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任督二脉,好养生,不是练就神功!
来源:道医() 【整理摘编:时英平】
俗话说,“十人九虚”,形容如今运动少、久坐、整日活在空调房、夜生活频繁、加班或熬夜的都市人群,可谓相当准确。对于“体虚”人来说,打通任督二脉可防体虚,还能达到强体养生作用。
什么是任督二脉?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
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一、中医理论基础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二、打通任督二脉的作用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
《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 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只要以导引内丹的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
中医理论认为,对于“体虚”人来说,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尤其重要,从中选取穴位用热敷、针刺、艾灸等最能激发人体正气。此外,足阳明胃经、心包经上的若干穴位也有显著的保健和缓解疼痛之效。
三、打通任督二脉可防病
武侠小说常将打通任督二脉当成功力提升的一大要件,用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两条重要经脉对保健养生确有功效。
任脉行走在人体腹部正中,总调全身阴气和气血。
督脉穴位有28个,行走在人体背后的正中,督领全身的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
由此可见,任督二脉对于统摄全身的气血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日常保健养生常用的穴位
任脉上的常用保健穴位有关元、气海,常被人提及的养生穴位“足三里”则在足阳明胃经上。日常采取揉按、热敷这些养生穴位,次数越多越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强体防病、保健养生的功效。
办公室一族最适合叩打足三里穴。该养生穴位自古便负盛名,常按摩对身体大有好处。
另外,古人习惯以艾灸此穴来防胃病、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癫狂等神志病。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约在外膝眼下三寸,小腿骨外一横指,按压起来有酸胀感,但不会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