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个双非学校的研究生,落差特别大,怎么办?
一、
一个同学在微博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彦祖老师,读研落差特别大,怎么办?”
我说:“你别嘚瑟了,好歹还有读研的机会,毕竟很多人使出吃奶的力气、即便挤破头也还不一定能拿到读研的入场券。”
他说:“可是,我觉得现在的研究生教育真的很水,素质极差。”
我一听,知道这孩子有点偏激了,于是问:“怎么回事?你详细说说。”
他说:“我读研的专业是非常不错,但学校却是个双非,刚读了半个学期,学校给我的整体印象太差了。”
我说:“然后呢?”
他说:“整个人都气馁了,再也提不起心劲了。”
我问:“也就是说,你现在读研的状态完全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样子,对吗?”
他说:“是的。您说我该怎么办?”
我说:“退学重新考个好学校吧。读研选学校,就像谈恋爱,如果你看不上对方或觉得对方不是想要的类型,还吊着人家,你这样不就是渣男吗?”
他说:“我真服您了,我在正儿八经地跟你诉苦、求教,请您给点建议,您却跟我扯风花雪月。”
我一听,乐了,说:“我也真服你了,我在正儿八经地帮你想办法、提建议,您却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他说:“我要是有退学的勇气,还用跑来问您该怎么办吗?”
我说:“你就是渣男,你此刻的心态,就像恋爱中的一个渣渣,觉得对方不完美,配不上自己,但又没有分手去孤独度日的勇气。”
他说:“老师,我连个对象都没有,您就别举这样的例子在我伤口上撒盐了。”
我说:“要不这样,你在目前就读的学校里谈个恋爱、找个对象,说不定就会改变对这个学校的看法了。”
他说:“可我现在没心情谈对象。”
我说:“没心情谈对象、没心情学习、没心情看书,你有心情做点什么?”
他说:“我只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勇敢点,去报个更好的学校。”
我说:“现在勇敢点,也不晚。”
过了好一会,他才回复说:“可是考这个学校,也是我非常努力才考上的,直接退学去考更好的学校,耽误时间不说,我也不一定能考上。”
我说:“也就是说,你讨厌现在的学校、落差大、特别想去更好的学校,但如果要你退学重新考研,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迈出这一步,是这样吗?”
他说:“大概是这样吧。”
我说:“要不你尝试一下’以毒攻毒'的方式转移一下注意力吧。比如,关注一下这些天娱乐圈的新闻吧,悄悄结婚的、出轨的、瞒着霸道总裁偷偷生娃的、紧急辟谣的,当个愉快的吃瓜群众,就当散散心排解郁闷了。”
他说:“好的,听您的,我试试,但我觉得这好像不是正常人的正常建议。”
我说:“哈哈哈!我跟你扯了这么多,其实就在等你情绪稳定下来,因为很多问题本身是情绪问题,先解决情绪,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他说:“确实没有刚才那么烦躁了。”
我说:“读了一个双非学校,客观讲,学术环境或学习氛围,肯定与名校是有差别的,但这并不代表这所学校配不上你,你也不捏捏自己的大脸问问自己:导师难道懂的没你多吗?”
他说:“应该比我多。”
我说:“那就先好好跟着导师学,学就比不学强,多学就比少学强,当你自学效率低下时,一般听课就比自学强。”
他说:“这不是您考研时经常鼓励我们的话吗?”
我说:“是的,当初这么说,重点在最后一句,主要是想诱导你们报班学习。”
他说:“天呐!我一直以为您这是在鼓励我们,原来都是套路、都是心机。”
我说:“这句话当初是套路,但也是真心建议、现在还是。另外,你提到'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水平真差、素质极差’,我觉得这样的评论,你没资格说。”
他说:“我觉得有,毕竟我在读研。”
我说:“即便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差,也不意味着你就应该差。身为一个刚考上研、啥都没学到的新人,你不配说这样的话;还有,你说身边的人素质差,凭什么?你对人家的了解有多少,怎么就能断定别人都不如你呢?”
