲫更像鲤鱼,在养殖条件下当年就能长到1.5斤,3年能达到5斤左右。
新品种鲫鱼养殖
总结
鲫鱼究竟能长到多少斤?问题的答案和鲫鱼的品种有很大关系。截止到2019年8月,全国共有17个鲫鱼新品种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审定,其中有7个是二倍体品种,9个是三倍体品种,还有1个是四倍体品种。
大型工程鲫
野生的天然二倍体鲫鱼最大能长到30公分左右,最大体重在1.5斤左右。对于人工选育的品种(尤其是鲤鱼和鲫鱼的杂交后代),最大的能长到10~15斤左右。即便养殖的鲫鱼越来越大,但消费者所喜欢的依然是体长10~20公分,体重250克上下的中小型鲫鱼。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3年全国的鲫鱼养殖量只有4.8万吨,而在2018年,鲫鱼的产量就突破了277万吨,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新品种的贡献。但对于鲫鱼新品种来说,个头越大不一定就越好,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