我噼里啪啦地打着字,感觉就像小钢炮一样发射出一连串的炮弹,网络的另一端,是久久的沉默。
我接着说:“之前,有人跟我说读书没有用;我跟他说,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你没用。今天,同样的话,送给你,不是学校差,是你此刻的心态差”
过了好久,他问:“我大概懂了。”
我说:”懂什么了?“
他说:”我应该调整、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说:”这还不够,摆正心态后还要立即行动。“
他问:”能具体给点建议吗?“
我说:“要么退学重新考,不考个名校的研究生决不罢休;要么就别浮躁,告诉自己,环境确实重要,但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一定不是你在哪个学校读书或你身边的人素质是否高,而是你是否选择玩命努力。别抱怨环境差,你有抱怨的时间,还不如去更好的学校去旁听课程,如果因为疫情去不了,至少可以去网上听行业更牛犇的老师的课程、去读行业大佬写的书。”
他说:“我知道了。”
我说:“这还不够。如果你真感觉委屈,觉得在目前就读的学校读书配不上你的才干,但又不想再考一次研,那就请你现在就立志考博吧。读博士时,再杀到你想去的名校去,也算曲线实现梦想。”
他说:“豁然开朗。”
我说:“豁然开朗个头呀?估计过两天,你还会陷入到类似的自我清高引发的烦恼中来。”
他说:“那我该怎么办?”
我说:“如果再有这样的情绪,说明你闲得慌,没目标、没事干的人才会天天想着乱七八糟的破事而没有行动。”
他说:”好的,等我考上博士后去北京看您,到时候给您带好吃的。“
我说:”你拉倒吧!这样的话,我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你先考上博士再说。“
他说:”好的,没考上博士之前,我没脸见你。“
我说:“牛犇呀!有这样的志气,厉害了。”
二、
深耕在线教育行业这些年,身为考研英语培训老师的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接触了很多中国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大学的学生。他们之中,很多人跟我抱怨过,说自己就读的学校差、身边的同学都在混日子都不学习,觉得待在这样的垃圾学校里看不到希望。
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总是像个妈妈一样苦口婆心地劝说、告诉他们个人努力比环境重要。再普通的学校里,也有人出类拔萃,也有人混的风生水起;即便身处名校,如果自己不努力、没能磨炼出一技之长,顶着名校的头衔也经不起社会的毒打。
劝的多了,我都觉得自己唠叨、烦人。有时越劝越是无力,一是因为精力、能力、影响力有限;二是因为很多人听了劝,热血沸腾了几天后,再次在睡着懒觉、刷着手机的日子中,重新开始了醉生梦死的颓废。
每每遇到这样的尴尬时,我真恨自己,恨自己不能直接空降到这些人的面前,当着他们的面抽自己几个耳光,然后说:“身为你们的老师,教出你们这样的学生,是我的失败。”
在无法体罚学生的情况下,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们的良知和羞愧感,但这招我至今没试过,因为不舍得抽自己。
写这篇文字时,我专门去网上查了一下,摘录了相关数据: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约为1071万,高考招生人数约为867.51万,其中本科录取人数约为471.24万。
也就是说,有机会读大学的人中,有约400万人读的不是本科,读本科的470多万人中能进入985、211、双一流院校的人更是少数。
脑子中想着这些数字的我突然明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吗?这不就是《塔木德》中犹太人信奉的“22:78法则”吗?这不就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的“二八定律”吗?即便不是,也是何其相似呀!
在金字塔型的社会中,身处底层的一定是大多数;”22:78法则“和”“二八定律”说的都是一个道理:80%的财富和资源掌握在20%的人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和资源的20%。我猜想,身处同样的社会阶层之中的人,80%的人会安于现状,也只有20%的人会真正采取行动去改变,而采取行动的20%之中,又有80%的人中途放弃了,只有20%的人能坚持到底。
如果今天的你,身处的环境不理想,改变的方式至少有两个:一是换个环境,从头开始,当然,就需要勇气、有风险,因为一切都要重来,但这样做至少有了改变的可能;二、如果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把该做、能做、想做的事情做好,在岁月的静水流深中一步步积累自己能力,最终在机会来临时,一把抓住实现自我的跃迁。
如果你今天就读的学校不值得你骄傲,你依然可以选择努力、选择成事、选择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这样的你,将来既可以英雄不问出处,也可以成为自己和别人的骄傲。
我听很多人抱怨,当今社会的阶层越来越固化,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越来越穷困。阶层固不固化,我不知道也不关心,但我知道的是优秀的个体永远不会固化;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思想固化。
与身边的朋友相比,我的确算不上优秀,但我自己还是从小村庄中一步步走到大城市的,也算实现了一点点阶层跃升。虽然至今未能实现财富自由、住上大house、开上豪车,但至少我知道:努力才有改变的机会。
我的身边,有着很多从底层社会跃迁而来的牛人,他们的起点跟我一样,甚至更低,他们有的人读书的学校更差,但他们都没有因为读的学校不够好,就否定自己努力的意义,更没有因此而气馁。
事实上,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在没有办法改变环境时,更重要的就是你每一天的努力了,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步中,你的阶层跃升或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